980*70
您当前的位置 :金东新闻网 > 金东骄傲 正文
让光南的艺术品格在希望田野薪火相传
2014-05-06 08:41:49 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张婷/文 邵勤旦/摄
  提起施光南,每一个金华人都倍感自豪,因为他是我们的老乡,是源东乡东叶村人。近日,施光南的遗孀洪如丁女士来到金华,并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洪如丁女士及其女儿决定将施光南生前1000余份手稿和使用过的钢琴都无偿捐献给金东区,并承诺在合适之机将施光南的骨灰迁回金东,让音乐家魂归故里。

  尽管洪如丁此行只逗留了三天,但她却对金东独特魅力深有感触。她说,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施光南的歌曲和精神一定会在这里薪火相传。

  日新月异,十年蝶变惊贵客

  5月27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夫人洪如丁女士来到金华。春之央,夏之初,此时的天气已有些炎热。不过相对于北京的雾霾沉沉,江南水乡的景致,分外清新明丽。金东的绿化和景观让风尘仆仆的洪如丁眼前一亮。

  这是洪如丁时隔十多年后与金东的再一次邂逅,后者的华丽转变,让她惊诧不已。自2000年12月31日,设立金华市金东区以来,距今已有13年。洪如丁上次来的时候,金东还是一个婴幼儿,嗷嗷待哺,一切刚刚起步。

  十年的时间,金东飞速发展,从蹒跚学步的幼儿长成了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的飞跃,新城区高楼林立,道路整洁,绿化覆盖率高,各个乡镇同样发展迅速,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人民生活幸福。洪如丁笑言,这两天金东美丽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让她印象十分深刻,相对于首都北京,金华更适宜居住,所以打算在这里买套房子,经常回家乡看看。

  尤其是施光南的家乡———源东乡东叶村的蜕变,让洪如丁惊艳万分。十年前那些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连接着各个村庄;十年前的荒山,如今都种上了桃树,成了远近闻名的白桃之乡;十年前的低矮瓦房,如今都成了宽敞明亮的几层小楼房;十年前的那些人也老了,可是不老的是对音乐家施光南的一颗赤子之心,听闻他的夫人要“回家看看”,烈日之下,淳朴的东叶村人自发等候了两个小时。见到洪如丁,大家都很激动,这可是“自家的媳妇”,纷纷围在她的身边,有拉家常的、有要合影的。至傍晚时分,听闻洪如丁要走,村民马上搬出自家最大最甜的桃子,让她带回北京尝尝,这可是舌尖上的家乡味道。

  这一切让洪如丁感慨万千,音乐家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家的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

▲受到东叶村村民热烈欢迎

    顾虑重重,捐赠背后故事多

  这些变化给洪如丁带来了强烈震撼的同时也让她如释重负,此次她是为了施光南1000多首创作手稿和生前使用过的斯坦威钢琴落户金东,来金签订协议的。在28日上午的签约仪式上,她直言不讳,对于此行的目的,其实一直都在犹疑。

  第一是要不要捐?这些是施光南最后的物件了,睹物思人固然哀伤,但好在有个寄托,更让人难过的是人去楼空,了无痕迹,这是两个人一生的回忆,是施光南毕生心血,所以她一直不舍得捐赠;另一方面,施光南留下的手稿和钢琴,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层面来看,都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每一份手稿都凝聚着施光南的心血,每一份手稿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比如《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歌在当年被视为“靡靡之音”,施光南还因此下放到农村,错过了女儿的出生。施光南的每一首曲子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改革开放,农村包产到户,施光南写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周恩来去世,他写了《周总理,你在哪里?》;亚运会召开,他写了主题歌《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

  那台斯坦威钢琴,距今快有百年历史了,还是施光南要考音乐学院时需要一架钢琴,他的父亲施复亮从一个资本家女儿的手里买的二手钢琴。从此陪伴了施光南一生,他所有的曲子都在这架钢琴上产生,所以这架钢琴不仅是古董,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曾有多家拍卖公司联系过洪如丁,想要拍卖这架钢琴,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架钢琴是施光南精神的物化,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

  第二是捐哪里?对于施光南的手稿和钢琴落户在哪里,是洪如丁一直在斟酌的。众所周知,施光南出于重庆,长于天津,定居北京,同时他的户口本上白纸黑字的写着籍贯金华,所以除了金华以外,重庆与天津也一直在积极努力争取这些施光南遗物。

  施光南幼时随父亲施复亮回到金华居住,在东叶村小学读过书。对于金华,施光南先生有不一样的故乡情结。据施光南堂弟、区文化执法大队退休干部施根叶说,1975年施光南坐火车回到金华,那时他已经名声在外了,但对生活却一点都不讲究,吃饭就随便吃点稀饭、馒头给打发了。洪如丁说,施光南创作了大量描写农村农民的乐曲,很大一部分是受幼时在金华农村生活的影响。唐山大地震那年,北京震感强烈,施光南第一时间想起了金华,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特殊的地理都是绝佳的避难所,所以他当机立断就把母亲和女儿送回金华避难。

  最后真正促使洪如丁下决定的,除了施光南对金华的特殊感情外,金东区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东区政府的有关领导一直积极与洪如丁女士联系,对施光南遗物问题进行沟通。在今年4月,区委书记郑余良和区委副书记陈峰齐还特意到北京探访洪如丁女士,恳请将施光南手稿和钢琴落户金东。

  除了捐赠手稿和钢琴之外,洪如丁女士还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将适时把安置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内的施光南骨灰迁回东叶村,从此音乐家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这些决定无疑给洪如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金东区到底适不适合安置施光南的遗物和骨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直到踏上金东的土地,切切实实看见了金东的飞速发展,看见了金华人民对音乐家的念念不忘,这颗心终于放下。

  洪如丁说,金华变化真的太大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这不是仅仅指大家有钱了,而是说人民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高了。施光南的手稿和钢琴是要作为文化遗产永久的传承下去的。她原来一直很担心保管的问题,但是金东区政府一直很有诚意,现在又看见这么多年过去,金华人民并没有忘记施光南,所以她放心的把这些捐赠给金东区。让金华人民世世代代纪念着施光南,纪念着他的音乐和精神。

▲签订捐赠协议

  任重道远,光南故里铸精品

  施光南是人民音乐家,他一生与音乐相伴。施光南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位被国家授予“人民音乐家”称号的艺术家,他的歌曲是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他生前的手稿与钢琴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意义,蕴含着施光南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歌颂、对文化的弘扬和对民族振兴的企盼。如今它们落户金东,对金东人来说意义重大。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增强了金东人的自豪感,也提升了金东区的整体魅力和文化软实力,“施光南故里”的称号切切实实落到了实处。

  源东乡东叶村,作为施复亮和施光南的家乡,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施氏父子故居和施复亮夫妇的陵园在市民中知名度较高,有一定的旅游基础。东叶村距市区约40公里,四周群山怀拱,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72%,空气清新,这为施光南故居营造了雅静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施光南故居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班车少,造成了许多慕名而去的学生和无车一族游览不便利;没有形成专门的旅游线路。这也是大多数金东景区的弊病———各自为政。来回近两小时的车程,只是去故居转一转看一看,然后便打道回府,这使许多想去故居参观的市民望而却步。事实上金东区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施光南故居与周围景点相结合,可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不论你什么季节来到东叶村,它总能给你以不同的情调与面貌。春天,它旖旎而如美;夏天,它葱茏而如滴;秋天,它明净而如妆;冬天,它淡然而如睡。

  去东叶村的路上,能看见许多农家乐。它们坐落在苍茫大山下,于茂密的树叶中露出一角,远远地招揽着来往的客人。如今的农家乐,可不单单有吃的,还寓休闲娱乐于一体。参观完施光南故居以后,你可以去农家乐钓钓鱼,看看花,若是正当时节,一定要吃一吃当地的野菜,若是觉得味道还不错,大可呼朋引伴漫山遍野地采摘些带回家。

  施光南手稿和钢琴落户金东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开始。怎么样保管好、利用好、发挥好施光南的遗物,金东区任重道远。伟大的音乐家将要归来,我们扫榻相迎。区委书记郑余良表示为了更好的保管好、发挥好施光南的手稿和钢琴,更好地传承施光南的精神,金东区在接下来将修缮改造施光南故居,建立施光南纪念馆,并且免费对市民开放,将施光南故居、纪念馆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参观施光南故居

  落叶归根,双尖静候大师还

  施复亮夫妇,安葬在东叶村后面的小山坡上。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儿子施光南也将回到金东这片热土之上,长伴他们左右。洪如丁说,施光南的骨灰将适时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回源东乡东叶村。此次金华之行给洪如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表示待自己百年后,也要和施光南一起,长眠金东。

  区政府对施光南墓的选址十分重视,墓址既要风景秀丽,又要考虑到临近施复亮夫妇的墓地,并且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墓地的建造方案。对于墓地的规划设计,洪如丁有另一番独特的见解。她说,施光南的墓地不要沿袭传统墓地的庄严肃穆,而是一个让人快乐的地方。施光南一生与音乐相伴,希望他身后也能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而来祭扫的人们也能够在施光南的音乐中缅怀施光南。

  她特地举了邓丽君的例子。邓丽君长眠于台湾金宝山的筠园,许多歌迷前往凭吊其生前的风采。在她墓园的地上有许多巨型琴键,只要一踩,便会发出优美的乐音。一走进筠园,“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来,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甜美柔细的歌声就飘扬在静谧的山峦之间。墓园里还有一部自动点唱机,里内存有十首邓丽君的成名曲,包括《何日君再来》、《小城故事》等脍炙人口的好歌,歌迷们沉浸在她的歌声里,仿佛邓丽君并未远去。

  我们的音乐家施光南也并未远去,永远活在他的歌曲里,永远留在故乡人的心里。施光南生前目睹了艺术歌曲走入低潮,流行歌曲的兴起,“西北风”刮得漫天翻卷。他一直固守着音乐家的底线,不越雷池半步。一日,施光南随手在钢琴上弹出一首“东北风”,粗犷,豪放,民族韵味十足,这样的歌曲他一天可以谱上百首。

  洪如丁鼓励丈夫写现代流行歌曲,挣点钱给孩子买电脑,遭到施光南的断然拒绝———“我不能那么做,糟蹋我自己,毁了名声。”在他眼里,这是对音乐艺术的亵渎。这样的精神我们肃然起敬,但是时代在变化,音乐的形式也要不断改变。洪如丁说要把施光南的歌曲和时代结合起来,文艺多样化,歌曲也要多样化,比如莫文蔚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归根结底,洪如丁是想把施光南的音乐一直传承下去,不仅是他的音乐,也包括他的精神。音乐家虽然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里。他们的孙子孙女在美国出生长大,在他们小小的心里,并不知道他们的姥爷叫施光南代表着什么。洪如丁说等以后施光南故居、纪念馆还有墓地造好了,就带他们来金华看看姥爷,看看他们的姥爷依然活在那么多人的心里。

▲前往施复亮陵园祭拜

  后记

  初见洪如丁女士,完全不能把她和一个将近70岁的老太太联系起来,她看起来是如此得年轻、优雅。一头卷翘的短发,湖蓝色的上衣,配着一条白色的长裤,外面罩了一件长开衫,面带微笑,给人知性娴静的感觉。在整个记者采访过程中,平易近人,幽默风趣。说到开心处,哈哈大笑,回忆丈夫施光南时又数度哽咽,这是一个有经历、有回忆却又充满活力的女人。她思念丈夫,崇拜丈夫,所以把施光南的遗物全部捐赠出来,为了在这一片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的其人其名、其音乐和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