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育发展模式,竞技体育、大众体育、校园体育三线并行,多点开花,促进我区体育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体育强区建设。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天气好的清晨,施光南音乐广场内,多支健身队伍相约而至,舞蹈爱好者跳起健身舞,身段轻盈;瑜珈爱好者配合着均匀的呼吸,完成一个个优雅动作;太极拳队伍中,武者气定神闲,一招一式行云流水。他们不分年龄,只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运动的乐趣。
“我早上经常来施光南音乐广场锻炼,有时也去慢跑,已经坚持了两年,感觉自己越来越精神了。”5月10日一大早,市民张女士拉着几名姐妹到广场上跳起了健身操。
每天晚饭后,赤松镇石下村文化礼堂附近的空地和篮球场是最热闹的地方。空地这头不少村民正在练习武术,篮球场上年轻人挥汗如雨,妇女跳广场舞,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尽情玩耍……夜幕下的石下村,灯光闪烁,人声鼎沸。
“我们差不多每天都要练习武术,一般每天锻炼2小时。”区武术协会石下村分会会长舒建南告诉记者,村民非常喜欢武术,目前石下村分会已经有30名会员。“练习武术,强身健体,许多会员还加入了村治安队,希望通过自己的
本领,保卫村庄安全。”
“赤松镇已有8个村庄成立了区武术协会分会,喜欢练习武术的群众越来越多。”区武协主席柳根成介绍,区武协于2001年成立,刚开始只有100多人,如今已有2000多名会员。据悉,除了原有的体育社会组织,我区去年新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健身操舞协会、拳击协会、排球协会、健身健美协会、孝顺镇健体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共6家体育社会组织,是我区建区以来成立单项体育社会组织最多的一年。
体育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一提到健身房,我们会想到高端、时尚、私教等关联词。而如今,我区在健身房前面加上“百姓”二字,使之变得惠大众、接地气。“百姓健身房开放后,我们可以天天去锻炼身体!”自从东孝街道雅芳埠村百姓健身房开始建设后,村民们非常期待。
雅芳埠村百姓健身房于今年年初建设完成,面积400平方米,乒乓球桌、动感单车、跑步机、力量综合训练器、高拉背训练器等体育器材种类丰富。“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百姓健身房规章制度制定、安排管理人员等工作,预计不久后正式开放。”雅芳埠村相关负责人金国营说。
针对群众健身需求日益多元化与大型体育场地建设不足的矛盾,我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场地,通过项目化推进、系统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其中,最受瞩目的是2022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马术场馆项目,该比赛场馆(马术馆)主体建筑已于5月9日全面结顶。
“综合楼、观赛楼、草料房和配套用房现已全部结顶。”项目现场负责人戴元相说,该项目进入墙体砌筑阶段,场馆用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室内马场、综合楼、配套用房、露天马场等工程,预计6月底完成装修及室外场地工程,7月启动体育专项调试。
近年来,我区全民健身组织更加健全、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健身指导更加普遍,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我区每年举办50人以上规模的区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40场以上,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均达100%,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93.5%。截至去年底,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4平方米,体育场地数量1597个,体育场地面积93.4万平方米。
走好竞技体育“精兵之路”
在近期结束的第十七届中国中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中,我区沙滩排球运动健儿大放异彩,高中组和初中组选手均勇夺全国季军。在历时7天的比赛中,金东沙排健儿们顽强拼搏,选送的8组参赛选手,有六组挺进全国十强,实现我区夺得2020年中国中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第4名后的又一历史性突破。
为打造竞技“体育强区”,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学校体育教育新模式,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体教融合,积极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以区少体校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阵地,加强青少年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为国家、省、市运动队和高校输送大批优秀运动员。近三年,全区共培养出一级运动员14名,安置省优秀退役运动员5名,引进省级优秀青少年运动员31名,涉及拳击、举重、摔跤、散打、柔道、射箭等多个项目;引进高水平教练员1名,一线体育教师获评省优质课一等奖1名,市优质课一等奖4名。
同时,我区全面优化竞技体育训练体系,打造现代化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强化日常基础训练,传承“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寒暑假集训传统,积极创造赛场练兵机会,提高全周期、精细化科学训练管理水平;发挥少体校与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学校与社会俱乐部合作优势,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家,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家,数量居全市第二。
编辑:黄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