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社会民生
源东乡蟠桃园农场主人吴经济在浙江省果树修剪大赛中得了三等奖,看看他背后的故事
做老吴这样的农民,有味!
2018-01-03 10:10:00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吴奕静 傅颖川

  在山川秀美的桃花源,你踌躇在山地间,时而弯腰,时而蹲下。一根根枝条,一寸寸土地,来年,若桃李满枝,你灿如桃花,若萎靡不振,你眉如山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新农民”,他们勤劳、淳朴,敢想敢为,敢为人先。金东区源东乡就有这样一群果农,从上世纪80年代集体经济时就开始种植果树,后来联合承包山地,一年又一年,不管是好收成还是孬收成,他们一直在坚持,直到种出了一片桃源,培育出了一乡蔬果。

吴经济

  果园是他近三十年的坚持

  吴经济,是源东乡蟠桃园农场的场长,我们叫他老吴。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源东乡种果树。“那时候一天10个工分,有专门的果树专家指导我们,虽然每天都挺累的,但是心里高兴。”老吴笑着说,那时候他就在专家的指导下种橘树,在那个穷苦年代,能看到果园丰收,他比什么都开心。上世纪90年代,农民可以承包山地了,老吴和村里10个人,一人拿出360元,承包下了两个果园。“那时候360元是巨款,我们是下了狠心的。”

  老吴说,以前的农民靠天吃饭,山地承包来了,却成天提心吊胆,产量低了愁亏损,产量高了橘子价格受影响,同样影响着农民的营收。“2009年是最难的,那时候整片山的橘子没有人摘,橘子收购价才7、8分,工人工资都不够啊。”那一年,源东乡这些农民,有的出门去打工,有的去养猪、养奶牛,纷纷转行。老吴不肯放弃,在和家人商量之后,决定砍掉整座山的1600棵橘树,改种桃子。老吴感慨,碰到亏损严重,他就自己骗自己,“今年不行还有明年,明年不行就后年……”老吴就这么坚持了下来。如今他的100亩果园里,种满了桃子、橘子,品种多达十几种。

  新型农民之路才刚刚开始

  这几年,老吴还把儿子和媳妇从上海拉了回来共同管理农场。“当初儿子不是很愿意。”老吴笑着说,他对儿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邀请儿子回来加盟农场。果不其然,因为年轻人的加入,果园被赋予了新的生机。80后的儿子把自家水果推到了网络上,还通过网络学习新技术,在自家农场里装了滴灌设备、大棚,他们不再靠天吃饭,而是依靠技术,改良品种,获得更大的收益。说起对新型农民的理解,老吴说,新型农民就是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有眼光、有远谋。去年,老吴的蟠桃园农场作为全省第一家,引进了油蟠桃。“大家都没有的品种,你有,你就有优势。品质好,价格也上得去。”这批油蟠桃今年就能丰收了,因为精细化管理方式,老吴对产量和品质充满自信。

  既然要做就努力做到更好

  近期,老吴在浙江省果树修剪大赛中,得了三等奖。这几年他通过努力,所种的桃子远近闻名,品种齐全、品质优、价格好,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取经。“种果树的人都知道,每一根枝条都像自己的孩子,要是一不小心碰断一根,心里难受得都不想说话。”老吴说,果树修剪是农民们的艺术,曾经的他也是个种植小白,他跟书学、跟师傅学,采用精细化管理,苦练修剪技术,提高果园品质。

  为了让每一棵桃子的个头和甜度都达标,老吴必须每天上山剪枝,一棵树半小时,满山1600多棵树,需要800个小时,每天站着连续修剪10小时,也得花上三个月。

  吃的苦终究会变成果实的甜。说到利润,老吴说,现在全家一年的利润大概有三四十万,因为技术到位,客源越来越稳定。他还在不断尝试引进新品种,继续承包山地,把自己的农场做大做强。“这片山地承包期还有十八年,我就再做十八年!”

  老吴这水果种得,有底气!

编辑:胡赣昌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