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综合新闻
古稀老人四处奔波 要让后人记住这段抗战史
2017-09-22 10:01:59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王特桑

  在“9·18”的警报声中,记者采访了一位金东老人。 张家深,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5岁的他本可以在家安度晚年,却因看到现在年轻人对自己家乡的抗战历史了解不多,便开始了搜集原新四军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在金东抗战史料的漫漫“苦旅”。3年时间,费尽周折,老人到处查找金萧支队第八大队的历史资料,手抄资料、整理打印,几年时间编辑成书8本,为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在金东的艰苦抗战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曾有八大队首长住在我家里”

  张家深是曹宅镇寺畈村人,当时日寇在曹宅镇有个据点,而他们村是日寇前往据点的必经之路,因此常有日寇侵入窜扰,百姓深受其害,对日寇恨得咬牙切齿。“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我父亲张小连被日军的子弹打伤,险些丧命,这是小时候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件事。”老人说。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不少新四军战士纷纷入住群众家中。“一听新四军要来帮我们打日寇,老百姓都非常欢迎,为了隐蔽,他们几乎都是每天夜里12点多来,天还没亮就走了。”张家深说,当时住在他家里的是时任新四军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参谋长施枚。“施枚是做情报工作的,我们全家都积极地配合他,他在我们家住了一年多,和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北上抗战的时候,家里还送了他一床被子。由于父亲的口耳相传,从小我就对新四军充满了崇敬。”忆往昔峥嵘,往事还历历在目。 在张家深的童年时代,还有一件事让他印象十分深刻。他回忆说:“当时我们村唯一的知识分子张良森被日本鬼子杀害在村庄后面的田里,这件事情让全村人都悲痛不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父亲张小连在悲痛之余开始沉思一位新四军战士跟他讲过的这句话。于是,1950年,张小连到鞋塘请了一名老师,在家里办起了学堂。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孩子们一听说村里有地方可以上课,纷纷带着自家的桌子凳子,来到张小连家里上课,最多的时候曾有20多名孩子在他家里上课,而这个课堂一办就是5年多,为孩子们带去了知识的希望,爱国的种子也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搜史料编书捐老屋做纪念馆望后代铭记历史

  潘村伏击战、尖岭脚伏击战、反围剿夜打鞋塘……说起金东民间的抗战历史和人物故事,张家深总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1995年是抗战胜利50周年,张家深的一篇《在我呱呱下地的时候》刊登上了市级刊物并获了奖,这激发了他搜集金东抗战史料的念头。“金东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艰苦斗争事迹,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对于和平年代的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张家深说。但是在他平时跟学生们、年轻人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对金东抗战史了解的人少之又少,这让他十分忧心。“我这一生当中,对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和事,非常有感情,特别是那些英雄模范事迹,我永记心间。为了纪念这些英雄,希望后代铭记历史,也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我才编了这些书。”

  3年时间,有空就去旧书市场淘书、自己联系打印社、自费找印刷厂出书,编书过程中的艰辛,只有张家深自己知道。由于身体不好,他的妻子一开始十分反对他为这件事奔波劳累,但看到他的认真执着,不得不由着他去。后来,妻子为嗓子不好的张家深做口述、帮他寻找资料,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现在,张家深编的这些书在曹宅镇政府以及金东各个小学、初中、高中均有存本,成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料。

  希望后代铭记历史,不仅要靠书面资料,今年5月,张家深又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家里的老宅捐出去,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说:“这是清末的老房子,不仅历史文化价值高,而且这房子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用来建纪念馆,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合适不过了。” 说起今后的打算,张家深说,接下来他还打算再编几本书,更全面地展示金东的红色历史。但自己的资金和精力都有限,希望有更多人来做这件事。

如果有人愿意帮助张家深老人实现愿望,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历史记忆,欢迎与老人联系,老人电话:18857929953

编辑:盛琳虹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