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特别报道
金东区垃圾分类特别报道一:一种由表及里的蜕变
2015-05-07 15:04:10来源: 今日金东

  关键词:革命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金东是我家,垃圾分类靠大家”、“垃圾分类好,废物也成宝”……在金东农村,关于垃圾分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坊间百姓口耳相传,氛围随处可感。而在这背后是村民们意识的巨大转变,是党员干部和有关部门付出的不懈努力。如今,这场由普通村民、党员干部和有关部门共同掀起的“绿色革命”正以燎原之势,在金东的大地上不断蔓延,推动着全区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专家声音:

  人物名片

  姓名:周功满

  年龄:30岁

  身份: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

  声音:“垃圾分类不能止于分类,长效管理是关键。”

  记者:您认为我区推行的垃圾分类工作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周功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农民长期以来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意识,也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农民并不是不愿意分类,只是缺乏分类意识的指导。

  2014年以来,金东区为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利用媒体、社会舆论和学校等多种渠道,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普及。在此大环境下,不少农村居民的分类意识逐步建立,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而社会与个体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个体文明素养的提升,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最用。

  另外,金东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是广大农村居民,这对金东区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能不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决于能不能尽快地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垃圾分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全区面上推行这项工作,保证了每个农民都参与了新农村建设,这既解决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看客的问题,又能使农民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卫生、文明、健康的新风尚。以此为突破口,实现良性循环,还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从而大大缩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过程。

  记者:为巩固垃圾分类现有成果,后续的长效管理机制该如何建立?

  周功满:目前,金东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了巩固现有成果,后续的管理机制可以从思想意识、体制机制和政府责任三方面入手。

  思想意识方面,要引导公众强化社会契约意识。在当前垃圾分类处理缺乏有效的强制性约束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要逐步引导民众建立社会契约意识,即“我宁愿少一些便利(让渡一些现在的权利),也要努力尽到垃圾处理中的社会责任(多承担一些社会义务)”。有了这种社会契约意识,公众才能更有个体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垃圾分类才能成为公众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地,我们还要监督他们做到知行合一,最后实现行为习惯方面的彻底改变。

  体制机制方面,要建立垃圾分类处理链条机制。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分类到处理到利用,一环紧扣一环,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出问题,都会削弱整体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对终端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其对民众的负面影响,增加民众对垃圾分类处理机制的认同。建议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增加市场化运作,二是产业扶持。市场化运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发村民分类热情。可以以村或社区为单位进行奖励,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个体行为会服从于整体行为,而奖励的设置可以以绿色奖励代替物质奖励。产业扶持方面则着重让民众享受到垃圾分类的成果,唤起他们的公共意识。

  政府责任方面,要加强政府行为对个体行为的推动作用。就远期来看,教育是最根本的途径,通过从小培养,让个体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近期来看,政府可以加大公益广告投入,加快制度改革,增强个体的责任担当。

  (记者 姚瑶/文 楼芳/摄)

  村民声音:

  人物名片

  姓名:孙善能

  年龄:69岁

  身份:澧浦镇山南村垃圾分拣员

  声音:“村民习惯好了,我们垃圾分拣员省事儿多了。”

  清晨,澧浦镇山南村的垃圾分拣员孙善能和妻子孙云凤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穿戴好雨衣雨帽,拿着铁钳和扫把,推着垃圾车便出门了。孙善能熟练地对各家各户门前垃圾桶里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妻子则将村庄道路上的垃圾清扫干净,夫妻俩分工妥当,干得不亦乐乎。

  “年纪大了,呆在家里除了睡觉就是看电视,动不动就捂出毛病。我们夫妻俩都是闲不住的人,出来搞搞卫生,村里环境好了,大家住着都舒服。”今年69岁的孙善能告诉记者,以前他和妻子一起种植瓜果,年纪渐长后便赋闲在家。一年前,山南村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热心的孙善能夫妻俩便当起了村里的垃圾分拣员和清洁员。

  孙善能心想,村里领导让我做垃圾分拣员,那是信任我,我就得好好干,不能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于是,他带着老伴把村里分发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仔仔细细研究了一番,将分类的方法和原则熟记于心,又把村妇女主任陈爱玲介绍的垃圾分类经验结合实际演练了几遍,就正式“走马上任”了。

  孙善能告诉记者,山南村全村共有农户196户,平均每天产生两三车垃圾,逢年过节的时候会翻倍,增至七八车。为了能让全村垃圾顺利分类,他和老伴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上6点准时出门对各家门前的垃圾进行第一次分拣,10点左右进行第二次,天气热时会于傍晚时分再拣一次。

  “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大家分类意识不够强或者对分类的要求没有完全掌握,总是分得不到位,我们二次分类工作量挺大的。现在可好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还出了不少分类‘达人’,我们分拣员工作省事儿多了。”孙善能说,垃圾分类后,村里干净了不少,村民也都开始支持这项工作。

 

  人物名片

  姓名:方秀芬

  年龄:49岁

  身份:澧浦镇蒲塘村垃圾分类达人

  声音:“垃圾分类并不难,养成了习惯就好办。”

  说起澧浦镇蒲塘村环境的变化,49岁的村民方秀芬深有感触:“以前村里一到夏天,烂瓜烂菜叶引来很多苍蝇、蚊子,可讨厌了。现在可好了,挨家挨户都有分类垃圾箱,每天有人定时清理,一点味道都没有,垃圾分类处理后还能做肥料,帮我们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方秀芬告诉记者,村里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她和大部分村民一样,都觉得这是“瞎折腾”,后来村两委挨家挨户上门“唠嗑”,从垃圾分类讲到环境卫生,又从垃圾处理谈到资源再生利用。时间长了,方秀芬就明白了,所谓的垃圾分类就是要让垃圾变废为宝。思想“打通”后,方秀芬跟着活跃起来,不仅很快掌握分类技能,还主动劝导周围的邻居进行分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分类“达人”。

  “只有生活环境好了,我们的心情才会舒畅。何况垃圾分类并不难,养成了习惯就好办。”看着越来越干净的街道,方秀芬微笑着说道。

  (记者 姚瑶/文 楼芳/摄)

  小结

  在如今的金东农村,像孙善能和方秀芬这样的垃圾分类能手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正是他们的出现,推动着金东农村不断走向更加干净、整洁、美好的明天。

  干部声音:

  人物名片

  姓名:周磊

  年龄:33岁

  身份:岭下镇联村干部

  声音:“想让村民改习惯,就得勤上门、多唠嗑。”

  初春时节的傍晚,岭下镇岭五村辛苦劳作了一天后的村民们,围坐在村民朱炳富家前的空地上,一边感受丝丝春风带来的沁人舒适,一边和“老朋友”闲聊着。这“老朋友”不是别人,正是负责该村垃圾分类工作的镇干部周磊。今夜的聊天话题是——垃圾如何分类?

  “有些垃圾是会烂的,比如说厨房的剩菜剩饭,瓜皮果壳、废纸。还有些垃圾是不会烂的,包括塑料瓶、易拉罐等。像这个饮料瓶,它就是不会烂的。”周磊指着手里的饮料瓶,为闲聊打开了话匣。

  “会烂和不会烂的垃圾应该分开来投放。”周磊一脸认真。“那我这个香蕉皮,应该扔在哪个垃圾桶呢?”老朱家十来岁的小姑娘朱晨忆问道。大伙的回答却惊人的一致:“会烂扔进绿色垃圾桶,不会烂的扔蓝色垃圾桶。”听到这,周磊颇为高兴地笑了。

  在周磊的印象里,自去年9月份,镇里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以来,他便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开始上门去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大部分村民都会反问,垃圾还需要分类吗?甚至有村民认为我们是没事找事,故意‘找茬’。”当时吃闭门羹的情景,他依然历历在目。

  要想说服村民,并让村民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周磊明白,这“移风易俗”的事儿,还得一步一步来。而关键的一点在于如何让村民明白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让村民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不可。

  深知这一道理的周磊,开始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每天到村民家里“唠嗑”。“人口越来越多,生活垃圾也随之激增,不久后,我们的垃圾填埋场将满负荷,到时候我们该如何安放自己生产的垃圾?”“也许有一天,你睡醒睁眼看到是满是恶臭的灰色世界,因为我们生活的地方已经被垃圾所吞噬。”“这看似科幻的场景可能就会上演,因为我们不做任何的改变,我们处理垃圾的速度落后于垃圾的增量。”从现状分析到未来展望,从为什么要开展垃圾分类到不开展垃圾分类会怎样……一句句理性又形象的话语,重重地敲打在村民的心里,让村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时间久了,村民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接受垃圾分类。

    (记者 吴婷 文/摄)

  周磊工作日记:

  2014年9月5日 晴 星期五

  今天镇里给我们联村干部布置了新任务——去村民家里宣传垃圾分类。我知道,这一定不是一项轻松的差事。不过我们联村干部就该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再苦再累都得干。从现在开始,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村民转变观念。

  2014年9月20日 阴有小雨 星期六

  晚饭后,我去村口朱大爷家宣传垃圾分类,他们一家都觉得平白无故的,搞什么垃圾分类。我和他们聊了好久,可他们还是不理解要怎么分。看来我得好好研究研究,怎样讲解才能最通俗易懂。

  2014年11月9日 阴星期天

  今天看到朱大爷把扫完的落叶直接倒入了蓝色的垃圾桶,我赶紧上前劝说,告诉他落叶是可以腐烂的,要倒在绿色的桶里。他一拍脑门说给忘了,多谢我提醒。村民们已经有分类意识了,只是习惯还没改,明天我要再接再厉。

  2015年3月5日 晴 星期四

  今天是元宵节,朱大爷请我去他们家吃汤圆。我看了一下他们家的垃圾桶,分得很清爽,我又随口问了他几句垃圾分类的常识,他也都对答如流。看来,我这半年的努力没白费。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