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金东消防大队的荣誉室,一块醒目的群英谱吸引了记者眼球。在它显眼的位置上写着:黄成,四川仁寿人,1984年12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金华消防支队金东中队特勤分队一班班长,武警上士警衔。

初见黄成,记者感到他有些柔弱瘦小,令人很难跟“火线”上的英雄联系起来,不足1.7米的个子,正扛着重达60公斤的假人在跑道上来回奔跑。而正是他,入伍以来,参加过各类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事故2000余次,疏散解救被困人员30余人,挽救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四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战友喊他“拼命三郎”
高稳是黄成的战友,他们已并肩作战了四五年。在他眼里,黄成无论是在训练上还是救火中都称得上是“拼命三郎”。
高稳给记者讲述了几年前的一次险情。曹宅镇一老房起火,一名老人被困屋内,现场浓烟滚滚,能见度几乎为零,防爆强光手电也失去了作用。现场情况十分危急,老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黄成勘查险情后,迅速冲入火场搜救老人,并把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老人戴上。
“稍微懂一点火灾应急知识的人都知道,火场中的这种浓烟人只要吸入一两口,就会窒息。”高稳说,黄成这么做,其实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辖区里几乎每天都有数起救援事故、火灾发生,黄成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中队指导员姚波说,战友们对他除了崇拜之外,更多的是从他身上学习到了那股像钢一样坚韧,磐石一样顽强的品质。
面对战友的赞扬,黄成说:“我只是做了一名消防兵应该做的分内事,在危险面前中队的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做的。”
死板、固执、不服输
2002年12月,黄成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对绿色生活的憧憬,应征入伍来到金东消防大队。刚到部队时,他体能很差,但是却有着惊人的毅力。
每天凌晨四时,天还没有亮,他就准时起床开始跑步训练,或脚绑沙袋,或身穿沙背心,一跑就是几十圈,风雨无阻。皮磨破、脚打泡、汗水浸透衣襟对黄成来说是家常便饭。一年下来,他穿破了4双胶鞋,磨烂了两身作训服。
姚波说,黄成就是这样一头“犟牛”,只要自己认定的事,就一定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努力的耕耘总会收获鲜花,勤奋的攀援终能到达顶峰,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已成为了金东消防大队屈指可数的体技能标兵。
心系家乡主动请缨
在与黄成的交谈过程中,记者无意间发现他的左腿有个凹陷下去的伤疤。
说起这个伤疤,黄成有些感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难震惊了13亿中国同胞的心,同时也牵动了远在他乡服兵役的黄成。
“自己的家离汶川只有200公里路程,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心就一直揪着。”黄成说,5月17日,接到上级通知,省消防总队要组建一支突击小组赴汶川县汉旺镇增援,他立马主动请缨前往灾区。
黄成清楚地记得,到达目的地已是午夜零点,那天的汶川县汉旺镇电闪雷鸣、风特别大。那一夜他一宿没睡,第一次有了心疼难耐的感觉。突击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生命探测仪对每个坍塌点进行人员搜救,晚上帮助受灾村民修复房子,每天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11时。在一次搜救过程中,房屋再次塌陷,他的脚负了伤。当时他不希望自己的这点小伤浪费医疗物资,只对伤处进行了简单处理,后来因伤口严重感染才落下疤痕。
记者问黄成,离家那么近,有没有想过回家看看。黄成直率地说,汉旺县的受灾乡民更需要我,知道家里没事,他就放心了。
欠你的,这辈子都还不上
铁血男子,也有柔情的一面。记者在黄成的QQ空间日志里看见这样一段文字:“老婆,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家,还有可爱的宝宝,在这一路上我知道你为我付出很多。”
黄成和她的妻子2007年相识相恋,并终成眷属。相爱八年,黄成能给妻子的只有一通电话,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总共加起来也不到一年。
“她很理解我,每次打电话回家都会安慰我说,放心吧,家里一切都好。我想我欠她的,这辈子都还不上了。”黄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