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综合新闻

  托起残疾人群体“稳稳的幸福”

我区构建残疾人“三位一体”托养照护服务体系
2025-05-12 09:27:24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廖怡晴

  机构托养守护安康,社区照护传递温暖,居家服务关怀入微……近年来,我区构建起的“机构托养+社区照护+居家服务”三位一体托养照护体系,为残疾人生活托起“稳稳的幸福”。残疾人们走出家门,不再孤单徘徊,一个个温暖的“家”向他们敞开大门。

  走进岭下镇残疾人之家,红砖墙的房子,格外温馨,屋内传出欢快的歌声,七八名残疾人正围坐在一起唱歌比拼。

  残疾人沈珂君来到岭下残疾人之家已经半年了,曾经沉默寡言、从不出门的她,如今眼神中满是光彩:“在这里交到了许多新朋友,特别好。刚来的时候我对手工活不熟悉,旁边的人都会来教我。”

  “五一”劳动节当天,沈珂君和伙伴们前往坡阳古街摆摊,售卖自己制作的茶叶蛋、手工制品等。她告诉记者:“古街上客流量很大,我们主动吆喝后,有很多人来我们的摊位买东西。听见客人夸我们做的手工精致,我非常开心。自己的劳动能有所得,很有成就感。”

  爱心食堂里“两素两荤12元”的招牌格外醒目。负责人朱一大掀开保温箱,十几份盒饭正等待配送。“周边几家商铺都订了我们的工作餐,配送员全是这里的残疾人。”她一边整理订单一边说,“挣来的钱会用作慰问困难残疾人和老人。这样既培养了残疾人劳动技能,又创造了每月额外的公益基金。”

  岭下镇残疾人之家每个月还会组织社区创卫、集市采购等活动,帮助残疾人融入日常生活。“上次他们去逛集市,在讨价还价时比我们还专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陆妙青忍俊不禁。

  从最开始的需要别人帮助到现在帮助别人,残疾人们在残疾人之家实现自身的成长。这种“日间照料+辅助就业+社区融合”的创新模式,已在全区13个“残疾人之家”生根发芽,形成“1+N”的残疾人日间庇护模式,让440余名残疾人实现“出家门、进厂门”的转变。

  金东区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中心,同样充满着温情。

  二楼大厅内,八十多岁的曹奶奶在护士的陪同下练习投篮,时不时邀请其他人赛一场。“这里24小时有护士陪着我们,还有很多可以说话的人,特别好。”曹奶奶笑着说。

  托养中心里,残疾人享受着全天候的照护。“302房需要防褥疮气垫”“201房明天做吞咽功能评估”……每天清晨,护士们召开晨会,详细记录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特殊需求。专业的康复师团队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从肢体训练到认知恢复,全方位帮助残疾人康复。

  “托养服务不仅是让残疾人的身体得到好的照护,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进来之后,我们除了有专业人士为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及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外,还会采取多种措施关心关爱残疾人,让他们敞开心扉,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托养中心负责人沈锦高说。

  据了解,区残联加强残疾人托养机构运营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动态评估,助残护理员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残疾人托养机构保障服务水平。持续推进“集中托养清零”攻坚行动,“一户一策”明确保障措施和销号期限,为有照护需求但家庭无照护能力的智力、精神(稳定期)、重度残疾人及时提供托养服务。

  如今在金东,残疾人服务网越织越密。全区计划建成80个康复服务站,整合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服务室等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药指导等多项服务。在12个乡镇,爱心公益组织已实现全面覆盖,为居家残疾人提供不定期的清扫和理发服务,以及定期的家庭医生巡诊。同时,将“助医助行”等综合性服务送入残疾人家庭,从传统的“发钱到人”模式转变为“服务到人”模式。

  此外,区残联持续开展兜底保障动态清零行动,全面排摸有居家照护服务需求的重度残疾人。不仅为26名监护人量身定制技能培训课程,邀请专业护理师现场示范轮椅转移、压疮护理等实用技巧,还成功培育1家为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的机构。

  在助餐保障方面,区残联也交出了暖心答卷。“2024年我们还对入托居家养老中心就餐补助进行扩面,对未到60周岁鳏寡孤独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提供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2024年区残联发放补助资金76万元,真正将惠残政策落到实处。

  “真正的共富,是让每个生命都找到绽放的方式。”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机构托养+社区照护+居家服务”三位一体体系,他们正努力缩小残疾人服务在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差距。

编辑:董亮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