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阅读影评
双尖耸翠,七峰山水缘钟灵
2018-09-12 10:21:47来源: 今日金东 邢世樟/文

  缘于源东厚重的钟灵毓秀,缘于双尖山古生带华的耸翠壮美,在如凌空蛟龙起舞的七座山峰之下,安顿着源东乡长塘徐村这座千年古村落,安顿着的牵念,深深浅浅,于山中,于水中……

  都说古人择居要按“风水术”选地方,且首推“龙、穴、砂、水、向”的地理概念,以山川走向为标志的龙一般的灵气、飘忽的地脉称龙脉,每条龙脉都蕴藏动人的故事。长塘徐村的先人们尚且卜居七峰之坳,究其原委又无不讲究靠山临水之源,既追求地理上的形胜与气势,又十分注重占据特别优势的燕窝地落户而生息繁衍。

  双尖山是长塘徐古村落的太祖山,以此为发端,分左右两支山脉合拥山村。从大金山和小金山南下,连坡峰、黄坞尖、发弘尖、东山循山势绵延到低丘缓坡,形成东西向南走向的龙脉。而另一条村落来脉,则从双尖山南向的黄霸山、羊山西下,从青山到高塘山形成南拱之势。两支山脉以运势的脉络,峰峰依傍,层层相迭,其势如龙腾虎跃高耸入云,结敛山势过脉,纳精盈气,蕴涵龙腾图运之神韵,自成长塘徐古村落的强大靠山。

  站在高塘山的山顶,这是一个尽情领略古村落和四周自然风光的好地方。在这里观景,不会因村庄的现代高大建筑物遮挡视线。无论是在晴朗的天,还是烟雨濛濛,那山,那水,那村落……一幅匠心独运的画卷一览无余。

  远眺,群山巍峨耸立,但见云雾生处,烟波浩渺缭绕,一山叠一山,一峰接一峰,一岭连一岭,绵延跌宕,储英竞秀,谷之幽,林之密,洞之奇,古野幽绝,运逸景幻。时值晨雨初歇,碧空如洗,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都是青草的芳香,格外悦目的山腰愈加让七峰山麓黛翠而莽莽苍苍。有时候,山中因树密雾浓,水汽冉冉升自谷底涧间,蒸腾婀娜,幻化无常,形成白绸缎状从峭壁中陡山石上飘飘悠悠,百态千姿;而白云也来凑凑热闹,时而跟着并不浓烈的阳光赛跑,时而变化各异的形态,奔马状的,飞鸟状的,还有似乎没来得及合群的一丝一带的。有时候,穿破气雾的一缕阳光,照射在飘游的蘑菇云雾团,霎时五色光彩四射,绚丽、优雅、神幻之极美得令人无法言喻。

  近看,更是别有一番的风味!静美的山村,尽在恬淡的朝晖之下,尽在山岚飘绕着的绿毯般的林木包围之中,忽现几缕袅袅升起的靛蓝色饮烟,静谧里显得尤其雅致、淡然,俨然不失温情,不失柔意。炊烟与霭雾,轻柔如丝,随微风缓缓扭动,又慢慢扩散开去,弥漫于白墙黛瓦之上,弥漫于清丽的山野间,透逸、灵动。而此时村后的山色越浓,越发有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不同于月白,更不同于黛蓝,却是一种富于诗情画意、朦胧婉约又浪漫的色彩,是一种自然清新到雅俗共赏的绝美。

  山如泼墨,林如绿浴。若是要真正看到双尖山脉的峰峦逶迤和其万方仪容、万千气象,得等阳光完全普照之时,不然,你很难看见那一层淡淡的氤氲之息在远山那一种峻峭峥嵘。这山,这水,竟然连树林也倾情烘托着山峰,而山峰又以峻熙嶷然之势呼应着林带,相互之间的默契、和谐,既相得益彰,又相辅相成。

  山岚袅袅,炊烟婷婷,吸引着我的眼球,兴奋着我的神经,牵动着我的思绪,但所憾如今山村的炊烟已很少见,所憾源于现代生活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电气化、燃气化,随之让传统的柴火灶台几乎完全消失了,好在那缕缕炊烟于儿时起就已烙进心海。因此,我又有了遐想的蓝本,任凭思绪在陶醉中久久不能平静,在自我参悟中超然起伏于心间,接受着回归原始的自然魅力,让人宛如置身于瑶琳仙境之中。

  沿着山势往上瞧,近山与远山色彩不同,幽黛不一,轮廓浑沌的程度浅隐深现。只有飘动的山岚、霭雾交织一起,一团团、一缕缕、一抹抹、高高低低,形态各异,恬然地游动,安祥地来回,向山际深处延伸,把崇山峻岭笼罩着只露出山尖的影子,勾勒出一幅幅旖旎风光,鲜活,神韵。

  从长塘徐村往东约一公里处的艅艎岭山脚,有个叫艅艎岭路亭。这里原先是一条连接兰溪和义乌的千年古道,过往路亭的人很多,不管是政客商贾,读书的、赶脚的、农田干活的,都要在这里憩息。这个路亭是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造的。《金邑七峰徐氏宗谱》详载:“浙江提督王某给匾‘节荗松筠’,以扬旌其节孝,亦卓卓可传;时士绅欲为之呈举,有司祥请建坊。吴氏安人以为建坊旌表糜费,度支,不过荣耀一身,盍创路亭为行役、力田者憩息避雨之区,则较胜于坊表多矣。二子承顺母命,建石亭于艅艎岭之麓,后世皆感德焉。”

  艅艎岭路亭占地面积55平方米,长10多米,宽5米。里面有22根柱子,其中8根是圆形木柱,外围则是为了避免被雨淋日晒腐烂而采用14根青石柱子。因古道湮废,路亭也年久失修,其亭后有几处坍塌,徐始生嫡亲裔孙徐作富先生等人于2010年进行修缮,并在亭内立有重修路亭石碑,详细记载着关于重修该亭的相关事迹,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艅艎岭古道崎岖陕窄,翻山越岭,沿山势而渐渐形成道路。如果说古道是安静的,艅艎岭路亭则是永不老去的一座历史丰碑。古道虽然已经无人光顾了,路亭却依旧耸立,古风盎然。它所承载着不仅仅是斑斑点点的历史沧桑,记录着永古不朽的义举和故事。

  以前,并没有像现代这样的公路宽敞平坦,除了艅艎岭古道、古亭,令长塘徐村的人引以为豪的,有座宋文昭墓。都说长塘徐村是风水宝地并不为过,这不,你沿着艅艎岭古道距路亭仅数百米,便可以看到明初时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父亲宋文昭坟墓。据史料记载,宋濂始祖为宋宪,唐时自京兆迁吴兴,继迁婺州潜溪,父故卜地安于艅艎岭,宋濂乃始居浦江。宋濂曾与明朝时期的刘基和高启并列的诗文三大家,难怪有七峰邑地“北枕七峰,南蹬长塘水“的千古之说。

  千载古道悠悠,斗转星移,虽已物是人非,但穿行于古道上又有另一番的惬意恬然……满目绿树浓荫,古道两旁的灌木丛中,野花星星点点,有浓密的,也有稀疏的;鸟儿穿梭于树林间,传来清脆的啭啁声,似乎惊落了沉浸在清晨里还做着睡梦的落珠,轻轻滴落在温湿的泥土上,无声而悄然。

  编辑:胡城璐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