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人文民俗
他靠这门手艺走了半个中国 作品卖往世界
2018-02-07 10:11:41来源: 今日金东 黄紫依/文 傅颖川/摄

  一片片普通的草叶

  在他的手中

  生出活灵活现的趣味

  这来自昔日的悠悠民间文化

  也在上下翻飞间得到了延续

  棕编又称之为草编,是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棕叶为物,巧手编织。造型精巧逼真,栩栩如生。每种棕编样式都有自己对应的编织方法,花样繁杂,形式各异。棕编的历史十分悠久,被中国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一绝”。

  今天,我们带你去拜访的是澧浦老街上棕编老手艺人——张玉忠。张玉忠的房间里,充满了青草的香气,棕榈叶被他编成了各式各样的小精灵,惟妙惟肖的麒麟,玲珑可爱的蜘蛛,还有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活灵活现,精妙至极。

  一根铁丝、五六片棕榈叶,在他灵巧的手指间上下压扣、翻转折叠,约40分钟,一只怒目圆睁的螳螂就出现了,然后等在室内阴干3、4天,刷上清漆,就完成了。棕编动物看着容易,但做起来困难。从站姿到神情,从编法到造型,一点点的不同都会影响最终的成品,“要做到这样精致的棕编,至少要花上8年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学。”张志中告诉我们,虽然他做棕编近50年,但现在仍在学习中,因为学无止境。“别人是做了就好,我是做好了才好。”他说,这是他手艺精湛的秘籍。

  他从8、9岁时就开始和爷爷学习编织。爷爷是位老手艺人,他做的龙灯、旱船等手工艺品在当地非常有名。在爷爷那儿,他学会了用剪刀、锥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还学会了一些编织的技巧。“选择做棕编,是因为那个时候做这行的人很少,我便想着做这个能赚钱。”不过,那时他技术并不精湛,做起来的东西也很粗糙。他边学边创新,一步一步的将棕编做到精致至极。

  张志忠的故事说起来很长。他并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绍兴新昌。“做我们这行,就是要到处跑,哪里有交流会就去哪里摆摊。80年代的时候,我在义乌和金华两头跑,澧浦这里算是离两个地方都比较近,我就经常在澧浦老街上的旅馆里住宿。”澧浦算是他的根据地了,他还记得,那个时候住一晚的费用是5角钱,去义乌的车费是1.6元,去金华的车费是7角钱。

  生意慢慢做大了,他跑的地方也更多了,“我带着我妻子在外面跑了10多年,我们都是住在旅馆里的。”那些年,光浙江他就跑了60多个县,福建跑了50多个县,还有海南、江苏……足迹遍布半个中国。后来,年纪渐渐大了,他有些跑不动了,便寻思着找个地方安定下来。于是,夫妻二人一商量,便在老街上租了个房子住下,这一租,就住了15年。

  随着名气渐长,上门来的顾客基本上都是回头客,他也放慢了自己的脚步。“现在,如果有订单来了,就做订单,也不会想着去赶集了。”不过,这几年,经常有商家找到他,让他去商场门口摆摊,帮忙吸引人气。一次活动下来,收入多的时候可以有1000元一场。“不夸张的说,每次有这种活动,我摊位人气是最高的,小孩子看着新奇,大人们也没见过如此精致的手工艺品。”

  从业多年,他收了很多徒弟。徒弟们从他这学到了手艺,在一些旅游区摆摊,收入可观。“我有个徒弟是西班牙华侨。他是丽水青田人,我当初在青田摆摊,那边华侨特别多,都对这非常感兴趣。”张玉忠自豪地说,“他从西班牙来我这里学手艺,光转机都要转两趟呢。”他说起自己收徒的要求,只有寥寥几字:耐心和细心。他说,静下心来,才能真正把这门技艺学到家。

编辑:胡城璐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