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外媒看金东
【金华日报8月10日专版】金东大调研“破立”结合切实推动问题解决
2018-08-10 10:13:03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日报记者 楼盼 记者 徐盼 盛瀚潇


破常规  破瓶颈   立方法  立制度
金东大调研“破立”结合切实推动问题解决

       大调研就像薪火,燃遍了金东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通过全域一线走访、全力一线作战、全心一线服务、全程一线督考、全民一线发动,全面破解发展“难点”、疏通政策“堵点”、消除民生“痛点”,营造了全员上、一线办、用心干的良好氛围。截至7月底,金东区93个调研组通过开展向下蹲点调研和全员集中调研活动,完成重点调研课题243个,调研覆盖11个乡镇、24个社区、444个村、287家规上企业和205个重点项目,查找、收集各类问题(建议)2959个,已解决2726个,解决率92.1%,居全市前列。
       到基层、到一线,沉下身子查找问题
       “小区门口空地变菜地情况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次得到彻底解决,环境变好了,我们生活也越来越舒心。”东孝街道东景小区居民李大妈满意地说。由于东景小区建成较早,老龄人口较多,保留了许多农村生活习惯难以更改。过去,东景小区入口以及锦绣路人民东路路口空地都被小区居民私自挪用为菜地,小区居民还用枯枝等给菜地围了一圈防护,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在菜地周围。
       这些问题被一线调研的干部们看在眼里,借着创建文明城市契机,街道和社区积极协调各方,将东景小区门口的菜地改造成了小公园。此外,社区干部们还将社区乱推乱放的杂物进行了统一的清理,将小区死角的垃圾一一清除,对陈旧的体育器材进行更换和修护,将公共场所重新还给小区居民。

       近段时间,在金东区的田野、生产车间、农家小院等地方,人们总能看到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以调研开路,以问题破局,推动工作落实。基层群众纷纷表示,干部下乡,解决问题更实在,办事作风更硬朗。
       自年初金东区委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全一线用心干,当好新时代金东答卷人”大调研以来,全区2160名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到现场、到先进地区寻求答案。区委常委带队,围绕重点工作和改革事项,前往杭州、桐庐、上海、深圳等省内外先进地区,对标学习找差距,拓展视野破难题,既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又对照自身工作查找不足和短板;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向下蹲点调研,深入乡镇(街道),走访重点村(社区)和规上企业,既帮助乡镇(街道)共同查找、梳理、解决具体问题,又协助乡镇(街道)扎实推进工作落实;选派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两富两美”指导员,择优选派25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软弱村“第一书记”,带着调研课题下村,带着解决方案进户,形成“全域一线走访调研、全员一线大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在具体调研中,金东区坚持把抓问题解决贯穿大调研始终,形成了非常清晰的工作闭环工作机制,问题清单收集、梳理、派发、督办、反馈,一轮一轮、一批一批推动问题解决。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平台拓展以及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查找梳理制约工作推进的具体问题,推行每月现场办公、百日集中攻坚、问题交办“月清月结”制度。区委每月召开现场推进会检验大调研推动大落实的实际成效,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复杂难点问题。
       破常规、破瓶颈,迎难而上破解难题
       采用常规操作解决问题,虽是稳妥做法,但却容易被条条框框束缚手脚,效率低下,针对此类问题,金东大胆试水,突破常规,积极研究探索新的解决对策。
       5月初,浙江聚金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向金东区市场监管局窗口提交了企业注册申请,但由于该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其登记的经营范围“养殖业废弃物碳化技术、农林业生物质碳化技术、生物质能源产品的技术研发”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新兴产业目录中均无相关表述,导致注册遇难。

       “这个经营范围登记在全省都是首例。”区市场监管局行政许可科科长万展迎说,针对问题,区市场监管局专程走访企业,详细了解项目运营情况,听取相关技术专家的专业意见后展开集体讨论。“经过多方意见收集以后,最终我们决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前提下,特事特办,核准该企业注册。”针对此类问题,该局形成了一套“上门了解、专家论证、集体讨论”三步走做法打破常规。今年以来,已用该办法为8家新兴行业企业办理注册。
       在问题办理上,金东区探索建立了问题“三办机制”,即一般问题现场办、复杂问题研究办、疑难问题上交办,形成了一条突破常规的解决问题新思路。
       澧浦镇琐园制砂场东北面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点在去年整治后今年又出现了新的裂缝和滑坡,对砂石加工场的正常生产,人员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采取常规手段整治,前后需要投入300多万元,数目较大。”金东区政府党组成员王希凌说,“于是,我们召集职能部门多次到现场勘验,座谈,研究解决方案,最后提出将矿石全部清理,根治滑坡地段,并利用矿石资源回收,降低治理成本的方案。通过实际操作,不仅完成了灾害点的整治任务,还利用矿石废弃资源筹措了部分治理资金,而且在原地垦造出54亩耕地,取得用地指标,一举多得。”
       面对瓶颈问题,金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寻找切入口,突破问题的关键环节。
       陶朱路社区征地,从2004年启动以来,历经十四年,一直难以顺利开展,而在陶朱路社区征地范围内金盆街东侧的66.7亩土地,却早在2003年和2004年就分别出让给了两家企业。由于征地工作进展困难导致两家企业在数十年内一直无法拿到出让地块,企业与政府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当时出让手续是企业先签出让协议,缴纳出让金,再由政府供地,不像现在,政府先征完土地,然后再挂牌出让。”金东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管理科科长汪如海说。为了寻找彻底化解矛盾的办法,金东区展开全面调研。2017年初,借助村级组织换届的机会,东孝街道提前谋划,对新上任的村干部做了大量动员工作,效果显著。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完成了丹光东路沿线13户居民的征地工作,至此,陶朱路社区征地才算步入正轨。与此同时,金东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也积极展开与企业的对接,历尽谈判与协商,最终分别于2017年9月和11月与两家企业达成共识,签订了土地出让终止协议,顺利收回地块,这66.7亩土地背后纠缠了十多年的绳结终于解开。
       金东不仅把大调研当做破瓶颈,解难题的试炼场,更是作为各级干部转作风、锤炼本领的比武场。

       岭下镇葛周坞村,先后两次被列入金东区“十差村”,后进村的名头可谓响亮,村中问题屡屡整改不到位。区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多次前往葛周坞村实地了解情况后发现,该村组织涣散,工作推动不力。发现问题后,岭下镇立即研究解决方案,依据《金华市村干部底线管理办法(试行)》,免去该村原党支部书记职务,对村委会主任和村监委主任分别进行处罚,并指派第一书记前往该村指导和组织工作,让该村的整体精神面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立方法、立制度,长效解决一系列问题
       近日,在曹宅镇杜宅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开通的“最多反映一次”服务引起了村民热议。“很多村民自己办理事项没有经验,流程不熟悉、材料准备不充分,花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杜宅村联村干部张双寅介绍,曹宅镇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了“最多反映一次”服务,由代跑员统一收件、集中办理村内民生事项。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村里3名代跑员办理事项不仅速度快,效果还很好,让村民们收到了实惠。
       “最多反映一次”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的有效做法,同时也是大调研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有效载体。立足基层,把脉现场,在大调研中,金东区创新、总结出了许多好做法,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批具体问题,助推工作开展。

       多湖街道率先推行“乡会村开五步法”,将街道班子会议开到村,按照前期摸、实地看、集中议、现场定、马上干五个步骤,一揽子解决一个村子的问题,实现问题村村清。该工作法推行后,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加速,垃圾分类、消除经济收入薄弱村等工作力度加大,城区面貌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特别是零距离服务群众,干部工作作风也发生了转变。
       区农办在走访调研2017年度105个项目过程中,发现大多数项目村资料文本收集困难,因此卡在审计环节的项目有很多。区农办建立三个工作组到各乡镇开展文本资料现场办公,将规范化的资料制度送到基层,并对发现的问题跟踪督办、协调处理。同时,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对象涵盖项目所在乡镇(街道)分管领导、项目村书记、主任、施工、监理,充分提高基层干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转变过去陈旧的思想观念,走到一线找办法,主动搭建交流平台,了解基层需求,才能当好服务项目的‘店小二’。”区农办副主任赵建斌说,新制度试行一个月来,需区级层面审计的项目已经完成80%。

       金东区不但注重个性问题、简单问题的解决,对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解剖麻雀、以点带面推动制度建设。金东工业经济长期以来最大短板是产业层次不高、企业“低散乱”,既缺乏发展新动能,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又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瓶颈日益突出、存量空间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成为了金东拓展新平台、招引好项目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金东区提出园区“二次开发”,出台《金东区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工作实施意见》,通过打盘活土地、小微企业园建设、低散乱企业整治、招商引资、技改投资“组合拳”,来突破土地资源瓶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形成了《党建+发展工作实施意见》《金东区农村党员关怀激励十条新政》《金东区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办法》等机制48个,对推进金东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长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编辑:胡赣昌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