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人文民俗
正月里抬起“天子烛” 欢天喜地吉祥年
2018-03-02 09:37:13来源: 今日金东 吴奕静/文 傅颖川/摄

  印象中的蜡烛,都是星星点点,没想到今天看到的大蜡烛,竟然需要壮汉来“抬”。

  得益于金东丰富的春节习俗,让我在正月里看到了那么多的精彩。

  正月十四,早上8点,澧浦镇方山村。

  宗祠外已经围了许多村民,大人小孩都开心地等待着。

  方展生今年70岁,金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迎大蜡烛”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春节里的这趟活动,他专程从工作的义乌赶回老家,从蜡烛的制作到活动的统筹安排,都有他的身影。

  “我们村从恢复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到现在,一转眼已经31年了。这些年我都在参与。”老方说起大蜡烛神采飞扬,其自幼听老人讲方山迎大蜡烛的热闹场景,很是向往,莫名就喜欢上了这项传统民俗。

  “王莽登基十八年,三岁孩童叫苦连。”据传,当年刘秀被王莽军包围,躲在塘雅镇含香村东面的顶塘村,无法逃脱,无奈之下只能向村中老者呼救。老者见刘秀乃真命天子之相,就慷慨答应。

  当夜,老者找到本村的两位师傅,请他们制作蜡烛。这是一个状似蜡烛的由毛竹条编织的筒,中间空心,高达三四米,宽约40厘米,上面贴有彩条,下面有个木架,可由4人来抬。两位师傅编了一夜没有合眼,终将蜡烛制成。

  善良的老者又找来4名年轻力壮的男子,这些男子穿着单薄的衣服,束着腰带,穿着草鞋,将刘秀藏于蜡烛内,抬向村子关口。到了关口,王莽的士兵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4名男子笑呵呵地答道:“我们这是迎蜡烛,庆丰收。”士兵们一听,也很开心,就放他们通行,刘秀就这样在追兵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若干年后,刘秀登基,为了感谢救命恩人,首先下令给老百姓免租3年,另外特封大蜡烛叫“天子烛”。

  走进方氏宗祠,只见三根大蜡烛正摆放在堂内,老方回忆说,1987年村里要恢复迎大蜡烛活动,在一无图纸、二无样板的情况下,仅凭一个破不成样的蜡烛架和解放前曾参与过迎蜡烛活动的几位老人的回忆,大家用毛竹为材料,制作了失传了近五十年的蜡烛灯支架。

  2013年,“迎大蜡烛”被列入金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方展生为代表的传承人们,开始进一步更新“装备”:将竹制灯架改为铁质;无灯改为亮灯;纸糊灯罩改为用聚乙烯……慢慢有了如今祠堂内的大蜡烛。

  方山村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在历任灯会会长的带头下,虔诚地祭拜先祖。随后,锣鼓声应声而起,91岁的前灯会会长方炳文提着灯笼打头,对仗渐渐然有了气势。村里的小朋友举着旌旗,快步跟上。

  村里二十来位青壮年身缠扎包,合力抬起三根百来斤的大蜡烛。五十来人的仪仗队行走在村中,气势十足、喜气洋洋。

  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跑蜡烛”了。“来,跑,跑,跑起来!”带头的大蜡烛在越来越急促的锣鼓声中越跑越快,另两根大蜡烛围在周围争先恐后追来追去。“这就是隐喻当年刘秀出逃的场景。”

  情悠悠,意浓浓,不记前世,只惜今生。

  都说烛光会给人带来光明,给人们带来欢笑,带来希望。多好,我们感受着正月里的“大蜡烛”和喧闹的锣鼓声。“天子烛”历经千年,依旧在护佑家乡,让这个800多年的村庄熠熠生辉,村民幸福安康。

  编辑:胡城璐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