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社会民生
推进残疾人与全社会同步实现小康
2017-12-13 09:43:26来源: 今日金东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是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

  区残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省、市残联的指导下,我区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残疾人的地位不断提高,残疾人的保障不断完善,残疾人的生活不断提升。今后五年,我区将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使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我区残疾人状况及小康实现程度,推进残疾人与全社会同步实现小康。

  省残联副理事长吴一农慰问我区残疾人

  省市残联领导关心慰问我区残疾人

  “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回顾

  我区在“十二五”期间,始终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以部署,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实施意见》、《关于残疾人扶贫基地创建实施意见》等加强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扶贫、权益保障的专项扶助政策,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权益维护、文化体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就。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残奥工作先进县(市、区),多次被市残联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提高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覆盖面;二是贯彻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共发放各类困难生活补助和慰问款56.99万元,受益1535人。纳入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488名,累计享受1307人,发放低保金及低保补助金907.7万元。纳入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530人,累计享受849人,发放补助款1035.63万元。将65-74周岁的残疾人纳入村(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照料人群,补助对象317人次,发放就餐补助40.43万元。享受无固定收入补贴对象1149人,发放补助款358.1万元。全区共有2162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补贴795.23万元;3840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补贴1895.79万元。◆残疾人康复服务创新发展

  创建20个村(社区)级残疾人康复站,建立无障碍示范村25个。通过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00例,低视力助视器验配236台,助听器验配500台,假肢适配安装81条,为精神残疾人1918人次发放医疗救助卡,补助资金64.5万元,2950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助,3477人享受大病医保参保补助。◆残疾人教育就业稳步推进

  我区盲、聋、弱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3.4%。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学前三年教育,残疾儿童在公办幼儿园接受教育,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补助,学前教育补助残疾儿童16人次,发放补助款5.6万元。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鼓励残疾人考取各类岗位证书,40名残疾人获得岗位证书。完成残疾人职业培训955人次,雇主培训29人次,培训残联工作人员185人次,残疾人专职委员1100人次。◆残疾人文体生活更加丰富

  2012年伦敦残奥会杜剑平获得两金一银;2013年起陆续向省里输送运动员12名,两人入选国家队。2015年成功举行金东区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今年在浙江省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上,我区选送舞蹈类与声乐类作品分获金奖与优秀奖。◆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组织三级网络。区、镇乡残联第三届代表大会顺利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主席团、执行理事会,聘请了主席团名誉主席、副主席,并成立了残疾人亲友协会。镇乡(街道)残联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理事长,落实同级群众团体享受待遇。

  为残疾人进行电商岗前培训

  “十三五”残疾人事业主要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将以确保“生活水平”一条底线、加强“康复照料、教育就业”两项服务、提升“社会参与、基层组织”两大能力、营造“自强自立、社会助残”两种氛围为工作重点,以基本保障、医疗康复、就业帮扶、教育培训、组织服务、文体生活、权益保障、社会助残等实施项目,提高我区残疾人状况及小康实现程度,推进残疾人与全社会同步实现小康。

  (一)全面加强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

  1.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应保尽保;靠家庭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成年精神、智力残疾人,视同单独立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享受与低保家庭同等的和个人直接相关的专项社会救助政策及其他优惠待遇,政策覆盖率达到100%。

  2.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以及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基本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三档发放补贴,对符合条件、在机构集中托养照料的残疾人,在补贴标准的基础上应上浮50%,补贴覆盖率达到100%。

  3.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力度,扩大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4.加大残疾人住房改善补贴力度,努力改善残疾人住房条件,达到社会住房保障平均水平。

  (二)完善医疗康复保障体系

  1.健全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制度。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逐步调整已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限制条件;将脑瘫、智障残疾儿童医疗康复项目纳入规定病种支付范围。将残疾儿童、精神残疾人和“三瘫一截”等成年重度残疾人纳入基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范围。

  2.推进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救助工作。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实现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6周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全面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

  3.深化“助听、助明、助行”项目。为有康复适应指征的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助视器、助听器及假肢等基本型辅助器具,为有康复适应指征的贫困残疾人提供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等基本康复项目补助。

  4.加强社区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推进社区康复站规范化建设,健全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开展残疾人预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探索建设筛查、诊断、随报、评估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库,逐步形成统一的残疾报告制度。

  (三)助推残疾人就业帮扶

  1.确保农村残疾人精准脱贫。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支持力度,优先扶持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增收。巩固和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新建和复核一批扶贫基地,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到2020年巩固提升残疾人扶贫基地10家。

  2.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到2020年,所有区级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安排一定数量的岗位用于残疾人就业。

  3.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创业。制定就业创业相关优惠政策,推进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推动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机制。

  (四)加强残疾人教育培训

  1.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普遍开展学前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训练和生活费给予补贴,支持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班)建设。

  2.建立健全助学机制。建立完善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完善在校残疾大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减免政策,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资助水平。

  3.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健全区级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培训费用减免补助政策,完善培训效果与补助资金挂钩的培训绩效考核制度,推行网络教育、岗前培训和孵化服务等新型培训方式,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津贴制度。

  (五)提升完善基层组织基础

  1.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服务型基层残疾人组织,实现基层残疾人组织全面覆盖,支持专门协会服务残疾人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2.加强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残联基层干部常态化的工作培训和经验交流制度,县级残联配备残疾人干部,加强镇乡(残联)、村(社区)残协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

  3.推进智慧助残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残疾人事业统计数据、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数据的四套数据库,逐步开展智能化残疾人证的试点、推广和使用。

  (六)丰富文体生活,创建友好环境

  1.加强残疾人文体设施建设。按照“健残融合”模式,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与残疾人共享;配备残疾人集中就业、康复托养、庇护照料等场所。

  2.大力发展残疾人文体事业。积极举办各类残疾人文艺活动;开展残疾人体育康复“三进服务”活动;加强残疾人文化艺术和体育人才的选拔、培育。到2020年,培训残疾人文化辅导员5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10名。

  3.创建和谐助残环境。加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先进事迹宣传;逐步完善助残志愿运行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力度,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

  4.推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创建无障碍环境;加强公共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增加城市无障碍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停车区域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继续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

  5.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全面促进和改善网络信息无障碍服务环境,推动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网站无障碍建设;制定实施盲人、聋人网络流量优惠、软件和设备配置等特定信息消费的支持政策。

  6.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健全保障机制。建立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规章信息公开制度;将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区“七五”普法计划;配合人大、政协每年定期开展执法检查、视察或调研活动;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残疾人权益保障应急处置机制;严厉打击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七)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

  1.加快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建设一所规范性残疾人专业托养服务机构,实现平均每百名残疾人的康复和集中托养床位达到3张以上;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绩效评价,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全区1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1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庇护性照料)机构,鼓励扶持村(社区)创建残疾人庇护照料机构。

  2.健全服务网络。推荐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以专业康复机构为核心,社区康复指导为桥梁,家庭康复训练为基层,不断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社区养老和残疾人托养服务资源的共享,让有需求的重度和精神、智力残疾人得到较好的机构托养照料和庇护服务。

  3.推进服务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机构托养服务、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建立托养机构的星级评定和居家安养的绩效评价机制;制定实施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标准,全面开展托养服务机构(户)服务质量评估;贯彻落实残疾人康复服务与评估标准,推进康复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个性化。

  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及卫生、教育、民政等各部门的合作;落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到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从业奖补政策;鼓励有相关专业职称的医务人员到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定期会诊、服务指导并按规定享受基层支医支农政策。

  为老人做白内障检查

  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

残疾人在“爱心家园”做手工活

编辑:盛琳虹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