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综合要闻
“改革开放40年看金华” 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金东
农村垃圾分类深化提升 助力全域美丽升级
2018-10-17 10:46:01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赵梦飞

  近日,“践行金华精神、打赢九场硬仗”暨“改革开放40周年看金华”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金东,金报集团、金华电视台、浙报集团金华分社等媒体派出10余名记者组成采访团,共同聚焦金东深化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感受农村垃圾分类“党建+社会治理”的“金东模式”。

  治乱治脏

  党员带头打造“无蝇村”

  采访团一行来到农村垃圾分类“明星村”江东镇六角塘村,这里是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学习典型。央视先后7次报道了该村垃圾分类工作,吸引了全国30多个省份1500余批考察团前来取经。

  走在六角塘村内,路面上看不到一点垃圾,每户人家门前都摆放着两只垃圾桶,一只放可腐烂垃圾,一只放不可腐烂垃圾,随便翻开一只垃圾桶,可以看到垃圾都已经分类放好。

  六角塘村的华丽变身早在2014年就已开始。那会儿,村庄环境差,村民们对卫生也不重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也较为突出。“我是村干部,也是党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带头示范。”村支书楼根洪以身作则,在全村上下还在犹豫观望的时候,毫不犹豫主动拆除了自家占地1500平方米的临时厂房。

  大力度整治环境之时,正值全区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六角塘村民上下齐心,鼓励农户在家按“会烂”“不会烂”对垃圾初次分类,再由村里聘请的垃圾分拣员二次分类,再分可卖、不可卖,前者交给供销社,后者进垃圾堆放房。垃圾分类制度很快在村上落地生根。金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党的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展出后,沙盘模型落户在了六角塘村。

  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则是金东探索对户考核模式的一大利器,利用“互联网+”技术,确保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和精准化。去年7月,金东区在六角塘村和杨川村推出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试运行,结合网格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在每户门前设公示牌,标明农户姓名、户人口数及联系党员姓名,巡检员按好、中、差分类,录入智能化垃圾分类考核管理系统,并分别用绿、黄、红三色进行标志公示,实现村对户精细化管理。今年6月底,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已在全区推广使用。

  二次分类

  破解垃圾围村顽疾

  随着农村垃圾分类不断深入,对垃圾处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2014年,金东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二分法’,即分为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垃圾两种,可腐烂的就地堆肥,用于还田增肥和制作环保酵素;不可腐烂的集中外运。可回收垃圾由废品收购站有偿回收;各个村设置有害垃圾统一回收点;其他垃圾则集中外运,统一填埋或焚烧。村里产生的垃圾经农户一次分拣后,保洁员还要二次分拣、分类处理。”区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徐旭升说。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减量,堆肥则是促成垃圾减量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占农村生活垃圾总量七成、“会烂”的有机垃圾得以有效利用?广泛分布在乡村的堆肥房可谓是强有力的“转化系统”。

  “在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过程中,终端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据区农办工作人员介绍,金东以就近、节俭的原则,采取“1+X”模式配套建设封闭式太阳能垃圾减量处理房,即以服务人数计算,500人以下村庄,按“1+2”建设(1代表不可腐烂垃圾房数,2代表沤肥房数),500至1000人按“1+3”建设,1000人以上则按“1+4”建设,鼓励“多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以提高设施利用率。

  通过“一村一建”“多村联建”等方式,如今,金东已经为442个村庄配备了305座太阳能垃圾减量处理房,实现了全区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原来大部分村庄垃圾外运每天一次,现在延长为半个月或一个月一次,一年可减少垃圾6万吨。

  编辑:胡城璐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