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特别报道
金东区垃圾分类特别报道二:一场由点及面的渐变
2015-05-07 15:04:04来源: 今日金东

  关键词:全覆盖

  去年10月,金东区率先在澧浦镇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到去年底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基本实现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行政村全覆盖。垃圾分类专项资金达4501万元,新增太阳能垃圾减量化处理设施305座,新配备垃圾分拣员740人,新增垃圾桶103815只,新增垃圾清扫车653辆,收缴卫生费近600多万元。为了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群众心中,推动群众从不敢乱扔向不能乱扔、不想乱扔、不会乱扔转变,实现长效化、规范化管理,除了原先的专项考核制度之外,我区还细化举措,增加了垃圾分拣员评优制度、垃圾收费制度、党员干部包片制度、督查巡查制度以及环境卫生“荣辱榜”等。

  现象一

  小小垃圾桶 让污染无处寻

  澧浦镇后余村,在金东区的地图上,本是夹在翅膀湖边和东阳江畔的一个小“岛”村。借着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它蜕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秀美村庄。

  村里人说,以前村庄吸引人的是村中的“小西湖”,它由多个天然的水塘连接而成,水域面积约有三百亩。塘中有亭,塘间有桥,塘中荷叶田田。时至今日,引得更多人到村里参观游玩的,除了美景,便是一只只垃圾桶。

  后余村是我市首个垃圾分类试点村。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绿色的可分类投放垃圾的垃圾桶,供村民进行第一次垃圾分类处理。穿梭在村道上,人们很难发现一处垃圾,连城市里常见的“白色污染”也寻不到踪迹,轻巧玲珑的垃圾桶就是这场“绿色革命”的最好见证。和村民说垃圾分类的事,要朴实,要用农村人的话说农村人的事。“可用的,卖钞票;能烂的,变肥料。”原来根本没听说过垃圾分类的村民,现在却把垃圾分类的原则记得很清楚。全村155户人家,400人左右,分类处理垃圾已然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

  现象二

  简单分类法 让环境大变样

  塘雅镇塘三村55岁的吴大妈就住在村口,她家门前摆着村里发放的分类垃圾桶。提起垃圾分类,吴大妈直竖大拇指:“自从开始垃圾分类以后,大家都关注卫生,村里清爽多了,我看着心里特别舒服。”

  对于村里的大变样,村主任黄志怡感触颇深。他家离垃圾坑不远,每到夏天,苍蝇蚊子都往家里飞,日光灯管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苍蝇,吃饭都没法安心。黄志怡说,随着垃圾分类的开展,这种脏乱差的现象开始慢慢消除。

  村两委经过数次开会磋商,决定一律废除村中原来的垃圾坑,最后连集中统一的垃圾桶都不用,只给每家每户分发小型分类垃圾桶。对此,黄志怡解释说,这是倒逼村民从源头上就分好类,不随便乱倒垃圾,杜绝什么东西都往垃圾桶里扔的坏习惯。

  村里每天都会有保洁员推着一辆经过特殊改造的垃圾车去家家户户收集垃圾,“不可回收”、“入肥垃圾”、“无害可回收垃圾”,每一种垃圾都被放入相对应的垃圾箱中。同时,村干部还会每天根据保洁员反映的情况,上门教育垃圾分类没有做到位的农户。去年年底,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在看到村道上随处可见的垃圾不见了、连房前屋后都变得干净整洁后,连声感叹不习惯。“以前每个人都乱扔乱倒垃圾,现在全村角角落落都那么干净,大家都不好意思乱扔了。宁愿多走几步,也要把垃圾扔进正确的垃圾箱里。”黄志怡所说的良好习惯,正成为塘三村民的自觉行为。

  现象三 一镇全覆盖   让美丽更实在

  近年来,岭下镇“美丽乡村”建设风生水起,农村生活环境有了大改善,池塘小溪清澈见底,水泥路、柏油路路路通,鲜花绿草随处见。农村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乡村的宜居指数和魅力指数蹭蹭往上升。

  然而,岭下镇“美丽乡村”建设没有仅停留在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居住环境上,更注重提高村民的素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和卫生观,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他们能自觉地爱护自己的家园。

  岭下镇上保村自被列为该镇垃圾分类试点村后,村民们都领到了一份垃圾分类倡议书和一条围裙。门口的垃圾桶,也由原先的一只变成了一黄一蓝两只。在村里的广泛宣传下,大多数村民都会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蓝色垃圾桶里都是会烂的垃圾,黄色垃圾桶里都是不会烂的垃圾。

  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岭下人的一种新风尚。将会腐烂的扔蓝色垃圾桶,不会腐烂的扔黄色垃圾桶,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让岭下镇村民熟稔于心,也让全镇变得更加干净整洁。自去年9月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开展以来,岭下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岭下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施方案》,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该镇探索推出合建模式,在全镇34个行政村中建太阳能减量化处理设施27座,其中7座沤肥池为14个村合建。

  做法一:环境卫生“荣辱榜”

  效果:鞭策村民争先进

  村民卫生工作做得好不好,一张“荣辱榜”就能见分晓。在金东区的很多村庄,村口宣传栏上都张贴着村规民约,垃圾分类成了家家户户的“分内事”。村规民约旁,挂着一张“荣辱榜”,上面还贴着照片,家门口干净整洁的上先进榜,胡乱堆放的,则上促进榜。

  每天一大早,澧浦镇东张村村民刘爱芬总是很忙碌。“每天都有村干部来检查,但凡有房前屋后垃圾没打扫干净或者乱堆乱放的,你家就要被贴出来,那多不好意思的啊。“说着,刘爱芬指了指村广场上的“荣辱榜”。

  村主任张小平坦言,有了这个榜后,村里乱堆乱放的情况明显少了,大家都更注意自家的形象了。“农村是个熟人圈,上‘促进榜’的会不好意思,下次就会努力整改,这样起到督促作用。村民做得不好上‘促进榜’,村里整改不到位,镇里就会给黄牌警告,和考核挂钩,马虎不得。”张小平说。随着“荣辱榜”制度的推行,村民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个人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浓厚的环境整治氛围中,各村村民都纷纷清理多年的卫生死角,自觉地做好“门前三包”,曾经门前乱垃乱放的没有了,曾经墙角的卫生死角消失了,曾经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改变了,真正走上了“村庄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长效运行轨道。

  做法二:收缴卫生费

  效果:推动村民转观念

  卫生费收缴,一直是城市社区的老大难问题。但是在金东区的鞋塘办事处胡塘村,村民一听要缴纳卫生费了,二话不说,纷纷响应,连八九十岁的老人、低保户等都一个不落。

  金东区将卫生费的收取纳入村民自治范畴,通过适当程序,重点把握五个环节: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收费范围、标准;开展收费工作并公示;提出资金使用方法;全程开展监督。

  胡塘村的村民们表示说:“原先村里环境乱七八糟的,现在搞得这么清爽,我们住着也舒服,交点卫生费也是值得的。”该村村支书余小华认为,收卫生费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转变村民的保洁意识,让大家都一起来监督。农村卫生费是农村环卫专项资金的一个重要补充,收取农村卫生费可以引导群众树立“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付费”的自觉意识,通过有偿服务,使村民认识到破坏环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从而树立群众讲文明、爱卫生、护环境的观念。村民缴纳卫生费以后,自然会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卫生状况,不但自觉做好‘门前三包’,而且还会监督农村环卫,从而促进农村环卫保洁质量的提升,实现良性循环。

  做法三:网络化管理

  效果: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无论村里哪个角落有垃圾,只要在附近的“环境卫生监督责任区”指示牌上一对照,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和联系电话,很快就会有人组织村民一起来清扫。

  每天一早,塘雅镇塘二村调解主任黄朝阳都要骑上电动自行车在村里转上一圈,去自己联系的居民家中看看垃圾分类是否到位。作为塘二村第三网格组组长,今年他又多了一项日常工作,对村里30户100多人的垃圾分类进行宣传、指导和监督。

  自金东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以来,塘雅镇创新性地将网格化管理应用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推出以“镇、村、片、组、户”为单位的“五级联创”工作法,将责任层层分解、层层监督。“我们对48个村进行了充分摸底,然后以村为单位,划分出管理片区,建立网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农户,进行挨家挨户的宣传和监督。”该镇党委委员傅得余告诉记者,任务分解后,网格图张贴在各村村委会办公楼,谁家垃圾没分类、不到位,就找网格长。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环境卫生战役中,每个村都在积极探索保洁长效机制,掀起了“比美”浪潮。澧浦镇上宅村和下宅村均实行党员干部对环境卫生责任包干。下宅村村两委和党员共36人包干了村里的保洁工作,每天早上九点前必须完成包干区的清扫任务,两位老党员负责督查清扫情况,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联系包干责任人,督促其当场清扫。上宅村聘请老党员担任村内垃圾清运员,负责村内100多只垃圾桶的垃圾清运,清洁员人数由原先的6人增加至12人,并重新合理划分保洁区域。

  做法四:设立垃圾分拣员

  效果:分类工作走上良性轨道

  当村民分类投放不准确时,就得通过二次分拣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工作逐渐走向良性轨道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垃圾分拣员对村民的引导。

  岭下镇柿树塘村的垃圾分拣员陈桂仙,每天都要拿着铁夹挨家挨户地检查农户垃圾分类情况,为了能面对面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她还要经常利用晚上、周末的时间上门示范具体操作,并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这一切皆源自岭下镇制定出台的优秀垃圾分拣员月考核办法。

  “我们对垃圾分拣员的考核除了对垃圾分类进行二次分拣之外,还包括上门宣传、现场指导以及周边卫生管理等。”岭下镇副镇长黄昌棋说,该镇实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农户垃圾、垃圾房等分类不到位的情况,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条对村分拣员进行扣分。截至目前,该镇垃圾填埋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0%以上。

  不久前,澧浦镇召开了首届垃圾分拣员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10名优秀垃圾分拣员进行了表彰并给予现金奖励。据了解,此次的评选依据为垃圾分拣员平时的工作态度、垃圾分拣质量、太阳能垃圾房卫生维护以及所在村的变化程度,并结合镇垃圾分类督查小组的实际督查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过去一年,澧浦镇的垃圾外运量减少了三分之二。该镇相关负责人范俊说,村里设立垃圾分拣员,既能使村庄保洁,又节约开支,还有利于环保,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做法五:环境卫生擂台赛

  效果: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擂台赛始于去年年初区农办的暗访情况通报,它以“清洁家园、美化金东”活动为载体,按照“以突击检查促进长效管理”的思路,聘请退二线干部组成农村环境卫生督查组,每月不定期对农村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状况进行暗访,并将检查结果在媒体上通报,表扬先进督促后进。今年以来,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行动起来,加强对“五水共治”工作的监督,许多镇人大主席团开展了“寻找垃圾死角”等活动,助力巩固整治战果。形式多样的检查监督活动,在各镇乡(街道)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不打招呼,分组入村,用暗访拍照的方式对农村卫生情况进行实地记录,这样的形式,既有效避免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走形式走过场的弊端,又能真实掌握乡镇环境卫生第一手资料。

  擂台赛开展以来,全区整体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陈年垃圾点、三不管地带得到了有效清理,同时涌现出一批垃圾分类先进村。澧浦镇洪村结合“美丽家庭”创建,每家每户自觉保持房前屋后卫生;鞋塘办事处王家村31名老人组成一支环境卫生督导队;孝顺镇金三村推出环境卫生四项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资金4451.05万元,清理陈年垃圾点2210处,清理陈年垃圾12309.5吨。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