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美丽乡村  >  美丽乡村建设
金东冲刺省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④
2018-07-11 09:37:51来源: 今日金东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居家养老金东模式、农村水环境治理、消除经济薄弱村、水系连通工程……随着省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一项项群众关注的惠民利民工程得以实施,金东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垃圾乱倒、污水横流、乱堆乱放等曾影响乡村形象的陋习逐渐“消失”。

  传承家风家训引领文明风尚

  连日来,在曹宅镇龙一村的张氏祠堂,一车车三合土正送往祠堂内,用于地面翻修,两名施工人员正将设计好的展板进行安装,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我们现在正在抓紧赶工,再过几天,祠堂便会以最新的姿态展示在村民们的眼前。”龙一村村支书张根禄说。

  曹宅镇龙一村的张氏祠堂是金东区于今年4月开始建设的家风家训示范点。该示范点是清代著名天文学家张作楠的祠堂,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分内外祠堂,内含张作楠优秀的家风,外集村民娱乐文化场所,文化内涵丰富。金东区将在该祠堂原有的基础之上对部分地方进行修缮,将原先的历史资料加以提炼,整合成“善”字主题的故事典籍,供村民们学习、观看。

  这样的家风家训示范点已在金东区多点开花。近年来,金东区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弘扬现代淳朴民风,先后建成了傅村山头下村沈氏家风家训馆、源东丁阳岭村红廉文化馆、澧浦琐园廉政文化长廊等多个廉政教育基地。目前,金东区共计建成家风家训展示馆2个,家风家训长廊1个,廉政文化长廊3个,廉政基地2个。

  廉政教育基地是推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更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这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可得好好看看。”近日,琐园村村民麻志娟正抱着自己的孙女在家风家训信息板前讲解着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并告诉孙女在生活中要与人为善等道理。“现在环境美了,生活质量也上去了,咱们自个儿的文化素养也得跟上啊。”麻志娟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村子的人会来看,就连附近的村民也会隔三差五地带着自己的小孩子们看看这些“老玩意”。

  现如今,琐园村流传的范仲淹“忧乐思想”及严子陵后裔的故事等优良的家风家训起到了示范作用,优良传统已然扎根于村民心中。目前,村两委正在加紧赶制村史,并对祠堂进一步修缮,计划在10月之前完成两项工作。同时,该村还不定时地让村两委到自己联系的农户家讲述村子的过往,并将家风家训融入到节目表演之中,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琐园村文化内涵。金东区还在琐园村拍摄了一部名为《严氏家训》的专题片,该片将于本周末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

  近年来,金东区还推出“一镇一品”工作,深入挖掘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金东廉政特色文化品牌,结合其廉政风险点、自身元素和因地制宜三方面进行指导,对主动参与建设廉政宣教阵地的乡镇(街道)和单位,进行不定时的督导。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一镇一品’工作,力求准确无误,不夸大、不虚假的将优秀且贴近时代的文化展示出来。”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开展建设工作,努力挖掘出有特色、有内容、有影响力的家风家训。在此基础上,他们将结合其导向加以提炼、整合,建设廉政教育基地,并将其作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美好。

  特色文化主题馆建设如火如荼

  连日来,江东镇六角塘村垃圾分类馆内,施工人员正在抓紧铺设地砖。“工程预计一个月内完工。”村支书楼根洪介绍,展馆打造已经接近尾声,基础建设已完成,室内装修方案已拟定,待装修完成即可对外开放。

  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发源地,六角塘村早已声名远播。“建设展馆让垃圾分类金东经验更生动直观,这是全村上下一致的想法。”楼根洪说。该垃圾分类馆占地4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垃圾分类展示中心、垃圾分类教学基地、垃圾分类博物馆三大部分,重点展示垃圾分类沙盘、垃圾分类电子屏、垃圾分类流程和优秀案例等内容。

  今年以来,像垃圾分类馆这样的特色文化主题馆在金东并不少见。当前正是冲刺省美丽乡村示范区的关键时刻,各项村庄特色挖掘工作正如火如荼。全区各乡镇(街道)纷纷挖掘本地特色,打造主题展馆,展示当地人文风采,力争实现一村一特色,馆馆有亮点。澧浦镇琐园村正打造鲁兵文学馆,目前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古建政策处理已完成;澧浦蒲塘村以五经拳为特色,打造武术博物馆,古建筑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中;塘雅镇风情馆、下金山砂罐茶壶陈列馆、下吴奇石馆等主题馆已经对外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键,首先是“振兴乡村文化”。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想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发展,唯有以本土特色乡村文化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的差异化优势和品牌竞争力。特色文化主题馆建设与此殊途同归,通过特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提炼、创意,让乡村的旅游、乡村的产品找到根、找到魂,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乡村文化品牌。

  历史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对于游客来说,塘雅风情馆是个“集大成”的文化阵地。在这里,奇石、面塑、陶瓷、茶器琳琅满目,还有犁、耙、耖等农耕文化产品,浓缩着一个时代的故事。据悉,塘雅风情馆占地面积269平方米,共有9个展馆,分别为金石馆、木缘馆、水云馆、窑火馆、风土馆一(田园馆)、风土馆二(农耕馆)、风俗馆、雅集馆、颂歌馆(中堂),其布局是依照国学中之金木水火土和诗经中的风雅颂规划而成。每个展馆内展示的物品皆是塘雅镇的得意之作。塘雅镇文化站站长杜根虎说:“我们希望文化主题馆能成为塘雅文化的聚集地,更能成为游客认识塘雅的窗口,通过它们能快速领略塘雅风情。”

  据悉,目前金东区已经建成并开放4家特色文化主题馆。

  “万村景区化”助力乡村振兴

  “本月初,设计方案一拍板,工人们就进场施工了。我们还排出了项目施工进度:7月25日左右完成进村沿线的墙体立面整治;9月底完成武义江南岸护堤景观墙和北岸亲水平台建设;11月底,14栋旧房子将被改造成度假酒店以及风格迥异的精品民宿;12月中旬,部分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在江东镇焦岩村联村干部陈德伟心里,一座风景优美、设施完善、游客络绎不绝的生态旅游村已越发清晰。

  据了解,焦岩村位于江东镇,背靠后山,面向武义江,村后的山上林木茂盛,山林3145亩,耕地309亩,曾是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收入只有8500元的薄弱村。目前,该村正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打造水文、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自去年7月美丽庭院工作创建以来,每户人家都拆掉原来的破旧围墙,请专门的设计师帮助打造美丽庭院,现在基本已经做到家家有风景、处处有风景。”村主任范宗融说。据了解,目前,该村已依山建成2400米的游步道,建好旅游厕所一座,沿江公路一侧已建和在建的民宿有8家。每逢周末,至少有400余位来自金华周边的游客来村里游玩。

  焦岩村的美丽“蝶变”并非个例,“万村景区化”创建工作一直是金东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活性”因子。今年年初,金东区就计划投资4000余万元,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景区村庄创建工作,力争到2019年完成100个景区村庄的创建任务。截至目前,40个村庄已完成景观资源评估,正开展相关创建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

  “年初,我们就一边积极筹备开展景区创建工作,一边以走访调研为抓手,对旅游基础建设不达标的景区村庄进行技术指导。当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区旅游局局长周斌坦言,在“万村景区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三个普遍现象:一是随着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农村本土文化逐渐消逝,过去耳熟能详的传统美食、非遗民俗、手工艺传承日渐稀少;二是景区村庄给游客提供的公共空间不足,导致村庄对外招商吸引力不足;三是村民的旅游开发意识和理念较为淡薄,景区村庄运营管理跟不上,导致从业人员紧缺,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下半年,我们针对这些难题,集中资源特色,着重强化创建指导、业务培训、资金保障三要素,继续深化6个旅游重点区块发展,加速推进景区村庄创建工作。另外,在村庄业态布局上,因村制宜,探索‘农村+’‘公司+’等新型开发模式,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村落景区开发;在宣传营销上,多方拓展渠道,运用好研学营销、节会营销、媒体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将金东旅游这块金字招牌推介出去,早日让美丽乡村的产能转变成美丽经济的产值。”周斌表示。

  深化殡葬改革改陋习树新风

  近年来,金东区推行公墓安葬改革,有效遏制了乱埋乱葬现象,也带动了“青山白化”治理。但随着金东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推进,如何更有效地集约用地,推行更节约空间的安葬方式成为当务之急的一件民生实事。近日,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今年金东区决定全面推行骨灰堂建设。各相关部门通过前期到永康、兰溪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骨灰堂的建设方式、运行模式等内容。

  通过走访调研、听取民意、立足实际,今年5月,《金东区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指出,金东区将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其中一大重点就是变骨灰“入土”为“入室”——建设骨灰堂。各乡镇(街道)将统筹规划新建或改扩建生态墓区,满足乡镇区域内30年以上的使用周期,墓区建设以骨灰堂为主,设置树葬、花葬等样式的骨灰生态安葬场所,配套建设管理服务用房、停车场等设施,按照生态墓区的标准进行建设管理。计划到2020年,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基础设施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实行骨灰格位存放、花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同时,各乡镇(街道)将按照公路沿线、进村主干道沿线两侧及村庄周边看不到坟墓的要求,采用搬迁、深埋、绿化覆盖等方式持续开展坟墓整治行动,使道路沿线的山体和田野恢复自然生态景观,使村庄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骨灰堂建设工作已经在多湖街道、东孝街道、塘雅镇、曹宅镇、岭下镇等乡镇首先开展,塘雅镇选址在施塘头村,曹宅镇选址在潘村、多湖街道选址在新屋村,建成以后每座骨灰堂最少有骨灰存放格位3000个以上。目前,塘雅镇骨灰堂设计方案已确定,正进入招投标程序,多湖街道、东孝街道、曹宅镇、岭下骨灰堂设计方案在修改中,争取所有工程在年底完成建设。”区民政局副局长赵军民表示,下步,该局将联合金东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等部门进行协调,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尽快启动建设。

  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行绿色殡葬,金东区还将制定出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采取生态安葬的给予个人和相关乡镇奖励、补贴,对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统筹规划建设的公益性骨灰堂,按1000元/格位标准给予补助,对采用树葬、花葬、草坪葬等不留墓碑的葬法及将骨灰安放到骨灰堂格位的丧户给予适当的奖励,更好地推动该项工作。

  殡葬改革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但移风易俗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节地生态安葬,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转变群众传统丧葬习俗,树立“厚养薄葬”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今年以来,随着全区全域禁燃的推进,鲜花祭奠先祖已经是常态,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群众思想的转变。记者了解到,多数村民已经意识到节地生态安葬是大势所趋,群众对骨灰堂这一新型安葬模式接受度也比较高。家住多湖街道王坦社区的盛女士表示:“以前扫墓总要走很多难走的山路,现在推行骨灰堂建设,不仅扫墓更方便,还有奖补政策,我们老百姓还是比较支持的。”

  “改陋习树新风的殡葬改革之路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宣传和推动。从殡葬改革的启动开始,宣传发动就要同时展开。”赵军民表示,接下来,该局将联合各个乡镇(街道)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将利用新媒体、农村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向百姓宣传建设骨灰堂能够节约用地、节约费用、简化丧葬程序等好处,让百姓从心底明白建骨灰堂的好处,从而真正接纳这一改革。

  编辑:胡赣昌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