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您当前的位置 :金东新闻网 > 两美金东 > 民俗文化 正文
流年轮转 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
2014-11-25 10:00:46 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张婷 文/摄

  村干部是奋战在最前线的一批人,党和政府的政策,归根结底要靠他们去解释、去落实。建国以来,有许许多多的优秀村干部在金华这片土地上,前仆后继、埋首苦干,他们是农民与政府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都蕴含着他们无数的奉献与汗水。每一个村干部都有自己的中国梦,然后把这个梦转化为行动,再用行动去带动群众。金华市村干部优良作风陈列馆的成立,让我们得以走进这些优秀的村干部,去聆听他们的故事。

  山高水长

  严氏宗祠办展馆

  澧浦的琐元,那可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村落。大多数村民姓严,是汉代名士严子陵后代,于明万历初从孝顺严店迁徙至此,至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琐元村临湖靠山,风景优美,文风鼎盛,人杰地灵。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它的四绝:一是有神奇的“天人合一”的自然风貌;二是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艺术创造———古建筑群;三是丰富的人文底蕴;四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姆山炮台”。于是金华市村干部优良作风陈列馆落户于此,似乎顺理成章。

  陈列馆位于琐元的严氏宗祠内。如今的严氏祠堂早已换了新颜,不复当初的败落。它是琐元的文化礼堂,时代的变迁轻描淡写地镌刻在历史的沧桑里。古老并不意味着荒败,相反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一次又一次地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一次它摇身一变成了金华市村干部优良作风陈列馆,提供给村干部们一个学习先辈事迹,传承先辈精神的平台,同时也是普通群众了解我们村干部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渠道。

  严氏宗祠大门的门额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山高水长。据说这是取自宋代名臣范仲淹为严子陵所题写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今这四个字悬挂在这里,真是让人不禁拍手叫好,那些优秀村干部们可不正是有着山高水长之风么?

  悠悠往事

  彰显深厚鱼水情

  在一片仿古的青色砖墙中,在一片氤氲的黄色灯光中,在一张张优秀村干部的照片中,我们走进优秀事迹馆,去领略、去感受、去体会村干部精神:能干事、肯吃亏、讲公道、守规矩。

  优秀事迹馆内陈列展示了反映我市村干部历史沿革的珍贵老照片、老物件,和金华九个县(市、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共39名优秀村干部的先进事迹。它以文字、图片及实物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幅长长的卷轴,探首望去,竟是以岁月为纸,以风骨为墨,泼洒出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那些动人事迹和感人情怀,好一幅干群鱼水图!

  我区赤松镇北山口大队原村支书邢宝成,曹宅镇曹宅村原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大牛,赤松镇山口冯村现任总支书记、主任方锦华,孝顺镇金三村现任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根强等人的先进事迹也在此依次展出。

  北山口的劳模书记邢宝成的展区特别引人注目。邢宝成(1926-2011),赤松镇北山口村人,曾任北山口大队书记、山桥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原罗店区委副书记,1962年获浙江省“农业劳模”称号。

  在那个年代,邢宝成可以说是村干部们的榜样与标杆,也是群众们的精神支柱。他好比是一座灯塔,月黑风高也罢,雷霆霹雳也好,始终矗立在前方,指引着大家干事的方向。在当时,群众们只要一提到他,都要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他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吃饭,是我们的贴心人和领路人。”

  展示柜内陈列着他的旧物,有年轻时候的老照片,有以前使用的文件袋、茶杯和获得的一些荣誉证书,奖状等,每一样物件都有一定的年份,带有浓厚的年代气息。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份工作报告,通篇报告洋洋洒洒,破纸而出的是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之情。

  中国人常说“字如其人”,这在邢宝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字迹工整清晰,正如他的为人也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邢宝成定下规矩,除开会之外,都要坚持一线劳动,绝不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生产。一年四季,他总是跟群众一起在田间地头劳作。赤日炎炎的酷暑,他和群众一起抢收抢种;寒风凛冽的隆冬,他和群众一起大修农田水利。作为公社“半脱产干部”,邢宝成一年参加集体劳动数达190天,在他的激励带领下,大队的6名支委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集体劳动当中。他常说:“只有坚持在一线参加劳动,才能取得领导生产的主动权,避免瞎指挥。”

  山口大队有个金华畈,占地300余亩,土地虽大,却十分贫瘠,历来一年只能种一季,且亩产低下。1960年邢宝成提出改造金华畈,起初,他采取劳力增援、早种早管等传统方法,但于事无补。后来他提出增产先增肥的对策,建议种植紫云英(草籽)肥田,但没想到出芽率很低且长势极差,一时间愁坏了大家。邢宝成却从那寥寥无几的几根草籽中发现了可能,在一番钻研下,曾经的“烂泥田”变成了“创收田”,使单季稻变成了双季稻,双季又变成了稻麦三熟制。

  邢宝成曾说:“群众越是大干苦干,干部就越要关心群众生活。要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生活,认认真真实现群众要求。”农忙时节,他看到许多社员一日三餐有两餐要在田头吃冷饭、喝生水,于是在劳动场地办了两个农忙食堂,方便群众蒸饭、烧水。集体劳动时,有公社群众说:“现在虽然形势好了,可惜杉树买不到。”这句话邢宝成听进去了。大年初一,他带领村两委、队长和部分群众翻山越岭、实地查勘,制订“任务到队、包种包活、春种冬验收、按质付报酬”措施,带领300多人上山,经过20天的苦干,开山征地100余亩,种植杉木十万余株。

  作为一个劳模,邢宝成为村民、为公社做的事迹数不胜数。在这个陈列馆内,我们通过他的报告文字和一些事迹,按图索骥,寻找蛛丝马迹,追忆这样一个一心为民、克己奉公、虚心好学的优秀村干部。

  艰苦朴素

  追忆优秀老干部

  陈列馆中特别还原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村干部的劳动场景,主要展示了我市各个时期村干部们带领群众参加劳动的实景照片和劳动用具。在这里,我们用眼睛触摸历史的年轮,斑驳的锤子、锈钝的镰刀,还有锄头上残留的泥巴都成了弥足珍贵的印迹。

  巨大的时间之轮飞速向前,农业现代化以后,体力劳动在村干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大大降低。那些乡间小道如今也变成了水泥公路,“吱呀吱呀”的自行车也换成了电瓶车、摩托车或者小轿车,可是村干部的精神不会变:他们依然行走在村庄的各个角落,用地道的乡间俚语宣传支农惠农政策,不管风吹雨打、无论岁月变迁,他们始终深深扎根乡土,力行两袖清风,以无私之心办公正之事……

  另一个是工作场景馆,它生动形象地还原了老村干部的办公场所。桌上放着老式电话、纸和笔,凳子的旁边挂着工作计划文件夹,转个头就可以看到,墙上贴着毛泽东同志的肖像,挂着一面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锦旗。这些无一不是八九十年代村干部办公室的真实写照,这些古旧的物件见证了老村干部埋头案前、奋笔疾书的兢兢业业,见证了他们无数个夜里挑灯奋战的呕心沥血,他们要么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抢收抢种,要么就坐在这里规划着村庄的未来。

  立足当前

  与时俱进干实事

  在工作场景馆内,有一系列漫画吸引了许多游客的注意。它是根据我区孝顺镇金三村村支书王根强一天工作习惯整理而成的,共八幅图,画风简洁却栩栩如生地勾勒了一个奉公为民的优秀村干部形象。

  王根强今年53岁,是孝顺镇金三村村支书兼村主任,孝顺镇金山区域党委书记。他担任村主职干部至今已有27个年头了,27年的心血与汗水换来了金三村的沧桑巨变。对于金三村和王根强来说,2003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村里土地被全征。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村里事业成了王根强的头等大事,他先后带领全村人用土地征用的集体资金大力发展村级物业,建了村办公商务两用楼,还建起了商业街、综合市场等,实现“以钱生钱、雪球发展”,使金三村由原先连每天3元的工资都发不出的穷村,发展到每年有近80万元收入的富村。

  然而这样的成就并没有让王根强满足,他开始动员村民利用土地征用补偿款开展集资建房,但村民们对这样一笔巨款如何使用顾虑重重,有的甚至对他产生了误会。王根强只好上门给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算经济账,最终于2008年开始了农民新村第一期64户的建设,并在2011年顺利完工。由于农民新村起点高,谋划超前,花园式的农民小区一经落成便引起了很大轰动。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使王根强处理农村事务越来越得心应手,他还自创了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一二三四工作法”,即一计划:每天一个工作计划;二转村:每天上午和傍晚两次转村查工作;三个问:昨天的工作完成得如何?今天的工作该如何落实?明天的工作如何安排?四个办:办上级党委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办区域内推进的重点工作,办本村实施的具体工作,办村民关心的急需事项。

  在王根强的带领下,如今的金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美丽村,有越来越多的人上门向他取经。

  后记

  农村工作,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们的村干部却勤勤恳恳地耕耘在这片土地上。与村民聊天时,他们热情洋溢;讲解政策时,他们耐心细致;他们可以坐在办公室拿着笔杆奋笔疾书,也可以在田间弯下腰去插秧种菜。在金东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扎根在农村的优秀村干部们,追寻着先辈的足迹,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以更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传承和发扬着村干部的精神。

  展馆名片

  金华市村干部优良作风陈列馆简介

  金华市村干部优良作风陈列馆由金华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主办,金东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承办,是全省唯一以村干部好作风为主题的陈列馆。

  该陈列馆于2014年5月建成,位于金东区澧浦镇琐元村,占地148平方米,分设优秀事迹馆、建设成效馆、劳动场景馆、工作场景馆四个展馆。陈列馆通过金华建国以来优秀村干部留下的实物陈列及声、光、电等现代布展手段,再现村干部能干事、肯吃亏、讲公道、守规矩的优良作风。

  陈列馆的建成不仅为农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教育载体,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身边典型提供新的平台。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