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美丽乡村
【本期话题】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你怎么看?
2017-03-15 09:44:56来源: 今日金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7年将要着力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中,“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南线,打造北线、中线,建设一批精品村、秀美村以及雅湖等历史文化村,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区”的目标,更是让农民朋友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向往。

  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进一步推进?网友撰文直抒胸臆,本报撷取部分,与大家分享。

  观点一

  美丽乡村关键是人美

  随着“美丽金东”工程的深入推进,金东的美丽乡村声名远扬。661.8平方公里土地上,既有澧浦镇琐园村这样国际范的研学村,又有曹宅镇横腊村这类小清新的山村。得益于“垃圾分类”“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如今走在金东乡间,清爽、整洁,是给人最深的印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这一目标指明了我区今后乡村建设新的努力方向:不能止于外观,关键在“里子”,这“里子”便是乡村文明,是人之美。

  人美之养成,在山水之美带动。近年来,我区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以及专业规划的引领之下,村庄环境整治有的放矢,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交通沿线、河道沟渠、村庄庭院和房前屋后都成了大大小小的风景。居一地养一气,优美的生活环境无形中约束着村民的生活陋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环境,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更增加了村民对美的向往。进一步打造农村人居环境,让引导村民形成文明生活习惯的过程润物无声。

  人美之提升,在思想文化渗入。相对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保留了更多“原始”痕迹,如何让乡村文明真正既保留淳朴民风,又接上时代文明,需要主流思想文化的渗入。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加大对先进的乡风民俗、优秀的人文典故和村民事迹的宣传,弘扬传统美德,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让村民见贤思齐;在“文化下乡”过程中,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宣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送文化的过程变为“种”文化的契机,形成乡村精神文明新风尚,整体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人美之保障,在乡村管理创新。良好的建设成果需要制度去维护,从而形成规范和标准。近年来,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村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但还存在房前屋后乱堆放、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等问题,长效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要让农户了解美丽乡村创建成果保持的具体要求,通过考核及评比,以长期有效的监督检查和制度约束,打造精品村落,激发农民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与政府齐心合力,形成成果共建共享的理念。只有人人参与美丽乡村管理,才能营造常态化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氛围,巩固建设成果。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宜业金东,是我区未来发展目标,也是金东人民的幸福之梦。只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美,加上人文素质的心灵美,才能吸引人员、资源回流,增强发展动力,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由外而内,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高。

  观点二

  美丽乡村从洁净开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乡村优美环境的诗意写照,倘若自然风景优美,环境卫生却很糟糕,村庄四周垃圾乱倒、污水横流,那就大煞风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一是“村容整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利于引导百姓改变生活陋习,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环境优美,而环境优美首先要环境卫生整洁。

  早在2003年,省委从农村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省委绘出了治理蓝图:第一个5年,主要向“脏乱差”的环境开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1000多个示范村和1万多个整治村。第二个5年,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将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点,从源头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也由此拉开序幕。

  美丽乡村,环境先行。一直以来,我区在改善农村环境上下足了功夫,先后开展村庄大扫除、绿化大修整、杂物大整治、设施大维护等活动,着力解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杂物乱堆等问题,一大批村庄的居住环境得到好转。同时,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常态化清运和资源化处理的长效机制,也成为我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八无”村创建,在“干净”基础上让环境更为“有序”。

  笔者从区农办了解到,今年我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整治工作,按照“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全覆盖”的要求,统筹兼顾,全域推进。围绕“农民生活环境整洁有序、村庄绿化美化”目标,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整治环境、靓化金华”等专项行动,我区将开展农村治乱美化行动,重点消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乱养,治理老房、危房、赤膊房,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此外,我区还将深化示范村创建,计划建成一批风貌协调、空间合理、错落有致、富有韵味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继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做到农村的人粪尿、洗涤、洗浴和厨用后废水等应纳尽纳、应集尽集、应治尽治、达标排放;全域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完善“二级四分”模式,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质量。

  洁净乡村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也不是应对检查的一次性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效机制作保障,从完善资金筹措、配套设施、组织保障等方面破解难题。同时,政府还要引导全民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多点发力扩大美丽乡村建设的覆盖面。

  观点三

  美丽乡村要彰显文化内涵

  近年来,我区大手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澧浦镇琐园国际研学村、塘雅镇竹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已经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体验田园牧歌般的生活。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由此也打响了金东“美丽乡村”建设的金字招牌。

  琐园村通过国家3A级景区评定,实现成功转型;山头下村从普通古村落成长为3A景区,游客络绎不绝……笔者认为,这些成功的美丽乡村建设例子,都离不开“文化内涵”这一关键词。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血脉和灵魂,美丽乡村建设应具有文化内涵,不仅要突出村子景观的布局与设计,更要注入生态文化,挖掘民俗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注重文化融合,彰显文化元素,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品质。

  当前,我区正在开展村落景区创建工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我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底蕴,如岭下镇岭五村的坡阳古街,500多米长的街道由青石板铺就,是古时的官商要道,两旁至今伫立着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筑;澧浦镇蒲塘村古宅尚存、村民习武、绿道通达,村上的王氏宗祠、文昌阁等古建筑保存完好,“五经拳”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笔者认为,我区既然有这么好的资源,一定要利用起来。以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发掘本土文化资源,尤其要重视当地的旧民宅、村史村志、民俗文化等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对于有景观价值和文化底蕴的旧宅民居及古树名木等历史遗存,应尽可能予以保留,挖掘每个乡村的人文、生态特色内涵,打造文化长廊、文化团队、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品牌。同时,可加强与学校、企业的合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创意开发,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在空间格局和景观打造上,力求展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形成处处有景观、村村有韵味的自然文化景观。

  此外,每个村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的实际,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统筹考虑,实行错位发展。例如岭五村以古街旅游开发项目为主导,利用村中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创产业;蒲塘村可以在“古”字上下功夫,对古建筑、庙宇、祠堂等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精心修缮整理,对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提升。相关部门加强乡村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文化管理等专业人员的培训,鼓励村民以传统文化、当地风俗为主题,自编、自导、自演文艺作品。

  同时,以乡村地区节庆活动为依托,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资源,通过推动农旅、文旅融合的方式,拓展当地产业品牌文化,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帮助其提升特色、提高知名度,让我区的美丽乡村更具魅力。

  微言大义

  网友“不开花的树”:美丽乡村建设要“颜值”,也要“气质”。

  网友“老鼠吃猫”:只有创新农村管理模式,加强村集体建设,才能真正变“输血”为“造血”,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网友“况恰恰”:这几年金东已经变美了很多,我为自己是金东儿女而自豪,期待若干年后金东能迎来由内而外的大转变。

  网友“梦由”:美丽乡村建设要激发农民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网友“silly cat”:我喜欢住在农村,但是出于子女教育及医疗的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住在市区,期待金东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也能有医疗、教育等方面发展的规划,让乡村真正宜游宜居。

  下期话题

  金东新城建设,你有何期待?

  七年前,上海世界博览会上,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语,让人们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这几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绿化亮化工程的推进、商场房地产项目的引进,金东新城区日益繁华,城市功能不断升级,老百姓初步享受到了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幸福。在今年区“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继续“推动精品城区提升能级”,可以预见,若干年后的金东新城区,将又是一番新貌。对于将来的金东城区,你有何期待?下期话题就此展开讨论。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