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人文民俗
清心俭政 齐家有道
———沈氏家风励后人
2017-08-25 09:43:38来源: 今日金东 吴飞

  山头下村位于傅村镇以东往义乌方向,从金华到山头下村沿金义快速路走大约不到1小时的路程。因村背后有一座小山,村子建在山下而得名。该村建村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为沈约后裔聚集地。全村现有村民76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村民都姓沈。

  村中保存有沈氏宗祠、三益堂、西溪殿等明清时期古建筑28幢,村落保护范围面积11.96公顷,仍保持传统风貌的村落面积为9.27公顷,历史建筑占地面积1.25公顷。2010年,该村被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明朝景泰年间,沈约的第三十一世孙从义乌迁徙到这个村子。数百年来,他们继承祖上遗风,制定家规家训,在此生生不息。说起沈约,大家并不陌生。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南朝宋淮南太守,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

  沈约后裔迁入山头下村后,总结提炼沈约修身为政思想和相关诗文警句,制定了《沈氏家训》,共13则,即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禁游惰、革奢侈、惜孤寡、养贤才、尊师道、戒仆从、务耕读等,而每一则又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此外,因山头下村一带商业繁华,家族子弟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侵扰,沈氏一族还制定了《禁嫖赌略言》,作为家训的补充和延伸,劝导子孙后代远离不良习气。沈氏一支迁居到此后,恪守古训,勤于耕作,重视教育培养,后代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村中的古建筑“三益堂”始建于清代,占地70余平方米的家风家训馆就坐落在“三益堂”内。何为“三益”?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沈氏老祖宗建造“三益堂”的用意,就是要教育子孙真正学会交友,明仁道、明事理,做到言而有信。“三益堂”正门砌基,青砖叠墙,青石门框下雕有如意元宝的图案,门上的横匾“积厚流光”,依稀可见。堂前有两个天井,寓意是双阳永照。厅堂及厢房上的楼梁雕刻也都十分精美。走进展馆大门,一个大型屏风伫立眼前,“勤、俭”两个大字诗意呈现,两侧的墙上张贴着《禁嫖赌略言》《双溪沈氏赋》,再往前,大厅的一副对联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一点一滴感老庄思想节俭南北西东,一饭一粟品孔孟道德耕耘春夏秋冬。”字里行间,无不透着沈氏百年家风的意蕴。整个家风家训馆古色古香,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集中展示了沈氏一族恪守礼仪、扬清抑浊、慎独为本、严于律己的传世家风。站在馆内,默读着一条条沈氏家训,注视着墙上的一个个沈氏才俊介绍,我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山头下村还流传着两个仁义的故事。村中有一条河流,名曰“潜溪”,是该村的母亲河。潜溪之上有座石板桥,桥身刻有“仁寿桥”三字,其下又刻有“沈感卿造”等字样。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沈约第四十一代孙沈感卿80岁那年对子女表达了一个愿望,他不想举行寿宴,想把做寿的银两捐献出去造一座桥,方便乡亲过河。然而遗憾的是,沈感卿老人没有等到那一天,临终前再次叮嘱后辈们一定要完成这一心愿。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沈感卿后人凑足造桥所需银两,建造了这座石桥,完成了老人的遗愿。

  2001年,时逢沈约第四十七代孙沈锦禄的母亲80大寿。原想大操大办一场寿宴,看到村中道路已经破旧了,征得母亲同意,沈锦禄打算用这笔钱为村里修一条像样的路。他将想法告诉家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就这样,村里有了环村道路。

  一桥一路,是对沈氏家风最好的诠释。对于族人来说,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沈氏家规”已融入血液,影响一代又一代沈家人。

实习编辑:开陆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