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平坦的村道,潺潺的溪水,清新的微风吹动树叶沙沙,绿的是树,黄的是稻,深秋的溪头村,呈现出一幅秀丽的山乡风景。曹宅镇溪头村用一年半的时间,从一个远近闻名的“后进村”摇身一变成了“先进村”。团结和奉献,是引发蜕变的核心因素。
花小钱办大事 美丽村庄处处有巧思
去年4月,村(社)换届过后,新的村两委干部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把。“一个村,班子成员一定要团结,上任第一天大家就齐心协力扫了一天的地。当天晚上,我问大家能坚持多久,大家都表示可以一直坚持,立下了‘军令状’后,大家就坚持到了今天。”村支书陈分明说,“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改不了,地一定要变。”
连续一个月,村两委都在村里扫地,帮助村民整理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渐渐地,从不理解到理解,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这场环境大整治中来。除了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村两委白天干活,晚上开会研究村子的发展方向,常常开会到凌晨。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曹宅镇溪头村村庄规划(2017——2030)》出炉。规划里,溪头村将来会变成一个大花园。“让村民们在花园里生活是我们许下的承诺。”陈分明表示,村民们虽说支持村干部的工作,但对规划并不完全相信,大家觉得村子不可能变得那么美。
但村两委一点一点的努力让溪头村的发展方向慢慢变得清晰可见,花小钱办大事,是他们的发展理念。跨过了去年“干干净净”的目标,今年的目标是“漂漂亮亮”。于是,村里造起了枯山水景观,这可是村里的一大特色亮点,里面的景观全都是用枯死了的樟树树桩打造而成的,旁边铺上了白色的石头,中间用水泥厂里废弃的水泥板铺成一条不规则小路。“这样打造的景观又有特色,成本又很低,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陈分明的话在村里各处都可以得到印证,一个转角就是一个巧思。
整个村里看不到一条阴沟,每条阴沟上方都用花草覆盖,既装点了环境,又去除了阴沟里散发的气味;村里各处植物很多,铁角蕨、夜来香、臭草等等,颜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功效就是驱蚊虫;娱乐设施旁边摆着的轮胎,是之前开挖掘机的师傅留在村里的,涂上颜料摆在拐角处,又美观,又能防止孩子们玩耍时发生碰撞。
劲往一处使 村两委一心干好民心工程
“村里的环境美是民生工程,我们更要干好的是民心工程。”村两委又开始为救活村里的古樟树而努力,要留住乡愁。
村里有一棵樟树已经有670多年历史了,之前一直濒临枯死的状态,现如今已经恢复了它生机勃勃的样子。“我们把水泥地挖开,发现樟树下面的根,由于没有新鲜空气大部分都死了,现在,我们在樟树的四周都埋下了通风孔,老人小孩都喜欢到这棵树下走一走,虽然工程量大,但是很值得。”陈分明告诉记者,为了这棵树,除了自己垫资10万元以外,每位村两委成员都垫付了2万元,大家都是决心要把村里的大小事情做好的。
去年汛期,村里的农田都没有被淹,这与村里的联防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支联防队就是由村两委组成的,他们在河里没日没夜地守了3天。说起这3天,村委陈文权感触良多:“那时水流得很急,上游不停有漂浮物往下游漂,如果不及时打捞会让河道受堵,大家一起到河里打捞漂浮物,到了饭点就轮流到陈书记家吃饭,嫂子给做饭。到了夜里,嫂子还会给我们送夜宵,那时候虽然累,但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这是特殊时期里建立起的“革命友谊”,在日常的村庄建设中,村两委的身影也是随处可见。12月4日,村里的生态洗衣房正在建设,陈文权也在那帮忙,他表示:“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我可以帮忙递递砖头,打打下手,也能为加快进度做点事情,不止我,我们别的村两委只要有空都会过来帮忙。”
积极探索实践 要让村庄发展可持续
团结的村子是有战斗力的,除了村两委外,村里老人组成的义务卫生监督队和妇女执委组成的队伍每天义务轮流检查垃圾分类。村里不仅环境变美了,气氛也愈加融洽。
陈分明一直有这样的想法,环境美是靠打扫出来的,但要让环境一直美下去是要靠注入新鲜血液的,有扎实的经济基础,才能让村庄发展可持续。
“我刚接手村支书工作时,那时村里欠债3万多元。村里流转了130多亩土地用于出租,每年多了10多万元的租金。”陈分明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村里将努力与万达广场等共建单位达成合作,将村里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多平台销售出去。
除了经济基础,陈分明还关注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村民广场的石头上写了‘思源’二字,我希望村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不忘本。此外,我们和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合作,邀请他们的教授来开设国学讲堂,每年两次,主要讲述父母、夫妻、邻里等各方面的相处之道,村民们的积极性很高。另外,我们还预备建设一个国学园,目前土地清表已经完成。”他说。
村两委的努力,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村民曹苏仙说:“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出去我都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是溪头村的人。”
如今,溪头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庄大花园已经初见雏形。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正在进行,溪头村也要与其他几个村进行合并。但溪头村的发展正如村办公大楼前蜿蜒向上的景观小品,前路也许崎岖,但发展方向永远向上。
编辑:徐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