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您当前的位置 :金东新闻网 > 身边榜样 正文
文化礼堂的“园丁”——黄艳笑
2014-11-14 10:02:58 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申春

  “是谁牵来九天之上壮丽的彩虹,建起那十八间厅堂,巧夺天工?是谁七星拱月,古老的村图天人合一锁住那千秋万代的幸福?”在澧浦镇琐元村文化礼堂内,这首刚获全省大奖的村歌《琐元,我可爱的家乡》,成为村民们吟唱频率最高的歌曲。“如果没有文化站站长黄艳笑的牵线搭桥、四处奔波,我们村不可能短短3个月时间就有了自己的村歌。”在村支书严红星看来,黄艳笑是琐元村歌幕后的“功臣”。事实上,她不仅是琐元村歌当之无愧的“功臣”,也是全区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之一。

  一手谋划为琐元村歌“作嫁衣裳”

  今年3月初,黄艳笑开始着手琐元村文化礼堂建设,从村庄史料收集、到场地布局,从展板制作到用品采购,她始终亲力亲为、坚守一线。通过材料收集,她发现了村中有一位名人——“浙江第一男高音”严圣民。严圣民是国家一级演员,浙江省著名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浙江歌舞剧院声乐团团长兼合唱团团长,浙江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兼职教授。

  “何不请严圣民为自己的家乡唱首村歌呢?”在黄艳笑看来,一首村歌就是一个村庄的灵魂,是村民们世世代代流传的“精神食粮”。可如何邀请这位行家来演唱呢?很快,黄艳笑了解到,该村村民严根月是严圣民的堂哥,到时候请他出面做“说客”,成功的希望会很大。

  既然有了创作村歌的想法,那就要把它做好、做精。接下来的日子里,黄艳笑一边努力筹建文化礼堂,一边和村两委成员一起物色专业的创作团队,到处打听全市专业的词曲作家。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7月16日,黄艳笑照例早早地来到了琐元村严氏宗祠内,和村两委商讨礼堂的建设布局。不经意间,一个熟悉的面孔展现在她面前,昔日的领导、原市文联主席王晓明缓缓地下车了。“你好,王主席,你还记得我吗?我是黄艳笑啊!”她一个箭步上前主动打起了招呼。“记得,记得,是艳笑嘛!”王晓明热情地回应着。

  一阵寒暄之后,黄艳笑得知,王晓明当日正和一帮志趣相投的笔友到琐元村采风。“王主席是市里数一数二的作词好手,何不请他出马为琐元村歌作词呢?”这个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心动不如行动,她当场向王晓明表明了自己的心愿。王晓明经过一番思考后,很快答应了,“这个村有东西写的,古建筑历史韵味十足,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尽快写。如果你们后续的工作跟进及时的话,到时候还能参加全省的村歌大赛呢!”

  随后的三天时间,王晓明一心扑在村歌作词上。黄艳笑则做好对接服务工作,将所有村庄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相关资料送到王晓明手中,并且多次陪伴他在村庄各个角落观察,寻找创作灵感。三天未到,歌词就出炉了。十八间厅堂、七星拱月等村民熟悉的一草一木都涵盖其中。黄艳笑和严红星等村两委成员看了之后,都赞不绝口。

  这时候,邀请严圣民演唱村歌的事情也有了进展。严根月耐心地向堂弟严圣民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文化礼堂的建设以及家乡近年来的变化,并表达了村里非常希望他能为村歌发声的意愿,为村歌获奖增加“砝码”。而严圣民一听说老家需要自己出力,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作曲者了。在黄艳笑的积极帮助下,市文化馆馆长、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应兆铭成为村歌作曲者。当应兆铭第一眼看到歌词,便对琐元村产生了兴趣,次日就去采风了。不到一周,为严圣民美声唱法“量身定制”的曲子也敲定了。

  一首好歌曲就是一首优美的风景诗、一幅生动形象的风景画,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一个地方的美。在黄艳笑的奔波下,在颇具实力创作团队的努力下,这首村歌不仅村里人觉得好,还得到了省里专业评委的认可。10月14日晚,琐元村歌《琐元,我可爱的家乡》经过层层筛选,在全省270余首村歌作品中脱颖而出,喜获演唱、创作两项金奖,成为此次比赛全市唯一一首乡村金曲。亲力亲为蒲塘村礼堂堪比景点

    文化礼堂作为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有助于实现农村公共文化的均等性、基本性、公益性和便利性。从2013年开始,在澧浦镇文化礼堂建设热潮中,黄艳笑作为该镇文化阵地的“当家人”,积极投身策划、宣传、建设等方面工作,花费了大量的心思。

  她坚持要把每一个文化礼堂所在村庄的特色文化传承下去,并积极把健康向上、弘扬正能量的元素不断融入精神家园,使得村民乐于接受。蒲塘村是今年澧浦镇文化礼堂建设的重点之一。从7月份开始,黄艳笑可谓是身体力行、呕心沥血,历时三个月,该村的文化礼堂掀开了“红盖头”。

  在建设之初,为了突出蒲塘村的历史古村落特色,她将目标定位在“修旧如旧、彰显古韵”上。礼堂占地1200余平方米,五经拳文化墙、古村落馆、金华一中历史馆、十景诗廊、名人馆、学子馆、抗战时期省立七中老校址(金华一中旧址)、文化舞台等老祖宗的“传家宝”一个都不落。

  如今,纯手工绘制的五经拳文化墙和十景诗廊成了村里的热门景点。骑行者路过蒲塘村时,都会被优美的墙面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驻足欣赏。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黄艳笑的良苦用心。

  原来,当时在绘制墙体时,有人建议采用电脑喷画,既省时又省事。但黄艳笑觉得,这样做虽然省力不少,但是效果一般,特别是不能与古建筑的风格相得益彰。几经讨论,村两委最终采用了黄艳笑的建议,决定用纯手工来绘制墙体,请人根据十景诗里描述的场景,进行一对一配图作画。

  该镇洪村村民朱佩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很多村庄的古建筑修缮、马头墙修补,都会请他去帮忙。7月份,酷暑难耐,黄艳笑顶着烈日主动找到他,真诚地表明来意,并说服他尽快动工。随后,她又安排人员陪同朱佩军一一到诗歌所描绘的地点采风。现在看来,花大力气完成的墙画不仅别具一格,而且还与蒲塘村的文化内涵相呼应。

  同时,金华一中校史馆的筹建、五经拳文化墙的绘制,也都在有序进行中。单单金华一中校史馆的资料收集,黄艳笑就来来回来跑了三次现址的金华一中。无论是校址校貌的变迁,还是蒲塘“外甥校长”方豪、“儿子校长”王宗元的生平事迹,抑或金华一中的蒲塘人,黄艳笑都努力确保资料详实。不少村民都觉得,校史馆的建设让蒲塘人很自豪,是对现在学子的一种激励。

  五经拳是蒲塘村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礼堂的五经园内,五经拳的一招一式全部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墙面上。园里还设置了梅花桩、沙袋等习武工具。历届武术大会照片陈列在展示窗内。黄艳笑觉得,让五经园成为村民的习武之地,既继承了老祖宗的“衣钵”,又大大提高了文化礼堂的人气。

  在文化礼堂外墙上,一个个洋溢着喜悦的笑脸“照”出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在拍摄完这组近100个笑脸照后,黄艳笑幽默地说自己也算是摄影入门了,“大夏天拍摄人物照,早上7点至9点的照片效果最好,时间太早,光线不足,照片亮度不够;时间晚了,光线太强,照片又太亮。”

  拍照的那几天,黄艳笑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村里召集大伙。有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告诉她,自己一辈子都没拍过照,别提有多开心了。每每拍到笑容可掬的照片,她总是耐心地让老人先看上一会,然后再接着拍下一位。有时候,半蹲时间久了,她两腿发麻,大伙都劝她先歇会,可是她担心错过那恰到好处的光线,一直坚持着。

  正是有了她的精心设计、辛勤付出,蒲塘村的文化礼堂一经开放,便受到了不少村民、游客的赞赏,大家纷纷认为礼堂堪比景点,美不胜收。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