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可“变现”
不仅专利、商标能换钱,数据也能换来真金白银。前不久,金东区某初创科技型企业以数据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获得银行授信500万元贷款,解决了更新生产设备等流动资金压力。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了政府和银行的支持,企业更能专心搞研发、做产品。
数据知识产权就是数据处理者对依法依规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集合所享有的权益。近年来,我区依托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建设,聚焦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拓展数据创新利用空间,率先创新数据要素确权登记、金融赋值、交易运用的知识产权路径。
如今,越来越多金东企业原本沉睡在电脑硬盘里的海量数据,正在逐渐被挖掘激活,产生令人惊喜的经济价值。
金华科维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地理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城市供排水、水利管理等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的“遥感+A”技术体系,在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上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实践经验,是公司主营业务之一。
“我们与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开展研究与实验过程中积累大量一手数据。这些数据虽然具有重要价值,但长期存储在硬盘中,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该企业创始人张伟介绍,去年企业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加工,构建“阿根廷历史近实时河流流量动态监测MSGRs数据”等数据库,成功登记4件数据知识产权证书,成为全国首批关于河流流量实时监测领域数据知识产权。
“应用这些数据,对洪涝灾害检测、水资源管理、河湖生态补水及构建、补足天空地一体化的流域水文监测站网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张伟说。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的登记和抵押,企业可以将原本束之高阁的无形数据转化为可用资产,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类似的转化场景还有很多。由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登记的“十项矿区矿卧式研磨机运行数据”是浙江省首批采矿领域的数据知识产权。相关数据可对全国范围内不同矿区和矿种研磨设备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提升矿石加工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回收率及支持矿山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可以有力护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大力推进数据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服务。通过建立数据知识产权重点培育库,指导企业数据存证和平台登记;强化“政企银”联动,鼓励银行丰富金融服务供给;打通流通交易路径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数据要素“沉睡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我区已指导41家企业通过数据知识产权存证资格审核,完成企业数据信息存证39万条,登记申请107条,已获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65本。
今年1—6月,全区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8.20亿元,同比增长9%,惠企67家,其中专利质押融资15.22亿元,商标质押融资2.97亿元。
编辑:董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