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人文民俗
别样的端午手工布艺
2018-06-20 10:18:00来源: 今日金东 邢世樟/文

  端午刚过,很早就想写写关于端午节的民间传统文化,关于儿时记忆中的端午节里的一些故事,尤其是关于端午节的手工布艺。趁这几天休息,我特意去拜访了村里的老人李小奶,看到她时,她正坐在自家门口专心地缝着鸡心包,身边的小篮子里已有做好的七八只,一个稍大的篮子里满满都是已经做好的。她看到我们来,忙招呼我们坐下,然后笑着说,做的这些是人家定制的,明天得送去。大家都知道,她是村里唯一的民间传统手工布艺能手,特别擅长制作端午节布老虎、布老虎童鞋、香袋等工艺制品,在源东乡以及周边乡村特有名气。

  李小奶今年八十三岁,是源东乡邢村人。她母亲也是一位手工针线的民间手艺人,做得一手好针线活,李小奶自幼受母亲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慧和有一股好学的韧劲,在脑子里日积月累贮存了大量的素材。只要看母亲做过一回,在她手里便得心应手。

  我无意之中问她,布老虎的来源从何说起,没想到一下子就提起了她的兴致。她说,上古时代曾经天塌地陷,人间只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俩。为了世间人类的繁衍生息,兄妹俩都羞于启齿,只有让女娲假扮老虎,用草帽遮脸,与伏羲成婚,世间才得以延续了人类之香火。

  端午节手工布艺,古代称容臭、香囊、香袋、香缨、佩纬等,其制作和佩带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就有“扈江漓与群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礼记》又云“采五谓之绣”。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对端午节手工布艺情有独钟。在端午节,儿童佩挂布老虎、香袋(在源东乡一带俗称“鸡心包“)、穿老虎鞋等成为一种传统。小儿佩挂身上,可以驱瘟散毒,防止毒虫侵扰,是一个祛毒避邪保平安的好东西。

  端午手工布艺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独特女红艺术,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产物的再生,更是中华古朴而拙巧、原始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

  手工布艺全都是手工操作完成的,制作工艺一辈一辈传下来,手艺人们珍藏着各种各样的款式,品种繁多,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虎枕头以及套虎,但在源东乡一带流行却以单头虎、小儿布虎鞋、鸡心袋居多。

  李小奶告诉我们,就布老虎一个物件,所制作的材料和工艺因人的喜好各不相同。要做好布老虎,看似容易,实际操作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根据自己的喜好剪出布样,长片的是老虎肚子,小片的做耳朵。用针线将布的反面对折缝合,然后在肚子下面剪开一个长口子,再把布块翻回正面,在袋内填入樟脑丸和些许棉絮。若是用干艾叶做填充物的,只能塞棉花和冰片,或馨香之类的中药,再把开口缝好。缝耳朵的时候,也先将布料的反面相对,缝合上边,然后翻回正面缝合底口,这时要注意抽线拉出褶皱,否则做出来的不像耳朵形态,把耳朵缝到做好的布老虎头上,这样老虎的基本雏形出来了。最后,用黑色的布块剪成圆形缝上眼晴,其它颜色的小布料充当鼻子,用鲜艳的毛线或丝线缝上眉毛、胡子,额头上的“王”字必须用黄色的毛线缝上,也可以因人所喜,做个更夸张、更艳丽造型的布老虎,显得更可爱。

  “在本地,布老虎一般以小巧玲珑见长,布老虎本身就要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形态,方可突出老虎的勇猛,威武状。头要稍微昂起,嘴角应弯弯向上,让人感觉到虎的威风。每个小孩看到布老虎都是爱不释手的。”李小奶说。

  每年的端午节,李小奶都特别忙碌。虽然年纪大了,但她还是舍不得丢掉这手艺活。她说,要做到自己做不动为止,也希望有兴趣的年轻人能跟她学一学,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编辑:胡城璐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