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华市学校美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区光南小学举行,区实验小学、光南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三所学校成为金华市美育试点校,分别开展非遗美育、爱的美育、乡愁美育相关重要课题研究。多样的艺术形式交汇融合,展现出孩子们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艺术之魅力、美育之要义在此次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
美育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事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事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要求。近年来,我区教育系统在美育及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深度融合实践中积极开拓创新,取得可喜成绩。
区光南小学婺窑文化有着13年教育传承经验,“婺窑+”教育项目初见成效。该校教师严群利以中国非遗保护创新性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为理论依据,建构“婺窑+”三维结构课程,创新跨界联动学习样态,探索为新时代非遗美育提供程序性策略体系。“学校美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与传播的重要平台,能对青少年儿童的情感、伦理、心智进行启蒙,并不断壮大非遗传承后备力量。”严群利说。
我区还积极推进美育与乡愁文化、校园文化等深度融合。实验小学把“以爱育爱,以德培德”的校园文化植入校园美育实践,以校园公共装置艺术为载体,探索“以美育爱”校园美育路径。第二实验小学则以旧物为载体,积极探索儿童乡愁美育路径和方法,让乡愁可寻、可感、可悟、可触。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不仅聚力深耕文化底蕴,彰显美育独特魅力,更与高校携手并进,共探美育新路径。近日,由区教育中心何春林负责、光南小学严群利执笔的课题《创新素养驱动的“非遗+”小学艺术跨学科学习样态研究》,荣获省教研课题成果奖三等奖。该课题组与浙师大美学与美育中心展开长期合作,共同进行非遗美育课题攻关。这也是浙师大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与中小学校美育“互相看见,双向奔赴”,深入开展校地服务的重要成果。
据了解,浙师大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专家团队为我区学校美育提供精准帮扶和理论支持,构建与区教体局、试点学校三方联动、三位一体的浸润模式,推动试点学校美育工作革新观念、补齐短板、特色发展,助力我区学校美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区有多名教师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多个版本的《艺术·美术》教育部非统编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和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又有数位骨干教师参与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业质量监测工具研制工作。我区美育团队的教研课题也在省级层面揽获多个奖项,美术社团、艺术工坊在市级层面频获一等奖……美育团队以美育心、以文化人,有力推动了我区向着“三年打造教育新高地”迈进。
编辑: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