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中共金华市金东区委宣传部联合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拍摄制作的抗战主题纪录片《战地白果树》在金东首映。影片还原了金东籍抗日英烈雷烨从金华故土奔赴抗日前线,以镜头为盾、以笔杆为枪,在烽火岁月中捍卫民族尊严的动人故事。
雷烨(1914-1943),原名项俊文,孝顺镇后项村人。1938年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奔赴前线担任战地记者。他机智勇敢,无畏生死,用一台相机,一支笔杆,记录下抗日战场上侵华日军的暴行,以及冀东子弟兵的英勇壮举。1943年4月在掩护同伴时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首映仪式开始前,一段特殊的视频传递着跨越千里的敬意——雷烨牺牲地河北省平山县雷烨希望小学的学生们,通过镜头深情讲述对英烈的怀念与崇敬;活动现场,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代表也以真挚的话语表达对雷烨的追思。两地少年隔空对话、精神共鸣,让雷烨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多项意义非凡的仪式: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将拍摄纪录片过程中搜集整理的雷烨珍贵影像资料和照片,正式捐赠给孝顺镇人民政府,让这些承载着英雄记忆的史料得以在家乡保存、传承;《远方的雷烨树》《永不褪色的光影:雷烨作品集》两部新书同步首发,现场主办方向雷烨家属、与雷烨密切相关的抗战人物后代、退役军人代表、新闻工作者代表及学生代表赠书。
“在项俊文祖居和雷烨牺牲地,都长着一到深秋就落叶归根的白果树……”纪录片中,深情的旁白缓缓响起,将现场观众的思绪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银幕上,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文章、一段段讲述勾勒出英雄的模样。当讲述到他为掩护同伴壮烈牺牲的故事时,现场不少观众红了眼眶,为英雄的离世深感惋惜。而当讲述雷烨家属历经数十年辗转寻找亲人踪迹、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合力助力英雄“回家”的故事时,在场观众无不为“英雄终能魂归故里”的结局倍感动容。
首映仪式结束后,大家观看现场设置的雷烨摄影作品,在定格的光影中再次感受雷烨用生命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
编辑:董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