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旅游休闲
老郑的福建羹:藏在横店村的金华味道
2016-10-25 16:11:15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陈婺 实习记者 黄紫依

  提起福建羹,每个老金华都有自己熟悉的那几家店。近段时间,市区的边记福建羹搬迁,引起了市民的关注,不少“老粉丝”甚至是驱车前往重温熟悉的味道。殊不知,在江东镇横店村,对熟悉味道的执着,几乎天天都会在那里的一家福建羹店上演。

  食客来来去去,为了食客们每天清早的那份心满意足,今年75岁的郑鑫根与老伴王金燕在这家小店守候了25年。小店没有招牌,但一问起来,街坊邻居都知道,他们称这家福建羹店为“郑鑫根小吃店”。

  

  名声在外的“无名”小店

  10月23日这天,记者来到横店村寻找郑鑫根小吃店。经过路人的指引,终于在金武公路上找到了这家隐蔽的小店。几只炉子上交替升起热汽,小店显得颇热闹。

  “来我这里吃的食客基本都是回头客,所以也用不着招牌了。”老郑一边笑着说道,一边将一碗福建羹给等候在桌边的王阿姨一家端去。今年61岁的王阿姨已经是这里的老食客,她告诉记者,自己住在武义江对岸的竹园村,虽然要过桥才能到这里,但这家店的福建羹就是让人吃不厌,他们一家已经吃了十来年。现在,王阿姨每逢周末总要带着孙子来一趟。

  像王阿姨一家这样的还不算是远来的食客。家住市区的“游Fay”也经常特意过来吃福建羹。他告诉记者,这里是他从小吃到大的,现在虽然不住在横店村,但这家的味道忘不掉,只要有朋友问起哪里的福建羹好吃,他总会向他们推荐这家小店。

  对于人们如此追捧这家福建羹,老郑觉得这是因为小店所在的位置很好。他告诉记者,25年来他家积累了许多回头客,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和在附近上班上学的人。不过这其中比较特殊的回头客,是在金武公路跑运输的货车司机。他们通常会在7点钟之前就到,吃上一碗继续开车,“货车司机们相互介绍可以吃早餐的地方,有时就会带跑同一趟车的同伴过来,一个带一个,来的人就多了” 。

  如今,互相不认识的食客每天都由这里的一碗福建羹聚到一起。郑鑫根小吃店虽然处在横店村,但名声早已不限于横店一村,也不限于金华一市了。

  鲜美味道的传奇来源

  早上7点到8点是老郑两口子最忙碌的时候。江边的风很大,却丝毫没有影响食客的兴致。王金燕往锅中下入豆芽、海带、虾仁等佐料,待锅烧热后,用大块儿的生猪油沿着大铁锅边抹一圈,接着往锅壁倒上调制好的米浆,受热的米浆逐渐凝固,待面糊边缘发热微微卷起,直接把面糊铲下与佐料混合。这一锅热气腾腾的福建羹便制成了。再由老郑端到桌上,碗中豆芽和冬瓜晶莹剔透,海带的青黑、番茄的鲜红、虾仁的金黄再加上小葱的翠绿,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

  老郑福建羹如此受到大家的欢迎,这做羹的手艺有悠久的家传历史吗?

  老郑告诉记者,开始做福建羹之前,自己家里没有人会做,就是横店村上也没有人做福建羹。偶然的一次,他来到村上的法幢寺,居住那里的一个老太太得知他想开一家早餐店改善生计,就把自己做福建羹和饼的手艺教给了他。“老太太教我的福建羹还有些特色,我知道许多家福建羹是不放番茄的,但她教我的就放番茄。番茄自然的酸甜能够开胃。”老郑说,当时不知道自己学的福建羹是否正宗,但是味道是真不错。

  福建羹,是一种有些“尴尬”的地方美食。名为“福建”却属于金华小吃,说是金华美食,它又有着福建的渊源。事实上,福建羹源于福建的鼎边糊。古代繁盛的商贸活动将锅边米糊传入金华一带,金华人将其制作手法进行了改良,创作了独有的福建羹。自从老郑开始做福建羹,借着金武公路上南来北往之人多的优势,老郑也对自家的福建羹开始改良。听取食客的意见,调试每种食材的比例,综合出的百家口味,受到众人的喜欢也就不足为奇了。

  真材实料的老郑福建羹

  现在小店出名了,福建羹也不愁销,但最让老郑两口子自豪的还是自家福建羹的质量。“我们现在每天只卖100碗左右,一到九点半就准时收摊。”老郑说,因为店中就他和老伴两个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碗福建羹的质量。

  老郑的福建羹制作从早上5点多就开始了。4点多起床,他们要做一些开门前的打扫工作、食材最后的调配工作,因为早的客人们在6点多钟就来了。之后老郑负责招呼客人、收钱,老伴负责烧羹。收摊后,下午的时间则用来准备第二天所用的食材。老郑说,豆芽、海带丝、虾仁、西红柿、冬瓜、葱段等配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送来质量不好的食材,下次我们就不去那里买了。”老郑对于自家福建羹的食品安全程度颇为骄傲,他告诉记者,自己东西实在,连附近卫生院里的医生也经常到这里打包早饭,医生们的选择不会错。

  近几年来,做福建羹用的食材价格上涨明显,老郑的福建羹也跟着涨了几次价格。现在大碗的5元,小碗4元。老郑觉得,食客看到上涨的价格没有跑走,一方面是自己的福建羹质量好,另一方面就是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好了。“20年前,我们大碗卖8角,小碗卖5角,一天只能卖出去20多碗,现在价格涨了,一天还能卖100多碗。”老郑说,大家的消费能力都增强了,自家福建羹的生意自然也就好了。 老郑说了,这福建羹他和老伴要做到真的做不动了为止。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