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人文民俗
这位85后金东人坚持6年整理重修家谱超20万册
2018-03-26 09:34:21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盛瀚潇 王倩雅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正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记录着家族的兴衰,一代代的传承,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随着近几年的“修谱热”,越来越多的家族希望把祖上的遗训发扬光大,但无奈受限于保存方式,许多纸质的家谱已经变得不再能翻阅参考。“家谱电子化”逐渐流行起来。

  金东人郑小杰和他的团队是家谱数据收集和保存的专家。自2011年成立浙江成蹊信息有限公司以来,他和伙伴们便致力于将全国各地的家谱数字化并重新编纂,经过6年多的收集和整理,目前完成重编的家谱数量已超过二十万册。曹宅镇上目宋村与明代文人宋濂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收集其中的历史资料,我们与郑小杰一同前往上目宋村,希望从宋氏家谱上找到相关线索。

  来到村子,我们顺利拿到了宋氏家谱。经年累月,几册家谱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的是由于受潮,有的“归功”于鼠咬。

  郑小杰说,家谱一般包含了一卷目录,一卷墓图以及若干卷的世系记载。目录记载了家谱的序言,家族史,家训以及对联匾额等内容。墓图记载了历代祖坟的位置。世系则是村子各个派别和字辈代表的详细记录。此外,家谱中的每一页并不是单页正反面印刷,而是单面刷,折叠成双面,折叠处则记载了本卷隶属于家谱的第几卷和家谱的重编时间。

  打开目录卷,首页印着“家,宝”二字,意为传家之宝。郑小杰快速地翻阅着,不久便找到了一段关于村名的记载。这段话记录了上目宋村的由来,大致意思是永乐皇帝梦到了老师宋濂,但是因为宋濂已故,便特赦宋濂的子孙瓒和恪凯回到家乡。由于瓒的祖坟在金邑,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恪凯迁移到金华赤松乡芝麻山头村。

  因为梦中的思念,永乐皇帝便赐名给芝麻山头村为“上目”。后来因为恪凯的孙子入赘杨氏,上目村就改名为上目宋村,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世系谱中记载的上目宋村第一世,恪凯。继续翻阅,我们还找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记载。“右边的进士匾额是光绪庚寅年间宋一清在恩科考试中考取‘进士’自立的。”郑小杰解释说。简短的记载,立匾庆贺时候的那种喜悦与自豪,穿越了时间,透过家谱,似乎连我们也能感受得到。

  大致翻看完后,我们把家谱重新排序归还。不同于史书,阅读家谱带来的历史厚重感是如此的真切和直接。不仅是宋氏,还有更多的王氏、陈氏、张氏……这些家谱里残缺的片段,细节的填补,不禁让人的思绪陷入其中,就像那落入井中的银瓶,再也打捞不起来。

  “走吧,去看看祠堂。”我们起身同村干部告别。穿过上目宋村,宋氏祠堂就静静地躺在一处空地上。坍塌的墙面被重新垒砌的红砖勉强支撑着。

  祠堂内的面积大概有300平米,四壁的石柱上书写着金华历代知府所提的对联。由于历史的变故,一些对联的题字已经被刮去。“祠堂也是探究家族历史的重要线索。”郑小杰说,“今年我们打算出一本《金华祠堂》记录金华各地有特色的宗祠。”

  随后离开祠堂,郑小杰与我们说起了他的故事:“大学毕业那会儿,我计划着在金华做几个大的立体停车库,因为我的专业就是这个。”

  “那为什么后来就选择收集家谱了呢?”

  “与家谱打上交道完全是机缘巧合。那年我们村子修家谱,我过去帮忙,结果发现蛮有意思的,就坚持做了下来。一开始也不熟悉家谱的文字,记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重编浙江第一宗谱诸暨郭氏和永清徐氏宗谱,诸暨郭氏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宣纸家谱,一套就有300册,堪称中国宣纸家谱之最,而永清徐氏是金华地区徐氏的发源地,编完那两套之后我们就得心应手多了。”郑小杰说,“修家谱,不仅让家谱文化得以延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宝贝。有的是家谱里的稀有姓氏,有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珍贵历史记录,这些都是很少见的资料。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在扫描曹宅镇官田陈氏宗谱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延续千年的家风。”

  “官田村自唐宋时期就以忠孝传家,是个地地道道的耕读世家,为了培养学子,族人们特地制定了一个‘书田规条’,并将其写入家规。只要是青年学子,每年七月初一可以到祠堂免费领取大米。若是书田丰产有盈余,任何人都不能够将租金占为己有,多余的钱依然会被用于购置田产,而且家规要求凡是族中有当官的人,都要以忠君爱国为本,不能有贪赃枉法之举。一个家族在千年以前能提出这样的家风,非常了不起。而且,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值得宣扬。”郑小杰说。

  郑小杰还曾扫到了金华著名抗金名将郑刚中的墓志铭,详细记载了他从出生到长大步入官场、再到战场奋勇杀敌的事迹,对于后人研究郑刚中起了很大的帮助。他表示,接下来还要继续探寻,收集线索。编家谱需要投入时间,虽然程序繁琐,但是要把源远流长的家族文化传承下去,家谱作为寻根留本,教育后人的依据还是很有意义的。

  编辑:胡城璐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