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人文民俗
春泥遍撒助花开 支教知心更织梦
2016-08-08 10:21:32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朱纯 张晓洁 楼芳 实习记者 吴梦昊 通讯员 王嘉敏 周昕如 袁佳乐 王嘉敏 黄钰 吕田

  炎炎夏日,又是一年下乡时。今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联合浙江师范大学、金职院7个院系共200多名大学生,来到金东23个村(居)开展“春泥计划”活动。

  做早操、唱红歌、玩游戏、上手工课、普及安全知识……大学生们发挥各自的专长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为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创造了更多的空间,为他们打造了专属的“暑期乐园”。

  “我们是师生,更是家人”

  七月,热情如火,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农村生活的时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也在七月开启了他们知心支教之旅。

  “我们是专业的”

   “这些图片看上去,满眼都是绿色,非常漂亮,那你们有没有觉得图片中的植物有点眼熟呢?大家知道这些植物叫什么名字吗?”7月10日上午,江东镇六角塘村的文化礼堂里,实践队员们在给孩子们上课,主题是“认识身边的植物”。

   作为教师教育学院的实践队员,他们中许多人之后都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爱上学习,记住知识一直是他们琢磨的问题。在村子里逛了一圈,实践队员们有了些想法。“我们来到六角塘村后,发现村里植物很多,几乎随处可见,但许多植物孩子们并不认识。我们就在村子里拍了各种植物的照片在课堂上展示。”“筑梦青春”实践队队员张俊侃说起上这堂课的初衷,他们希望在拓展孩子们知识面的基础上,能让孩子们关注生活,善于学习。

  “老师教我们认识的植物都是我们村里的,我们感到非常亲切,觉得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生动。”吴华政说,放学后,大家还结伴在村子里寻找上课展示过的植物,复习它们的名字,又好玩又能记住知识。

  除了认识植物,实践队员还安排了一些科学课、美术课和活动课,每一堂课都充满了趣味性。“我们希望能切切实实让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我们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所以我们想发挥特长,让孩子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乐。”实践队员陈宇峰表示,晚上的休息时间,大家就会在一起讨论怎么讲解可以让孩子们更有兴趣、更容易理解,短短几天,大家的教学水平进步不少。

  是老师,更是家人。

  暑期支教,教的是知识,暖的是人心。除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实践队员们还关心孩子们的内心世界。7月10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旅”实践队的队员们在东孝街道东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孩子们玩“盲人摸象”的游戏。

  看似平常的游戏背后,实践队员们正酝酿着一个惊喜。原来,当天是张同学的生日,大家预备为他送上生日祝福。在张同学戴上眼罩参与“盲人画鼻”游戏时,实践队员们悄悄捧出了大蛋糕并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张同学惊讶地摘下了眼罩接过蛋糕。紧接着,实践队员们拿出了送给张同学的汽车模型,满满的温情在党群服务中心弥漫,家的温暖在这里延续……

  “刚来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张同学性格特别内向,不大说话,后来才知道他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和养父相依为命。后来我们了解到他是7月10日生日,就策划了这场惊喜。我们看着他开心地给大家分蛋糕,大家也觉得很高兴。”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他的家人。”

  队员有话说

  任梦霞:从调皮捣蛋到静心写作业,孩子们成长了许多,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未开放的花骨朵,在未绽放之前,谁也不知道它会有多美丽。同时,我们也在成长,一个团队一起工作,我们比预计时间提前完成了调研工作。团结就是力量,这在我们的实践生活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张杨紫棋:在这十天中,大家并没有按事先分工一样各干各的事情,而是互相帮衬,不管是哪一位老师的课堂,都能看到其它几位老师在协助上课!我们白天一起教学,傍晚一起出去调研,宣传调研教学从不分家。这十天,大家同甘共苦共同进退,收获的友谊,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梁小芩:实践过程中大通铺的日子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这里,大家一起奋斗、一起收获,收获孩子们对我们感情的不断升温,收获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断认可……

  谢姣姣:十天很快过去,但我们会一直记得这个夏天,这些孩子。这里有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孩子的笑脸,还有我们一路上都能听到孩子们喊我们“老师”甜甜的声音。

  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

  “我们知道祠堂是旧社会的大户人家摆放祖列宗牌位的地方,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以前不是每个人去世后,他们的牌位都能进家族里的大祠堂的。在家族里没有地位的妾室去世后,他们的牌位就进不了大祠堂……”

  7月12日上午,在澧浦镇琐园村的严氏宗祠,来自琐园村的一群小朋友和老人济济一堂,琐园村原村支书严承训老人正在给村里的小朋友讲着村里永思堂的来由。这是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国际情怀·文化行者”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暑期实践队的暑期活动之一。

  严承训的声音并不洪亮,语言也很简洁朴实,但是小朋友们却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实践队的队员也听得聚精会神。 “原来永思堂是这样的来历,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实践队队员于新感叹,每个古村落的的建筑都写满了故事。当听说村里的永思堂是全国最大的女祠堂时,小朋友们都发出了“真的啊!”的感叹,脸上流露出满满的为家乡自豪的表情。

  当讲到解放前村里人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解放后村里人勤劳致富的故事时,严承训一下子提高了音调,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忆犹新。

  孩子们从老人讲述的一段段感人故事中,感受到革命军人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从最平实的语言中了解到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战斗经历及为祖国和人民所作出的牺牲,从老人满满的回忆中体会到了老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为家乡添光加彩。

  “孩子们,你们今天能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学习、成长,非常幸运,要好好珍惜。”他满怀深情地教育孩子们。严承训告诉记者,暑假有这么一个机会,把孩子们集中到一起,跟他们讲一讲村里的历史和以前的故事很有意义,只有铭记历史,才不会忘本,才知道感恩,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他很乐意为孩子们讲这些故事。

  八年坚守花家帮特色渐显

  花家帮,即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春泥计划”赴金东实践服务团,于2008年成立,至今已有8年历史。8年来,经过多次的探索与尝试,花家帮在金东的暑期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实践过程中以丰富农村儿童假期文化生活为重点,秉承为农村儿童送欢乐假期、送温暖关爱、送文化艺术为理念,开展了教育帮扶计划和文化宣传活动。

  说学逗唱样样会

  暑期生活更花样

  今年,花家帮深入源东乡东叶村、止方村,塘雅镇前蒋村、竹村、塘一村、下吴村,歌声也被带进了这几个村庄。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7月10日上午,一曲短小明快的《北京的金山上》从前蒋村文化礼堂传来。这是花家帮队员们为纪念建党95周年,为孩子们准备的一场别样的红歌教唱特色课程。

  队员们以先赋予情感朗诵歌词,再用简谱一句句教唱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地发挥了音乐学院的专业优势。律动的节奏加上朗朗上口的歌词,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歌曲,开始了新一轮的合唱排练。

  类似的教学内容在花家帮所在的6个村都可以见到,而孩子们学会的这些歌曲最终都得到了展示。

  在7月18日举行的“红心向党,春泥护花”暑期社会实践汇报演出中,花家帮的队员们带着自己的“学生”齐聚东叶村,将练习已久的节目展现在父老乡亲面前。孩子们经过精心装扮,或有模有样地在舞台上齐声合唱,或饱含深情地诵读,或青春洋溢地舞动。这些农村孩子有些是第一次上台表演,激动、紧张的情绪丝毫掩饰不了。家长们更是激动,拿着手机站在舞台前把这难得的一幕录下来。

  “将文化艺术活动与专业特长相结合,与社区的文化活动相结合。”花家帮在金东8年的暑期实践,探索了很多实践方式和活动,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一条特色的、“声情并茂”的实践之路。

  “两学一做”走在前

  红色教育入课堂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花家帮积极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将党建内容和实践内容相结合,同步推进“两学一做”和社会实践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

  在“红心向党,春泥护花”暑期社会实践汇报演出中,有一个节目很特别,它既不是由花家帮的成员带来,也不是由小朋友们表演,而是由东叶村的党员们担当主角,几十位党员身着白色的衣服,站在台上激情献唱。在表演的前三天,花家帮组织全村50多名党员一起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场所有的老党员或跟着高歌,或打着拍子,现场的氛围相当热闹。

  听老党员讲故事,感老党员赤诚之心。花家帮的队员们深入所在的实践村,深入一线,挖掘平凡而感人的党员故事。在塘一村有位八旬老党员黄昌沄,他入党已近30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他没有什么伟大的事迹,但在村里需要他的每个角落都可见他的身影。像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村里需要一个人帮忙照顾花家帮和孩子们,即使年事已高,他依然毫不犹豫,努力做到“不辱使命”。

  黄昌沄总是第一个站在文化礼堂门口,等待孩子们来上课。他不仅帮队员们管理照看上课的孩子们,对队员们的日常生活更是关怀备至:烧水、打扫、摆桌椅,事无巨细。他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让我开阔了眼界。以前家里条件不行,没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现在党为我们的后代安排了这样好的条件,我要尽全力配合。”从与黄昌沄的谈话中,队员们感受到了一名老党员处处以党为重、服从大局、服务群众、甘于奉献的先锋意识,给自身带来了一场心灵教育。

  这样的寻访故事在每个小组都有开展,他们积极寻访各村老党员,进行了一系列“听解放故事,惜和平年代”的系列报道,在自身受到红色教育的同时,将所听所感通过纸笔告诉更多人。

  除此之外,花家帮还组织队内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一同学习观看了学党章电视教材《做合格党员》。为激发学生们爱党爱国的热情,课堂上,成员们特别开设了以红色影片展播、红歌教唱为内容的红色教育系列课程,唱红歌,颂党恩,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灌输了党的知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国际学院遇见琐园

  这个暑假,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国际情怀·文化行者”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背好行囊,踏上前往澧浦镇的支教之路。随着车窗外秀丽的风景不断倒退,队员们到了澧浦镇,并分赴琐园、长庚、下宅三村开展社会实践。当古村落的传统文化遇到国际学院的“国际范儿”,该有怎样精彩的画面?

  古村落里开启“国际讲堂”

  “我们那里每年2月份都有登山比赛,随处可见踢足球的人……”7月11日,正在琐园村严氏宗祠讲得起劲的是来自国际学院的学生海尔飞,他来自非洲的喀麦隆,作为一个外国人,他的课程内容自然也离不开他的国家。

  课上,他首先为孩子们简单介绍了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还包括野生动物、登山文化、足球文化等民俗传统文化,当然还有他最喜爱的喀麦隆美食。他的课堂有趣生动,深深吸引住了在座的40多名孩子的注意,当他说到非洲到处可见的巨型动物,包括河马、大象、狮子等等,还有非洲的活火山时,孩子们瞪大了眼睛,感到又好奇又兴奋。“我很喜欢海尔飞,因为我觉得他讲的课很有趣,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来上课的一个小朋友陈柳辛说道。

  “由于宗祠里没有PPT,也没有黑板,海尔飞很认真地准备了图文材料并打印出来带到了课堂上。”琐园支教小组成员于新表示,课堂在严氏宗祠中展开,天气炎热,没有电扇,条件有些艰苦,但孩子们参与度还是很高,全班没有一个人走神,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在听课,这让他们很是欣慰。作为国际学院,队员们希望为孩子们带来一些具有国际特色的课堂,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国际范儿”的人文讲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伴随着严氏宗祠里小朋友们的朗朗读书声,大家仿佛走进了历史,与艾青进行亲密交谈。这是留学生海尔飞在为孩子们介绍诗人艾青时大家的朗诵。他高个子、黑皮肤,典型的外国人长相,摇着一把中国风的折扇,格外引人注意。

  “艾青是金东畈田蒋人,有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歌作品,我们觉得孩子们有必要了解家乡的名人和文化。”琐园支教小组组长徐雅蓉说,别看海尔飞是个外国人,但他是个“中国通”,还十分热情,所以我们邀请他来讲讲他眼中的金东文化。

  “我来中国三年了,下半年要读大四,想趁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多和中国的孩子们交流。”海尔飞表示,他很喜欢中国的文化,来了几年,也有了一些了解,想和大家分享。

  留学生开的人文讲堂,除了中国文化,还穿插着国际气息。课间,海尔飞敲起了非洲鼓,一时间,古村落里弥漫着浓浓的异域风情,孩子们嬉笑着跳起舞来,让琐园的午后更热烈了。

  此外,实践队员们还教授小朋友们念《百家姓》《三字经》《论语》,教孩子们剪纸、打中国结、练太极拳等。“在这些课程中孩子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徐雅蓉说。

  据悉,本次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立足学院自身特色,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开展的,引入留学生国际文化元素,开阔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同时因地制宜,在古村落中穿插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让孩子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责任编辑:杨悦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