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综合新闻
唱响新时代的奋进之歌
——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巡礼
2018-12-05 14:35:08来源: 今日金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五年来,金东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大力构建“大宣传”格局,着力讲好金东故事、传播金东好声音,围绕时代主旋律,奏响了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精神文明合奏曲,开启了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征程,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金东是金义都市区建设最具潜力和前景的主战场,在推进金义一体化、建设现代化都市区中占据重要位置。肩负这一时代重任,理论宣讲的学习热潮,让理想信念的种子焕发出金东特色的勃勃生机;内外宣传战鼓紧擂,为金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新时代金华精神大讨论大学习,凝聚起永远奋斗、不断开拓的精神力量;群众文艺异彩纷呈,农村文化礼堂构成红色网络,让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传承;身边最美人物的感人言行,让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创新载体政治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金东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贯穿始终,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省市区重点工作,当理论学习的“排头兵”,做善于学习的“模范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一堂一学”坚持多年不间断。自2010年开设以来,“金东大讲堂”已举办了89期,先后邀请近70位专家学者教授和各级领导干部作专题讲座。突出执政理念和新知识的传授引导,“金东大讲堂”和“周一夜学”固化成金东特有的学习长效机制。

  基层理论宣讲巧打“文艺牌”。以“乡语叙乡情”的形式每月定期开展自编自演类的草根文化活动专场,其中“金东根旺说新闻”文艺宣讲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在全区开展各类文艺宣讲300余场,受众达2万余人次,被评为全省理论宣讲优秀品牌,2017年入选省基层宣传文化“三贴近”案例。同时每年举办微型党课比赛,以小切口宣讲身边典型。2017年又探索“党课+文艺”微型党课宣讲新模式,给全区党员干部带来全新体验和精神洗礼。

  锐意改革新闻舆论阵地焕发活力

  面对媒体发展一日千里、不进则退的现实,金东区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2015年11月,“四金融合”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一报(《今日金东》)、一网(金东新闻网)、一端(掌上金东移动客户端)、两微(金东发布、更金东微信公众号)和电视《金东新闻》全媒体传播格局形成。今年5月2日,在全市县(市、区)新闻单位中首家建成“中央厨房”,区融媒体中心正式启用,新闻采编进入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时代,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能力同步提升。

  五年来,金东区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和平台,传播能力不断加强,讲故事水平持续提高,高层次主流媒体亮相频率大幅提升,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关于金东的报道在数量、质量和形式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居家养老、垃圾分类、区域党建、艾青诗歌节、施光南音乐节以及产自金东的物产、景点、非遗等45次登上《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今年4月2日中央一套《焦点访谈》播出的《垃圾分类减量变宝》是金东区近三年来第二次上《焦点访谈》,4月25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头条播出的《浙江:小处着手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是金东区首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头条。

  全民动员精神文明建设加码推进

  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制定《金东区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全市首创区领导联系社区创建工作模式,落实了“四区一道”党建+创建工作制度、美丽大姐志愿服务、对标作战销号和“两代表一委员”助力等系列举措,全面深化“心连心共创建”工作落实,实现文明出行劝导等“包街”工作日日清、机关干部周末“联社”工作周周见、创建“难点”月月商。

  大力培育文明细胞。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促进移风易俗,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目前,金东区有省级文明单位10家、市级文明单位86家,省级文明镇3个、市级文明镇1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11个、市级文明村61个。

  强化榜样引领力量。广泛开展“金华好人”“浙江好人”等道德模范的选树、评选和推介活动,不断壮大“好人”矩阵。2017年起推出“寻找身边的感动”暨“金东区文明风尚奖”评选表彰活动,深入挖掘身边典型,在各行各业塑造一批“道德标杆”,激发群众崇德向善“热效应”。截至目前,已涌现了8位浙江好人、46位金华好人、9位金华市道德模范。将好人“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文化礼堂”等作为传播正能量的载体,由榜样人物讲述好人故事,三年来依托“文化礼堂”“积道讲堂”、区内各高校及中小学开展好人事迹巡回报告会、好人事迹宣讲共计600多场。

  强化引领

  新时代金华精神宣传贯彻如火如荼

  全员讨论,促新时代金华精神入脑入心。区四套班子、各乡镇(街道)、区机关各部门、各村级党支部上下联动,利用主题党日、专题学习会对照三个问题强化担当意识。紧紧围绕省委书记车俊提出的“六问”,市委书记陈龙提出的“五个如何”及对金东干部提出的“三思”,通过“每周一夜学、每月一讲堂,年初一方案、年末一通报”的形式不断强化全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同时在全区范围内联合开展“凝心聚力新时代,实干担当新作为”年轻干部演讲比赛;组织“我承诺、我践行”系列专题党课,各部门微信工作群、公众号广泛推送新时代金华精神大讨论大学习活动内容;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如何弘扬和践行新时代金华精神,作出承诺、付诸行动。

  有效宣传,促新时代金华精神深入人心。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平台和技术优势,《今日金东》在头版开设“践行金华精神打赢九场硬战”“新时代金华精神典型人物”等专栏,目前已刊发相关专版和稿件50余篇,“两微一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推送,共推出相关报道120余篇。此外,以优化全区范围内的公益广告为契机,完成各类公益墙绘8000余立方米,各类公益广告7000余处,主题巡演200余场。

  突出特色

  文化品牌深度亮化工程深入实施

  借助艾青、施光南等名人效应,引进优质资源,激发基层文化活力,乘风聚力打造的名人文化“名片”越来越亮。

  2015年是施光南诞辰75周年、逝世25周年,金东区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施光南音乐节系列活动,首次承办了省级群众性音乐大型赛事——浙江省第十四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参赛队伍、人数创历史最高。2017年施光南骨灰回归故里,音乐大咖云集掀起“光南热”,新闻点击量超1600万,新闻直播观看人次达456万人次。

  2015年举办“同吟艾青诗”系列活动,通过网上网下共演“缅怀艾青”微诗剧、业内业余共比“我爱这土地”作品、区内区外共赞“下一个艾青”候选等活动,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被评为全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贴近”优秀案例。2016年举办首届国字头艾青诗歌节,社会上广受关注,掀起全民诗歌热。今年第二届艾青诗歌节,中央、省、市和境外新闻媒体持续播报,中央媒体推出报道20余篇,省市媒体120余篇,网络推广曝光量超1.4亿,新闻点击量近3000万,视频播放量750万。新浪微博#中国艾青诗歌节#话题阅读人数超800万人次。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13家境外主流新闻网站也对活动予以关注报道。

  均衡普惠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持续扩容

  充分利用老祠堂、村级闲置房产等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增强文化辐射力和带动力为导向,通过美丽乡村文化礼堂示范群建设培育乡土文化文明示范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挖掘村庄文化特色,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的格局。149家农村文化礼堂、30座光南大舞台,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围绕“希望田野美丽金东”总目标,以文化礼堂为主阵地,结合“我们的节日”,制定下发《金东区文化礼堂服务菜单》,整合文化馆、文联各协会、乡音宣讲团、机关干部志愿宣讲队等单位资源,推出菜单式配送服务,目前开展了800多场次主题宣传系列活动,12个乡镇(街道)、近50个部门单位、300余个村共200余万人次参与其中。

  立足原创

  文艺精品培育创优工程亮点纷呈

  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月一品”的形式,推出“一月一品、两美金东”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努力创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路径化、项目化和工程化。截至目前,全区共举办500多场次包含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各类赛事等“一月一品”活动,真正实现了月月花开放、季季景不同,全力打造“两美金东·月开月红”特色宣传活动品牌。

  为了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鼓励各乡镇(街道)通过规范民间艺术团体、组织艺术技巧培训等措施,带动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进一步强化文艺队伍建设,打造文化金东特色品牌,形成了集引导、组织、管理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活动促宣传、强氛围、练队伍,制定金东区文艺人才培养“六青计划”,从人才引进、本土人才培养、精品文化创作等方面进行探索,推进文艺繁荣发展。

  11月3日,大型现实题材原创歌剧《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杭州首演,这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精品创作,先后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省文化厅“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作品展演”剧目等重点扶持剧目。截至目前,金东区多个演出节目获得国家级荣誉,村歌、排舞、民间手工艺等文化礼堂选送的节目多次夺得省级金奖。

   编辑:胡赣昌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