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阅读影评
松溪岭下的朱熹印记
2018-12-26 09:29:31来源: 今日金东 朱永健

  

  岭下镇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15公里处,因南与武义县接壤,自古为金华南大门,金华到温州的老路自古途径岭下朱。坡阳古街自古为浙东与浙南的官道及贸易通道,曾是贸易中心和物资中转站,经久不衰,所以方圆几十公里百姓都知晓岭下朱的名气。

  与老金华人谈起岭下镇,必然会提起岭下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岭下乡与石桥乡合并之前,岭下朱村是当地最大的村,且朱氏人口最多,所以一谈到岭下必然提到岭下朱也就情理之中了。且岭下朱村周边的后方村(今岭一村)、诗后山村、日辉路村、彭村、柿树塘村等多村基本都是以朱姓为主,且朱氏人口占全镇人口比例也最大。

  岭下镇当地朱姓是从何而来,朱熹后裔?朱元璋后裔?可能历史上朱元璋与朱熹比较有名,加之宗谱隐匿无踪,因此成为村民茶余饭后坊间经常谈论到的。以前当地的文化意识不强,所以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也未更加深入,经过最近几年的文化建设,朱氏祖源之谜也渐渐地清晰起来,朱氏宗谱重新进入大家的视线。尚存的一部《松溪朱氏宗谱》解开了当地很多的未解之谜。

  翻开《松溪朱氏宗谱》,一段段尘封的历史逐渐清晰,据宗谱记载,金华松溪岭下之始迁祖为千七公,千七公为朱熹第九世孙,任提举司,先居金邑履正坊,后因避元末兵燹迁居松溪祝家湾,葬诗后山村凤凰山,生有六子,第三子思温,迁居岭下横山沿,合葬杨埠塘角,后裔主要在岭下朱、雅桑园村;第四子道直,后裔分布在塘雅镇横塘村与雅河村;第五子道谅,后裔分布在日辉路村、彭村、里蒋、赤松朱家与双门等地;第六子廷芳,后裔分布在桥头陆村、潭头、潭头滩、诗后山村等地。

  松溪岭下朱氏自古以“紫阳后裔”“道学名门”自居,兰江邵屺在《松溪古族》诗中就谈到当地是“风淳俗茂古名乡,家学犹然溯紫阳”。当地文化也曾一度繁荣,《朱氏宗谱》开篇谱序便是由翰林院庶吉士章懋撰写,章懋为成化年间“翰林四谏”之一,编撰现存兰溪最早的方志《兰溪县志》;第二篇谱序由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新建伯王守仁书写,在谱序中称与松溪朱氏是世交,请其作序不敢推辞;金华名士黄溍,宋濂等题过诗;状元唐汝揖,状元缪彤题过像赞;状元朱秋魁题过传记等等,金华历代名家与岭下当地基本有渊源,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谈到岭下朱,不得不提“考亭衍绪”。“考亭衍绪”位于岭下朱前园路50号古宅石门上部的古砖雕刻字,48号石门上端也有类似内容的四字,待以后将其覆盖的石灰洗落,就能知道内容了。“考亭衍绪”中的考亭来自朱熹,考亭系朱熹晚年著述讲学之地,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考亭书院是南宋时全国最有影响的书院之一。《松溪朱氏宗谱》也存有《考亭书院》一诗,中有诗句“讲明绝学继孔孟,岂徒乐志潜林郊;宣圣暮年息环辙,归与兴叹情难抛”,还有康熙年间族人朱时化写岭下当地《紫阳书堂》中有“休誇韦相筮中经,家学心源接考亭”等诗句,足以表明松溪岭下当地自从元朝末年迁居以来一直是朱熹后裔聚居之地。

  岭下朱往东三公里处有一常乐寺,寺东原有一王氏墓庵,常乐寺依然还在,墓庵已在动乱时期拆除。根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显谟阁学士左宣奉大夫王师心墓,县东惠日乡常乐寺之东,原汪应辰撰墓志”,县志同时记载“祖谦丁父夏归,熹亦至,相与讲学于丽泽之会,熹为庄敏王师心书墓志丹”。查阅县志和王师心后裔珍藏的宗谱得知,朱熹在淳熙十五年不仅为王师心撰写墓志铭,题像赞,还亲自为王师心书写神道碑并题额,只因王师心是朱熹的表叔,关系甚好。常乐寺也曾在金瓯官道附近,想必朱熹当年在往返金华丽泽书院与永康五峰书院之间讲学,也曾多次岭下当地驻足停歇吧!

  岭下镇包村有一处朱熹题字的磨崖石刻,为“石龙头”三字。根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石龙头题字,无岁月,磨崖正书,在今县南金武交界处,石壁相传朱子书”。离包村交界的武义王路头村(松溪朱氏宗谱称黄垅头村),至今仍有一支朱熹后裔聚居于此,由松溪朱氏迁居而来。

编辑:胡城璐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