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这样的日子,曹宅镇岩后村的王大爷喜欢站在门口,看村里人来人往。
岩后村位于北山脚下,村后是金兰古道。一切正如古时,村子作为金兰古道起点,迎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时光流转,见证岁月时光的金兰古道,虽已无交通功能,却成为了现代人追过往、忆乡愁的时光通道,更是徒步爱好者寻幽探胜、访古问今的梦幻乐园。
幽幽古道觅芳华 片片青绿收眼底
春暖花开,从市区驱车出发,经山路上行至岩后水库,即到金兰古道起点。
站在水坝上极目远眺,水面犹如一块碧玉,又像一面镜子,背景是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群山,直插青天的林木层次分明、苍翠欲滴,犹如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山林之间,堪比人间绝色。
金兰古道,就藏在这一汪清泉的深处。
十几个石阶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若隐若现,通向古道。“这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啦,你说我们像不像在练‘铁掌水上漂’?”同伴一边走一边笑说。
“先扫码,再登记!”在金兰古道入口处,守林人汪斯有生怕游客漏填、错填,反复叮嘱,“垃圾不要乱丢,记得带下山。”
古道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整齐开阔,多为石板路,原始又古朴,路上偶有牛羊的粪便和掉落的黄叶,走上去“簌簌”作响。尽管脚步细碎轻微,但仍会惊动各种小鸟,从草丛或荆棘窝中窜起,扑啦啦飞向高处。
古道左侧山石峭壁,苍苔藤蔓,右侧是绵延不绝的溪流,一路水声潺潺,如琴如磬,如珠落玉盘,伴随着风送啼鸣回声杳,愈发显得清幽空灵,躁动不安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曲径幽幽,山空林密。山真大啊,大到容纳了许多的植物和动物,也容纳了我们的漫无目的。
踏石而行,走进大山深处,就看到一座青石板桥,清澈的山泉从底下穿流而过,“前仆后继”冲刷着大小石块,或水流平缓,或湍急如瀑,雾气弥漫,宛如仙境。
弯腰蹲下,捧一把山涧水,扑在脸上,瞬间清心明目;坐在岩石上,脱了鞋袜,双脚浸入水中,享受凉泉抚摸,任凭鱼虾在脚边游动嬉闹,好不快活!
流连半晌,沿溪而上,时而不见溪流只听水声,时而道道小瀑布垂帘而下,形成漩涡,兜兜转转,不停不歇。空气中充溢着山泉水的清新,山风吹拂,心旷神怡。
曲径幽深处,不时有游客坐在斑驳的树影之下,当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铺洒到地上,那一刻的闲适与自然融为一体。更有游客三三两两一组,或疾步前行,或悠闲自得、谈笑风生,画面温馨又美好。
青山巍巍,绿水潺潺,古道幽幽。徜徉金兰古道,步步皆景、处处如画,片片青绿尽收眼底。
历经风霜今犹在 新旧平衡向新生
古道经历绵长岁月,留下多少历史记忆。
数百年来,作为金华至兰溪两地的官方往来主道,金兰古道迎来了春,送走了秋,载负着无数南来北往的匆匆行旅,也走过了数不清的名士贤达的身影。探险家徐霞客曾从这条古道玩转金华山,并在游记里描述了游历感受:“遂有冈陇高下,十里至罗店。问三洞何在,则曰西;见尖峰前倚,则在东……”
时过境迁,蜿蜒古道今还在,不见匆匆赶路人。时过境迁,交通运输已不再依靠车马和人力,古道被废弃遗忘也是大势所趋,但文人墨客们不经意的操笔吟咏,让金兰古道不仅成为两地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也沉淀着丰厚的文化价值,是历史遗存的重要人文坐标。
近年来,随着森林康养和生态游的兴起,古村落、古道逐渐成为市民寄托“乡愁”的主要载体。拨云寻古道,依石听流泉。漫步于森林古道间,享受着乡村慢生活,是不少人周末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位于金义古道核心地段的孝顺镇低田村,如今已打造成渔歌小镇,该镇以低田为基点,整合古道老街、塔江山红色支部等文旅资源,迈开发展新步伐;有着“浙中第一古街”美誉的坡阳古街早已旧貌换新颜,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又增加了不少商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宋濂、曹聚仁走过的太阳岭古道,现已成为驴友们探险的秘境……
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历经长久的沉寂,正通过保护修复伸展出新的枝桠,焕发出新的生机,也给它途经的城镇乡村带来新的活力。
在寻访金兰古道的过程中,一些疑问也随之产生。比如,对这样珍贵又脆弱的历史资源,我们的保护利用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当古道保护与现代化的建设相碰撞,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如何确保古道保护修复工作的可持续性?
3月1日,《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专门保护古道的地方法规,标志着浙江省古道保护利用从此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也为古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古道旧,山河新。古道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但在如何更好地利用古道资源,发展古道经济,带动乡村振兴,拓展共同富裕新通道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