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00
980*60
980*60
980*60
您当前的位置 :金东新闻网 > 社会民生 正文
又到“橘乡”丰收时
2014-09-24 09:08:34 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李潘敏 文/摄

 

  源东乡尖岭脚村素有“柑橘之乡”的美誉。每到秋季,山山流金溢彩,园园飘香淌蜜,漫山遍野的红橘令人赏心悦目。悠久的橘史、浩瀚的橘林、甘甜的橘果、繁华的橘市、富裕的橘农……1.1平方公里的尖岭脚大地,氤氲着沁人的橘香,描绘着一幅橘熟人欢七彩秋景图。是什么让“柑橘之乡”这一活招牌屹立不倒,是什么支撑着尖岭脚柑橘历久弥甜?近日,记者前往该村深入探访。

  政府扶贫,柑橘种植风生水起

  9月17日,走进尖岭脚村,村口一块刻有“艰苦创业、造福后代”八个大字的青石碑格外引人注目。走进细看,在这块高约160厘米,宽约80厘米的石碑左上角,还刻有“源东乡尖岭脚村,柑橘产量超万担”的字眼,落款显示时间为1988年。

  “这块碑是我们村柑橘发展最辉煌时期的见证。”一位正在村口纳凉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名叫郑杜秀,今年已88岁了。她清楚地记得当年收获橘子的情景。每到9月初,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上山采摘橘子,生意好的时候,运送柑橘的拖拉机,一天下来来往穿梭160多趟。“当时,致富的村民在全乡率先买起了黑白电视机,还添置了自行车。”说起村里当年的盛况,老人有些激动。

  据了解,30年前,尖岭脚还是一个地处高山、土地贫瘠的贫困村,几代人以种番薯、玉米等小杂粮为生,一年到头只能挣个温饱。1982年,乡政府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结合尖岭脚村自身区位优势,决定大力发展柑橘产业。

  “由于受时代和认识的影响,许多村民不敢贸然减粮种橘,都处于观望等待状态。村主任吴经济说,为了消除村民们的顾虑,村里积极征求农户的意愿,对柑橘苗数量进行登记。由乡政府免费发放果苗,并分派一名柑橘种植技术员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

  1988年,是尖岭脚村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经过五六年的悉心培育,橘子丰收超万担,村民们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橘子的收益给大家带来了很大信心,从那以后,橘树种植规模成倍扩张,不久就遍布了村里的每块山地。

  为使柑橘畅销,乡、村干部开始远赴石家庄、安徽等地进行推销,采取上门收购、合作销售、农超对接和直销等多种方式,扩大柑橘的销路。至此,尖岭脚逐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优化品种,柑橘走出破局之路

  2000年左右,尖岭脚村的柑橘总面积达到了1000余亩,总产量达到了80余万公斤,成为名副其实的“柑橘之乡”。虽然种植面积、产量上去了,但尖岭脚村的柑橘和其他地方的柑橘相比,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每遇柑橘产量盛年,果农“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记得橘子价格最差的一年,卖过0.16元每公斤。面对惨状,村民们开始心灰意冷,让橘子在树上‘过年’的情景也时有发生。柑橘屡次滞销,使得一些村民开始砍树发展其他产业”。说起这段往事,吴经济心情有些沉重。

  “痛定思痛,果子品种单一、品质低的现状不改变,柑橘就永远也发展不起来。”吴经济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村两委和果农代表先后到杭州、诸暨等地考察,最终把柑橘产业发展战略锁定在早熟及特早熟品种上。在经过多方考证后,村里引进了糖分高、口感好、品相优的“大分”早熟柑橘品种,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尖岭脚的柑橘销路再次打开。“村民种橘太辛苦,传统的柑橘附加值低,必须走现代种植业的路子。”当农民就不怕流汗,吴经济也不例外,但他不甘愿就这样围着一亩三分地打转,与村里其他几个种植能手一合计。在2005年,村里成立了新红星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全村橘农进行了技术指导服务,为柑橘果品的包装、销售采取了一条龙服务的措施。据了解,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全村村民年收入总计达数百万元,比往年翻了好几翻。

  在漫山遍野的橘林中,记者看见了村民们正收获着橘子改良后带来的喜悦。“再过些天,橘园将推出采摘游,满足周边市民上门体验农家采摘的乐趣。”采访中,拥有50余亩橘园的老施告诉记者。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在柑橘盛果期销售量每天达2万公斤左右。

  累累橘果给尖岭脚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的经济收益。在柑橘产业的带动下,近年来,尖岭脚村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品种资源、技术资源,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休闲观光。

  “目前,通往各个果园的道路是坑洼不平的机耕路,车子很难直接开进采摘园。”村支书陈禄青说,修建机耕路是当前亟待要去解决的一项头等大事。

  采访结束,车子沿着水泥路缓缓驶出尖岭脚村,记者透过车窗远望村庄,座座小洋房在大山深处格外惹眼。勤劳的村民,终于在青山绿水中守候到了希望。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