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12日,在金东设区20周年和自贸区金义片区、金义新区建设一周年之际,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央媒和浙江日报、浙江之声、金华日报、金华广电、金华晚报等省、市媒体记者走进我区,近距离感受“和美金东、希望新城”的独特魅力,共同探寻20年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区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成绩。
金东人:既物质富裕,又精神富足
第一站,是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10日清晨,尽管天空下着雨,但丝毫没有影响记者们的兴致,大家先后参观了金都美地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食堂、小区内部设施、城改三期和四期。

作为我区首个城中村改造公寓式集中安置社区,金都美地社区主要安置一环内原横塘沿、叶宅、林头、黄泥山等9个城中村村民,因安置地段优越、大品牌参与代建和优质物业服务等被誉为城中村改造安置“金华样板”。近年来,我区以“将金都美地社区打造成精品标杆城市社区”为目标,先后成立社区党委班子,完善党群服务机制,建立红色网格、党课空间、党群服务中心和农耕文化园等服务和展示平台。其中,占地4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在全市规模最大,不仅有便民大厅、创业服务大厅,还有悦读吧、进出口超市,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让社区的城市生活日益精彩,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一开始到金都美地社区,我并不知道这是安置房,还误以为是一个高档小区。一路走来,小区环境、绿化都非常漂亮,很羡慕住在这里的金东百姓。”看着党群服务中心内居民们或看书、或排舞、或练形体、或唱歌……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让记者们羡慕不已。

“在这里我看到了共同富裕的雏形,或者是说未来发展的方向,居民不仅仅是物质富足,精神上更丰盈!”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记者蓝柳丹说,在实现“村改居”后,金东区还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作用,建设功能丰富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居民价值理念转变、就业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让居民在实现物质富裕的同时,精神层面也有了很好的提升,这对“村改居”社区来说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新华社国内部主任记者董瑞丰深有同感。籍贯金华的董瑞丰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此次回到家乡,他不禁感叹金东的发展太快了!“金东在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上完全不输一二线城市,甚至一些举措更创新、更接地气、更有智慧。”董瑞丰说,城中村安置房各个地方都有,但金东区并不是简单地“一置了之”,而是通过加强基层治理、创新服务等引导居民安居乐业,真正引领农民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这需要很高的管理智慧!”董瑞丰说。
如果说金地美地是社区1.0版本的话,那东湄未来科学城就是城市社区2.0版本。站在东湄未来科学城7楼观景台俯瞰整个科学城,首期1.84平方公里的面积规划了科创办公、综合服务、居住三大功能区,一座全生活链的城市正在崛起。
金华晚报要闻部记者陈月丹此前参加过东湄未来科学城项目开工仪式。“之前对东湄未来科学城有个大概了解,当俯瞰这片土地,感觉这里到处都是新气象,是一幅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充满了勃勃生机。金东未来可期!”

金东农村:既干净美丽,又安全有序
在澧浦镇前余村,干净整洁的村容环境、精致精美的村庄小品、独具特色的农家院落等给记者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引来多人围观。

当了解到前余村以打造“红韵之窗”为主题,“拆”字当头,腾出了建设空间,从“黄榜村”一跃成为全区“新城五创”十佳村后,记者们纷纷点赞。“非常震撼,没想到农村可以做到这么干净整洁!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生活环境是舒适宜人的,家家户户门口都有鲜花。”科技日报新闻部记者陆成宽说,他很羡慕金东区的老百姓。
在陆成宽看来,前余村整治村容村貌时并不是简单地推旧建新、整齐划一,而是有心留住乡愁,比如用不同寓意的3D绘画展现美丽乡村新风貌,展示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生活变迁史,花了很多心思。“在庭院设计中,前余村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巧妙地变废为宝,让村民家里的老旧物件发挥‘余热’,扮靓了美丽乡村,也点亮了村民的美好生活。”他说。

此后,一行人来到曹宅镇雅里村,先后参观了村文化礼堂、新时代金东村干部精神陈列馆、雅里知青文化馆、生态洗衣房,了解当地名人文化、乡土风情和美丽乡村建设。2003年,雅里村作为全区第一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通过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池塘清淤和安装路灯,村庄面貌由“脏、乱、差”转变为“水清、路平、灯明”,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点赞。近年来,雅里村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依托盆景长廊、果蔬产业园等产业基础,探索产业融合之路,形成“党建+农业+旅游”的乡村振兴示范模式。

平整干净的路面,绿植装扮的庭院,波光涟涟的池塘……记者们瞧见一个个漂亮的美丽庭院、一幢幢古朴典雅的建筑,不由拿出手机拍照。中国青年报记者陈茜对垃圾分类产生了兴趣,并随机采访了几位村民。陈茜说:“走了几个村,我观察到都没有垃圾乱丢的现象,近些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垃圾分类,但像金东区这样能每家每户都做到分类、人人都将分类意识铭记于心的不多,今天能看到这么美丽的村子,离不开村民和干部的共同努力。”

基层治理同样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在傅村镇傅三村,记者一行观看了“一村一警”介绍视频片,了解数字化改革向基层延伸带来的改变,并来到傅村镇派出所实地采访。当听到“村里365天24小时有警察‘住’着,村民报警,警察直接从村里出警,电话刚挂不久,警察已经赶到;村民办理户籍等公安业务,发一条微信、打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办理”后,记者们大为赞叹。

“金东区有想法、有办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董瑞丰说,金东让警力下沉,推进“一村一警”,打通了公安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大努力把消除治安隐患,最大程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引入社会力量和创新科技,创造性地给“一村一警”赋能,让基层工作者更上心,让广大群众更舒心,让上级部门更放心。
“‘一村一警’做得实在,好的东西不光是听干部说出来的,村民感受到的安全温暖才是最真实的。”董瑞丰说。
金东产业:既有传统,又有新兴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苗木之乡’金东区澧浦镇……”记者一行参观了澧浦花木城,各式花木郁郁葱葱让人目不暇接。更吸引记者眼球的是,在一个个隔间里,灯光开启、一排手机架起,工作人员正在如数家珍地展示着自家产品,卖力直播。

“苗木也可以通过直播间销售吗?一天能卖出多少产品?与线下相比线上有什么优势呢?”面对记者的问题,澧浦花木城负责人肖飞介绍,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释放巨大消费潜力,成为消费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去年以来澧浦花木城紧抓机遇,全面启动电商产业园基地项目,采用时下流行的电商销售方法,鼓励商户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免费提供网上交易实时信息,搭建推广平台,推动“线上+线下”“网络+实体”多形式销售,让花卉苗木卖得出、不愁卖。
“现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客流量不错,直播间每天都有订单。”主营花盆陶艺的商户吴益民说,手机直播操作也很简单,通过线上直播卖货,正好与实体形成互补,让产品随时都有人看、有人买。
苗木行业转型升级,只是金东区抓住数字化改革,助力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在金义综保区,记者一行走访参观了金义综保区里的中瑞众果仓、代塔京东仓、直购中心,更加直观地感受新时代下金东区脉搏跳动的节律。

据介绍,金义综保区内分为口岸作业区、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国际贸易区和综合服务区五大板块,连续三年实现进出口额翻一番,交出亮眼“成绩单”:截至7月1日园区进出口总额突破26亿美元,同比增长386.52%,连续三年实现进出口额翻一番;在全国14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中,排名从2020年的74位上升至57位,增幅居全国第17位。
金义综保区进口商品直购中心则是目前金华市最大、货品最全的进口商品购买中心,消费者只需要到店挑选付款,即可把商品带回家;还可通过采用“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方式在小程序商城购买,实现配送到家。
“金义新区、自贸区金义片区成立后,金义综保区犹如被激活了一样,数据相当抢眼,发展速度很快。”浙江日报金华分社运营中心副主任徐贤飞说,当前金东已经迈向了“三区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金义综保区亮眼的数据可看出金东全面新发展的态势正在显现,全面快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全面大发展的能量正在积蓄,金东大有希望、大有可为。
金义综保区服务周边县市区产业的举措也引起了浙江日报金华分社记者朱浙萍的兴趣。“金东周边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兰溪纺织品市场等专业市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金义综保区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发挥海公铁多式联运的优势,打造开放、高效、便捷的大宗商品集散地,有助于其真正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带动整个金华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朱浙萍说。
记者一行还来到了浙江省龙芯智慧产业园进行采访。作为全省唯一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园区由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科技孵化三个园区组成,是以通用芯片、基础软硬件、集成电路板、信息安全、物联网应用、智能工控设备研发设计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信创产业园。目前已招引"龙芯中科""清华同方""神州信息""中科曙光"等知名企业入驻,园区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当前,浙江省龙芯智慧产业园通过发挥"龙芯中科"的技术及生态链优势,优化科研机构创新资源,着力破解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推进信创产业前沿性技术研发,实现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全力打造“立足浙江、服务全国”的千亿级信息产业集群。
“站位非常高,打造龙芯智慧产业园非常具有前瞻性,这代表了信创未来的方向,将有力助推金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帅俊全说。
编辑: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