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人文民俗
深挖文化遗存 弘扬人文精神
金东精心打造主题收藏馆
2019-06-20 08:44:54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赵梦飞 陈阵/文 王毅琳 傅颖川/摄

  今年以来,金东区大力实施“人文富区”战略,结合“金东人文精神”大讨论,深入开展“金东记忆”工程,不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在今年打造的10处私人收藏馆中,岭下镇的电影主题馆、衡庐民艺展示馆以及塘雅风情馆等6处均已对外开放。这些私人收藏馆,在今后将朝着成为民间主题博物馆的方向努力。

   岁月流金老街上的电影记忆

  “啪”房间里亮起一束光;“哒哒哒……”一台“长江”牌老式放映机开始慢慢转动起来;音乐响起,《向阳院的故事》开始放映……在岭下镇岭五村坡阳老街上,有一家时光影吧,共收藏着400多部老电影。在影吧内的一面墙上,挂着许多记忆中的老片子。“1905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2006年中国胶片电影时代结束,正好百年。”影吧的主人陈国庆说。《苦茶花》《渡江侦察记》《小八路》《洪湖赤卫队》《英雄儿女》……陈国庆提到每部片子,都神采飞扬。

  有一天,陈国庆来到坡阳老街,就不想再离开了,想起家中收藏的两百多部老电影,似乎没有比这里更适合存放这些记忆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陈国庆说,想要将自己关于中国胶片电影的百年记忆,分享给更多的人。恰巧,好友陈建成也是胶片电影发烧友,俩人一合计,搬出了家中保存完好的放映机以及400多部老电影,简单收拾了老宅,就开了这家影吧。他们还给影吧取了个很有味道的名儿——“旧老儿”。

  影吧里的这台“长江”牌放映机产自南京电影机械厂,陈国庆说,当时收来只花了两百多元,可维修花了不少功夫,经过不断调试,放映机才能正常放映。“放映机集合机械、光学、电子和化学技术,安装起来真是技术活。”陈国庆边说边摆弄起来,抬出存放在铁皮箱里的胶卷,一手拿着胶卷,一手将胶卷穿过放映机上的线路。随后,在这千年古巷内,富有年代感的音乐、熟悉的故事缓缓地播出,仿佛这一切就该发生在这里。

   竹影留艺文艺的完美诠释

  距影吧几步之遥的衡庐民俗文化馆里,同样珍藏着许多“老物件儿”。竹篮、竹箱、文房用品、竹编茶具、漆竹圆盆……一件件集竹的实质、竹的时令于一体的竹编艺术品陈列其中,在光的投射、影的衬托下,每一个艺术品都显得精致,将这门指尖艺术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每一件竹编作品都满载着人文情怀,记录着历史变迁中普通人生活里的美感。”衡庐民俗文化馆馆长潘海雷谈起这些竹编作品,就仿佛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在他的眼里,竹编不止是一件商品,它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像我这样的民间收藏家还有很多,很多人也愿意拿出自己的藏品进行展览,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很好的平台。”潘海雷告诉记者,这些年悉心收集,他已经有着超过5000件的藏品。除了竹编外,他收藏的花格门窗、老家具、文房四宝等都会在这里一一呈现。

  挖掘文化潜力,丰富文化产品,扩大文化供给,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是“金东记忆”工程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像潘海雷这样的民间收藏家,是金东文化资源里的富矿。建立一批民办博物馆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尝试,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的积极探索,不仅让更多人可以共享文化资源,而且丰富了文旅融合的业态需求,促进了地方人气的提升、经济的发展。

   婺剧传承谋划建设主题馆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澧浦镇的郑店村与婺剧有着不解之缘。郑店人早在1953年就组建起了郑店剧团,当时有三成的人都曾上台演出过。只是那时的演员都是男的,因此也流传着“锣是铜,花旦是雄”这样一句俗话。到了1957年,剧团里有了女演员,才打破了这句话。直到现在,郑店“田园欢民乐团”依旧活跃在民间舞台的第一线,为乡邻带来许许多多的精彩演出。

  目前,为了更好地传承婺剧文化,该村也在谋划建立郑店婺剧非遗主题馆,展示60多年来婺剧在这个小村中的历史印记。马文升是郑店剧团的老团长,他领着我们一起看了看那些“老物件儿”。

  “黄靠是给黄忠、杨令公这种武将穿的,水红莽是驸马、状元的穿戴。”墙壁上,一件件挂着的剧服都是郑店剧团曾经使用过的服饰,伴随着他们经历过一场场的“大戏”;另一边梨花、先锋、二胡、徽胡、笛子、大锣、大钹、小钹等也都是婺剧声乐里必不可少的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剧团成长的点点滴滴。现在,婺剧非遗主题馆还在前期谋划当中。

  “我们梦想有一天,走进主题馆里,五彩脸谱生动传神,金银线织就的戏服闪闪发光,耳边传来《花头台》的唱段,让人听着就能入戏。”马文升憧憬着。

   文化“五馆”有故事也有情怀

  行走在澧浦镇蒲塘村,古建新居杂合,恍如穿越古今。村里的古建筑,大多结合了徽州与婺州风格,楼屋随地势而走、道路高低曲折,厅堂相连、弄堂狭窄,穿村走巷别有趣味。然而走进村内的文化礼堂却是另有一番风味。

  文化礼堂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作用,以王廷扬的十景诗廊和抗战时期金华一中在蒲塘办学的历史为引线,在原金华一中旧址内打造了文化展示集中地——“文化五馆”,即金一中校史馆、金一中在蒲塘,蒲塘学子馆、建筑馆以及蒋风儿童文学馆。其中,校史馆介绍金华一中建校过程,并陈列了金华一中数次搬迁到各地办学留下的珍贵照片,有建校以来的历任校长以及部分著名学子;“金一中在蒲塘”讲述了金华一中在蒲塘办学的经过;蒲塘建筑馆则保存着大量关于村内现存明清古建的老照片,每一张都使人回味无穷。

  “蒲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内依然保留着诸多古建筑和传统民居,有‘一祠一阁四寺四庙十堂楼’,除四寺四庙大部分已毁,其余大都尚存。”说起建立这“五馆”的初衷,蒲塘村村委徐苏莲告诉记者,随着蒲塘的名气越来越大,参观的队伍一波接着一波,为了让参观者对蒲塘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村两委便利用金华一中旧址打造了这样一个村庄文化集中地。

  在村支书王标明看来,“五馆”的建设,让村内积淀多年的文化得到挖掘、盘活。“以前谁也没有专门梳理过我们的村史,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家乡一无所知。”王标明表示,“五馆”让蒲塘的传统文化、发展经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编辑:张静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