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位于金义都市新区网络经济学院的创业孵化园内一派繁忙景象,一大堆待发货物正在赶忙筹备。在哐哐的键盘声中,“一哥”翁毓龙正与团队伙伴们忙着清点、检查商品,以便货物能及实到达顾客手中。仅在校3年,翁毓龙便凭借敢打敢拼的精神,建立自己的小团队,规范公司制度,开发设计产品,于今年成功创下月平均营业额150多万元的成绩。他说,希望现在能反哺学校,帮助更多在校创业者。

一波三折 终得事业第一桶金
出生在嘉兴的95后小伙翁毓龙现为金华创启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主要在各电商平台销售各类文具,团队成员共25人,年营业额达1800多万元。
能有这样的成绩多亏了他的爱好和能吃苦的精神。早在高中时期,翁毓龙便从阿里巴巴获得进货渠道,转卖给周边朋友同学,以挣零用钱。久而久之,他对电子商务产生了浓厚兴趣。2014年,翁毓龙将电子商务视为创业渠道,考入网络经济学院,除了学习,其他时间都忙着探索自己的创业之道,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但或许因为年轻缺少经验,加上有些急功近利,失败事例时有发生。
“我记得刚进学校没多久,便琢磨着开一家网店。”翁毓龙介绍,当时他根本不懂得数据分析,也没有销售群体,随意购置了几千元的玩具商品,送到实体店内销售。最终,1000件玩具仅销售了1件,最后只能以送人、充当赠品的方式处理商品。
经此一役,翁毓龙把眼光转移到当时火热的“O2O”平台上。他加入了一个校外团队,希望通过“O2O”的经营模式取得销售成功。虽然,他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跑商家,最终以失败告终。时隔几个月,同样的原因使他再一次尝到了失败教训。
翁毓龙总结三次教训后,脚踏实地地在网上耐心特色销售平台,重新谋划经营方向与模式。2016年初,翁毓龙与室友在“速卖通”平台上顺利开张,销售玩具、文具,其中最主要的业务是小贴纸,每月赚到了2000多元,得到了自己事业的第一桶金。

以“速卖通”为基础 团队雏形初现
为什么选择“速卖通”而不是时下大热的淘宝?“首先,当时的‘速卖通’是一个新晋平台,不需要入驻费,竞争力小,适合刚创业的学生;其次,在淘宝上做文章,就以当时的实力而言,既没有产品竞争力,也不具备推广上的资金实力。”翁毓龙说,所以在那段时间,他们卯足劲头在店铺上架商品,做得好的时候,类目前20页都有他们的产品。
长时间的销售让翁毓龙发现贴纸的销量最高,立马主攻各种创意型、漫画型的贴纸样式,销售到欧美地区和俄罗斯等国家,每天的订单量为500单左右。同年“双十一”当天共成交5500单,折合人民币近15万元。
当时的创启网商共有7人,3个是合伙人,4个是兼职学生。想法独到且很有执行力是工作伙伴对他的评价。销量逐渐上升,并没有让翁毓龙停止脚步,反而着眼公司的长远发展,自主设计贴纸产品,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一口气设计了15套、近500个图案,然后从市场效应中筛选出3套贴纸图案进行销售。”翁毓龙说,其后的一段时间,他把销售主体转向国内,并以“速卖通”为基础向淘宝、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平台发展。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虽然团队成员时有变动,但正是伴随阵痛,企业寻到了解决办法,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17年,翁毓龙从金义网络经济学院毕业时,已经解决了一般年轻人发愁的车房问题。

文化反哺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
目前,翁毓龙团队人数增至25人,1个平台5家商铺扩展为5个平台20个商铺,货仓也由原先的1个变为10个。他说,公司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帮助。
“2015年10月,我有过两件喜事,一是企业注册成功,第二便是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园的申请获得通过。”翁毓龙说,这几年每当公司遇到困难都有学校和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为了表达我对学校的感谢,接下来,我将会招募部分在校创业学生,帮助他们在公司进行内部创业。”
为此,他制定了一项制度——申请人在加入店铺一段时间后申请考核,考核店铺如果在两三个月里能达到指定指标,便可自动升级为店铺合伙人,享有30%的分红。如此一来,既可以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中学习,其后更可以在他所搭建的平台下发展。
现在,金华创启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了学校创业团队中的佼佼者,许多学弟学妹不仅前来取经,还参与到了其中。合伙人胡钢卉告诉记者,也没想到自己也能在校创业,父母很开心也很支持。2016级在校生黄有辉告诉记者,入职1年来,月分红有1万余元。学生们所获得的也正是翁毓龙所希望的。
对于未来,翁毓龙也有自己的一番打算:继续关注更多平台的经营模式,在销售渠道上创新,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
编辑:胡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