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您当前的位置 :金东新闻网 > 两美金东 > 民俗文化 正文
花好月圆话中秋
2014-10-31 14:48:01 来源: 《今日金东》

  关于团圆

  中秋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游子们为了这一天回家和家人团圆日夜兼程。家中的父母和妻子,为了这一天早早地忙碌开来,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再酿上一坛香甜桂花酒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早早地吃完晚饭,一家人围坐在庭院中,看月亮慢慢爬上星空,目之所及之处,都被月辉铺满。看着溶溶的月,伴着淡淡的风,还有远处飘来隐隐约约的桂花香。这一刻所有的心事与疲惫都在月色中消融。

  女人们聚在一起聊聊家常里短,她们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时不时爆出阵阵笑声;男人们除了聊聊工作之外,难免要指点江山,讲到兴起处,更是慷慨激昂,或者为了自己支持的球队争得脸红脖子粗。孩子们呢,吃完月饼,顶着圆滚滚的肚子,满院子地玩闹,男孩们逮上几只蛐蛐,女孩们折一枝丹桂,插于发间,然后四处寻求赞美,端得是天真无邪。老人们告诉孩子,静下心来,就可以听见吴刚伐树玉兔捣药的声音。于是孩子们废力地伸着脖子竖起双耳,却只听得蛙声一片。

  清亮的月光缓缓流淌,好比是一段流泉,所经之处,万木葱茏。

  关于爱情

  唐朝的张九龄在中秋节做了一首诗,非常有名,被誉为情诗的代表之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所有的爱情都希望有一个美满的结局。所以花好月圆的中秋夜晚,除了与家人团圆外,还与爱情捆绑在了一起。

  女子在中秋拜月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相传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貂蝉在中秋拜月,却遇上浮云遮月,故得“闭月”之美誉。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暂且不论,若真的脸长的像中秋的月亮该是怎生模样,但女子们愿得一心人的愿望却是亘古不变的。

  关于孤独

  中秋节,又是一个十分矛盾的日子,一方面它凝聚着中国人一切温暖与美好的情感,所有的爱情、亲情和友情都有一个圆满的归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句子念出来都觉得是功德圆满。但同时,中秋节又是一个孤寂感爆棚的日子。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这种孤独,它入骨入腑,却不知所起,最终归于虚无。

  一轮黄白色的圆月缓缓出现在墨蓝色的夜幕之中,月中的月桂树清晰可见,漫天星辰似乎举手可触。虫鸣蛙声不绝于耳,明明是如此喧嚣偏偏有种万籁俱寂之感。记得曾经看见过一句话:一轮明月下一棵孤独的树,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妩媚。其实在这样清冷而又浩荡的月光之下,哪怕是一片森林,一汪清泉,都是别样孤独。

  灯火阑残,月白影冷,销魂此处。一个人所以我们选择在这样的节日团聚在一起,用热闹来驱逐孤独?

  嫦娥飞天的故事有许多的版本,无论世人如何演绎,总归是嫦娥吃了灵药,飞进了广寒宫。光听名字,都觉得这实在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如此广阔如此寒冷的宫殿,怎比得上人间三千繁华、万丈软红?

  月光如洗,洗却浮华,飞花万盏,盏盏春心。文人总多情而刻薄,所以李商隐颇不厚道地写诗嘲笑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后人苏轼又毫不留情地补上一刀:“高数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从此在十里回廊寂静无声,风过曲巷,了无一人的广寒 宫中,独自慢行独自吟。

  中秋,还和许多东西有关,比如螃蟹,比如花灯,比如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比如我们渐行渐远的童年。今夕何夕,青草离离,明月夜送君千里,等来年,秋风起。

  (浮生长欢)

  中秋小忆

  ◎博雅

  若问起思念是什么,也许只有在千万公里之外,透过树影摇曳的窗棂,望向浩瀚寂寥的夜空中那一轮浑圆明媚的中秋之月,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不敢期盼家人团聚,只要能尝到月饼,对于我们这些身在异国的学子而言,已是一种奢侈。每到农历八月,一大批学子就会结伴去附近的中国超市扫荡,只求能寻到几个月饼。但现实总是残忍,我生活的那个美国农村,虽有一些中国超市,月饼数量却是寥寥,口味也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在家时那些被嫌弃的月饼口味,当下却如同人间美味,令人垂涎。思念得久了,已经分不清究竟是忘不了家中的馅味,还是想念家人团聚的气味。关于家人的回忆就如同回忆中月饼的味道,在中秋这天显得如此浓郁而无法掩藏。

  游子们都不习惯吟诗颂词,只吟一句“月是故乡明”,泪已不自觉落满脸颊。为了排遣这消散不去的思乡情,中国留学生都会在中秋、春节等节日搞一个小型聚会,彼此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陪伴在最需要的时刻。聚会结束后,大伙便各自回家通过QQ或者skype与国内的家人进行远程视频。守着12小时的时差,和父母一起看中秋晚会的直播,是每一次中秋节最期待的事。然而每一次视频,对岸的父母都仿佛比前一次见到时苍老了一些。不知是因为对他们老去的恐惧太过强烈,还是太害怕时间和距离给彼此带去改变,对视中总是充满着忐忑。

  中国校友们总将一两句思乡的言语发上微博、朋友圈,亦或QQ签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云云。或许在别人看来只是为了应景,还略显矫情,但那种情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如果不能在此时挑出一两缕轻轻诉出给远方亲人或情人,日积月累的思念之情只怕会太过磅礴,无法抒怀。

  去年此时正是离校之际,我和同届的校友都面临着留下还是回国的两难选择。留下意味着,也许与爸妈团聚的次数已屈指可数。在经过近半年无数次反复的心理斗争后,我选择回国,只因我不想缺席每一次的家人团聚。今年中秋,我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奢侈”的中秋大餐,看上一次壮观的灯会,赏一次圆满的明月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和家人在一起。有人说“心安是归所”。然而对我而言,只有家人在的地方,才是归所,才是“家乡”的意义所在。

  赏月二三事

  ◎越歌

  同样讲究团圆,于我而言,中秋节相较春节,存在感明显降了一个档次。脑袋中对于中秋节的回忆仿佛凝固在某一张胶片上,只有用到它时,才会抹去上面的灰尘,借用光照仔细寻找些许细枝末节。而赏月无疑是这张胶片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得那时我刚满十二岁,那年中秋节,全家人都聚在外婆家,吃饱喝足后,大人们开始了长达几个小时的家常“拉锯战”,而我们这些小孩则被赶到一个小房间里,自娱自乐。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也没有别的娱乐工具,几个孩子在小小的房间里捣腾,表姐很快找到了一件东西,让我们这些孩子欣喜若狂,便是那一台录音机。于是,我们开始翻箱倒柜地寻找磁带,小虎队、林心如、邓丽君……这些歌星的磁带一一被翻了出来。

  我依稀记得,在那个小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几个柜子,别无他物,唯一的特别就是阳台。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我们兄妹几个靠在阳台边,抬头仰望星空还有那一轮明月,互相说起学校里的趣事、烦心事,聊起奇葩的同班同学、古怪的老师,甚至还有那些略带惊悚的学校传闻,颇有一种“月中清露点朝夜”的难言滋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也许张若虚在作诗《春江花月夜》时,也与我们一样,曾遥望星空,思索人生的哲理。正如诗中所说,当初那个十二岁的月亮早已随时光轮转变得面目全非。

  2009年,我离开了家乡,去往厦门求学。厦门的夜空与家乡大为不同,天空更加清澈,星星更加耀眼,而月亮似乎也更圆、更亮。在求学的4年时间里,几乎每年的中秋节都在学校里度过。在异乡免不了思乡,特别是面对月圆的这一刻,会情不自禁想起自己在家的那些年,仰望着天边那一轮同时照耀着自己和家乡的圆月,遥寄一份在黑夜的泪光里纯洁透明的婵娟,仿佛就是给落寞的心一个温暖的理由。

  重回家乡,对于团圆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年华无法复制,圆满无需浮华和喧嚣,拥有家人的怀抱,即是最真最纯团圆情。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