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70
您当前的位置 :金东新闻网 > 身边榜样 正文
记源东乡中心小学教师曹秀琴
因为有爱 天堂里充满微笑
2014-10-20 17:16:39 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周建福 楼芳

  她一直在山区任教,直到倒下。她把满腔热情播撒在家乡的沟沟岔岔,在金东最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丰硕的桃李。在领导眼里,她是任劳任怨、踏实敬业的“孺子牛”;在同事心中,她是诚恳正直、善良亲和的“好大姐”;在学生看来,她是无所不会、关怀备至的“好保姆”。二十多年来,她不断进取,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灿烂人生,以其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教艺和优异的成绩,赢得学生、家长的爱戴和好评。

  “2013年5月9日

  天刚破晓

  风萧萧兮雨绵绵

  在空旷的校园里

  我们看见了您的身影

  冷风中

  您还未来得及吃完手中的早饭

  您还没来得及到班里来看我们一眼

  ——刹那

  您——倒下了

  ……”

  5月13日上午,在源东乡中心学校的操场上,六(3)班班长施懿真哽咽地念出自己亲手写的诗,以悼念他们敬爱的曹秀琴老师。

  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5月9日上午6时多,六(3)班班主任曹秀琴倒在了走廊上,再也没有起来。 “那天早上我看到曹老师拿着早饭,往教室走,还想着去跟她打招呼,却看到她倒了下去。”回想起当初的那一幕,施懿真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把信念刻在心里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六(3)班的墙壁上,贴着曹秀琴和学生的合影,那张写着她名字的值周老师轮流表,还没更换。

  曹秀琴的办公桌上,整齐地堆放着数学教案和卷子,一旁的喜糖和鸡蛋还没来得及吃。

  她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心爱的岗位上。

  1987年2月,19岁的曹秀琴带着朝气,带着青涩,来到了源东乡洞井完小任教。通往学校的山路十八弯,到市区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就算到乡上也要10多公里。

  山村的夜晚很黑,没有商场,没有电影院……曹秀琴守着三尺讲台,一站就是20年。从一名数学老师到学校负责人,她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山里的孩子。

  2007年2月,金东区学校布局调整,源东乡几所学校撤并,曹秀琴带着洞井完小的孩子,来到了源东乡中心学校。

  “一个教师只有心怀阳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曹秀琴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学生眼中,曹老师是和蔼、善良、平易近人的,即使生气也很温柔。幽默、有趣、容易懂,是同学们对曹老师所上课的评价。“有一次学习黄金比例,曹老师就拿着尺子往脸上摆,‘什么叫黄金比例呢?当五官分布的比例像这样,看起来就是最舒服最好看的’。”一瞬间,同学们都拿起尺子量起了自己的五官,“黄金比例”这个概念就被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

  在曹秀琴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从教26年的时间里,她把爱心倾注在每个学生身上。学生家里有困难,她会拿出钱资助;班里的后进生学习跟不上,她会千方百计抽出时间给他们补课。学生们都会亲切地叫她“曹妈”。

  “曹老师所任教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不错。”谈起曹老师,同事施巧娟眼圈红红的,“她再忙再累都要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科知识点几乎能做到‘节节清’。她对工作的要求实在是太完美了。” “曹老师的教学成绩基本上都是年级第一名。”源东乡中心学校副校长金锡群对她的教学成绩十分满意。

  把责任扛在肩上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源东中心学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全校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是住校的。

  “住校生多,意味着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小学生,调皮捣蛋,容易出事情。”校长周卫星说,在小学部政教主任的人选上,他们经过了慎重考虑,“选出的人不仅要有耐心和细心,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2011年9月,曹秀琴被校长室提名,担任了小学部的政教主任。她变得更忙了,值周的日子,5点50分起床,打上饭,绕着食堂和教学楼巡视一遍,看看有没有学生乱跑。不值周的日子,6点半左右她已经拿着自己饭盒,打满一盒早饭,往办公室里赶。如果有学生早到,她就在教室里看着学生才安心。

  中、晚餐时,她总是急匆匆地赶往食堂,拿着饭盒,维持学生用餐秩序。

  晚上6点20分,晚自习开始,她要巡视各个班级,看值班老师有没有在教室里。

  晚自习结束后,原本安排有老师值班,可她总是不放心,一定要在男女生寝室间来回巡视,直到学生都睡下。回到宿舍,往往已是深夜。

  每天早上6点不到起床,晚上12点以后睡觉,一天下来只睡四五个小时。施巧娟说,教师宿舍楼206房间的灯几乎是不灭的。

  学生施方怡与曹老师是“舍友”。在她眼中,曹老师不仅是一名好教师,还是一个“好保姆”。“曹老师总是比我们早起,却从来没有吵醒过我们,有的时候贪睡了,她就会叫我们起床。”因为有了曹秀琴的照顾,施方怡的住校生活比别的同学多了一份安心。 去年夏天,施方怡中暑了,曹秀琴得知后,马上给她买了很多药。“当时心里那种温暖的感觉至今仍记得,也永远不会忘记。”施方怡说话时,泪眼婆娑,几度哽咽不能言语。

  把热情写在脸上用宽容微笑面对生活

  “曹老师永远是微笑着的,她对同事很关心,却从未想过自己过得有多难。”三(2)班班主任洪老师告诉记者,他和曹秀琴一起在洞井完小共事过一年,那一年的吃住基本上都在曹老师家。

  31岁的严建均老师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也是洞井完小,闭塞的交通、单调的生活曾让他一度想放弃教师职业。曹老师看在眼里,她给严建均在洞井村村委会里安排了一个房间,并自己掏钱为他买了一台电视机。

  为了留住新老师,曹秀琴总是想办法为年轻人创造条件,给他们安排吃住,并把外出学习的机会让给他们。

  学校总务主任陈贞娟因身体不好请假,曹秀琴就主动替上。一周下来,哪个寝室漏雨,哪个水龙头坏了,哪张床有破损……她都清清楚楚。即使陈贞娟回来上班,她都会帮着忙这忙那,并吩咐她注意身体。但她却从来都不曾为自己的身体考虑过。

  望着对面空空的办公桌,同事刘老师忍不住抽泣,她站起身,靠在办公室的门栏边,流着泪,眺望远方。嘴里重复着几句话,“她太不容易了,我跟她认识这么多年,我知道她太不容易了……”

  2007年6月,曹秀琴的丈夫因病早逝,留下年幼的女儿和80多岁的婆婆,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全部落在曹秀琴的肩上。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自己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但她的脸上却总是挂着微笑,仿佛一切磨难与坎坷都与她无关。 她曾与施芳园老师约定,下半年一起教一年级,请施老师给她的拼音把把关;她曾和学生约定,在毕业会上一起唱歌、跳舞……然而这些已成为永远的约定。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