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社会民生
助长懒惰还是与人便利,你怎么看?
2016-12-02 15:02:28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王特桑

  天气渐渐变冷,不少人喜欢“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这也催热了“跑腿经济”,这一现象在高校内尤其明显。近年来,大学校园内“求代拿”的需求成倍增长,而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又相对较多,一些学生也从中发现商机,开始兼职代打热水、代取外卖、代取快递等,甚至有新闻报道称,北京某高校不少学生靠代拿快递月入三千,而这也让高校里的“另类创业”也引起了社会争议。

  天冷高校跑腿行业热

  “现在天气冷,大家都不愿意出门,花几块钱让别人带一下饭,或者拿一下快递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大三学生小马说,他前几天就花了几块钱让同学拿了快递,“因为当时刚好在上课没时间去拿,帮忙跑腿的都是同校的同学,我比较放心。”

  据小马介绍,现在学校里的“跑腿经济”火热,特别是前段时间“双11”过后,快递数量激增,学校附近的快递站点都出现排长队取快递包裹的现象。“不少快递送达的时间正是我们上课的时间,但是快递特别多又必须现场拿走,于是让一些没有课的同学代拿快递的情况就多了起来。”他说。

  “我们都是顺路送一下,还能收一点跑腿费,只要不影响学习,这也是对资源和时间的合理利用。”作为跑腿学生中的一员,小马的同系学生小豪告诉记者,自己帮同学代拿快递已经有几个月了,他们有几个专门的微信群,可以在上面发布或者接收跑腿信息,空暇时间他奔波于快递点和寝室之间,几个月下来已经赚了几百元的“跑腿费”。他说:“一次跑腿收两三元,快递的重量不同价格也不同。”

  因为有市场需求,记者采访中发现,“校内达”“乐校”等发布跑腿信息的手机应用软件成为学生发布和接收校园跑腿业务的平台,发布的信息以代拿快递为主,价格在3元到5元不等。

  “跑腿经济”变了味

  “跑腿经济”说白了就是“懒人经济”,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就有高校学生嗅到替人跑腿所蕴含的商机。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专门为“偷懒”的同学跑腿拿外卖、领包裹、送东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人设计了专门的APP,方便大家服务、下单,“跑腿族”俨然已是一种经济现象。

  “忙的时候能找到人跑腿,这是互利互惠的好事,我不用欠人情,他们也能赚取生活费,一举两得。”金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邱少杭表示。据了解,“跑腿族”们提供的服务大多是拿快递、带午饭、打开水等这样的简单劳动,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但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高校学生存在花钱雇人代替上课、点到的现象,让“跑腿经济”变了味。

  对于这一现象,社会上的看法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大学生根据市场需求的创业行为,反对方则认为,这样不仅容易影响课业,还会养成高校学生懒惰的坏习惯。

  专家老师对此看法不一

  对此,有专家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高校“跑腿经济”其实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自我调节现象。劳动力紧缺的时候,需要的人手多,自然就有活干。反之,劳动力充盈的时候,就不需要这些额外的人手进行补足,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关注社会当中的需求,用适当的时间和精力做些尝试,还是可行的。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有需求就有市场。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有这样的经历和经验,对创业至少能有一定认识,以后能更好地去调整自我定位和人生规划,同时,服务对象不只是自己熟悉的同学朋友,这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增加阅历,对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浙江师范大学的周老师说,虽然高校“跑腿经济”带来了一些好处,但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大学毕竟是求知求学和锻造品格的地方,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还是应该尽量自己做,更不能助长花钱雇人“代替上课”之类的不良风气。

  责任编辑:杨悦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