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人文民俗
那群守墓人
2018-03-05 10:41:48来源: 今日金东 盛瀚潇 文/摄

  郑刚中,字享仲,号北山,南宋名臣,抗金名将,官至礼部侍郎,后被谪广东封州,病死于迁谪途中。

  曹宅镇郭门村,一个古老的村子,在这里居住的村民大都是郑刚中的后裔。沿着碎石子路进村,我见到了村民郑建勇。他说,自己47岁,是郑刚中的第几代后人已经不清楚了,但从小就听老人们说,自己的祖上有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简单地攀谈几句后,郑建勇便领着我穿过村子,来到了郑刚中的墓冢。这是2007年新建的,墓前放着刻有郑刚中生平事迹的石碑。顺着台阶而上,四根轿子形状的大石柱立在隆起的墓室前面,墓室的后方还立着一左一右两根石柱。绕着墓塚走了一圈,我们便坐在台阶上聊了起来。

  “我小的时候,刚中的墓不在这儿,是在村后一座叫‘祭山’的小山边上,那地方叫‘五凤楼’,因为人少僻静,小时候我经常跑到那玩,远远的就能看见一个小土堆和立着的几根大石柱子。老人们说那里葬的是郑忠愍。那时候我也没觉得什么,农村孩子嘛,漫山遍野地跑,见到几个坟头也是常事。但是到后来,读到郑刚中的诗,才发觉那个小土堆里面的人物,不得了!”

  “后来一次路过‘五凤楼’,远远地就看见小土堆前的一根石柱子摇摇欲坠,结果没一会儿就塌了。我急着跑回村,喊着柱子到了。村民们很心疼,可又不知道怎么修回去,一直到了1997年,当时的金华县政府把这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送了一块石碑过来,才把柱子立了回去。但是山路难走,那块石碑就搬不进去了,只能放在了大佛寺里。”郑建勇起身看了看石碑上的日期,又自言自语地说:“嗯,没记错,是97年。”

  “一直到了2005年,政府组织修建水库,眼看着水就要把刚中的墓给淹了,村民们着急啊,然后合计着把墓给迁来,于是找了个挖机师傅来,结果墓没挖起来,石柱子却全给推到了。我心想着,这好歹也是个文物啊,怎么能这么糟蹋呢!”郑建勇轻轻地叹了口气,“后来省里来了一大帮考古队员,一刷子一刷子慢慢地扫,折腾了很久。先是挖出了很多石羊、石马,我估摸着这都是元朝时候被破坏掉的,然后出来的是金银铜饰,最后棺木也出来,当时还有个村民拿着红被子就跳到墓坑里把老祖宗给抱了出来。然后大家轮流守灵,一直到新墓建成了才又下葬。”

  “不过那些石羊、石马,金银铜饰都被博物馆拉走了,但是这墓坑周围的一圈砖雕,可是当年保存到现在的啊!可不得了。”郑建勇指着压着黄纸的墓坑给我看。

  “那您说说郑刚中吧。”

  “刚中啊,他在高中探花以后就离开村子到温州当了判官,后来秦桧举荐,一路升官。金兵入侵的时候刚中坚守川陕地区,保住了险要的位置,但后来因为朝廷斗争,他被一谪再谪,最后他客死他乡,所以这墓是在他去世以后才修建的。”郑建勇顿了顿,继续说道。

  “据说当时皇帝为了给他平反,把他的遗体从广东迁葬回老家的途中,遇到郡、县都要挖一个墓穴,72个暗墓,36个明墓,一共108个,现在的川陕一带还有很多他的衣冠冢呢。不过关于刚中的死,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刚中死的时候没有脑袋,皇帝就赐了一个金头和一个银头陪葬,但是到现在也不清楚这些到底在哪个墓穴里面。”

  “据说因为当时刚中的贡献,皇帝允许我们村子修筑城墙,所以村子的南边就筑起了一条长堤,只有一个门可以出入,所以我们村子就叫郭门村。当然了,作为刚中的后人,我们能守着他最后的归处,是件骄傲的事情。”

  不知不觉,夕阳已经斜斜地趴在了郑建勇的脸上,他起身子缓缓地说:“天色不早了,小伙子。我要回家了,今天就到这儿好了。” 我起身同他告别,墓前枯黄的杂草在风中沙沙作响,但此刻我却觉得格外得宁静。虽不知郑刚中生前的生活是否安定,但至少现在,有一群质朴的后人守护着他,传颂着这老话,让人心安。

  编辑:胡赣昌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