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金漪集,金华艾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题展厅内,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图景徐徐展开;不远处,金华有怡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灵活完成演示动作,轻舟智航(金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巴士载着游客穿梭环湖路……如今,以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为核心的27.77平方公里,正以“国际科创示范城、浙中城市中轴线、青年创业活力谷”为目标,成为汇聚高端产业、激活创新动能的发展热土,奏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乐章。
企业抢滩
看中“生态+科创”双重吸引力
“选择金漪湖,是因为这里既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又有毗邻高校研究院的科研优势。”金华艾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柴丽娜的感慨,道出了企业落户的核心逻辑。
作为一家专注于医美再生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高科技企业,“艾普瑞”以细胞基因工程、运动系统再生及肿瘤精准治疗等前沿科研为依托,致力于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企业构建了“研创一体化”的双核技术中枢,建成生物再生材料创新平台,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是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生力军”。
像“艾普瑞”这样主动入驻的企业,在金漪湖不断涌现。今年6月,全区首个“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项目——金华有怡科技有限公司将总部落子于此,其核心产品覆盖工业巡检、智慧物流等多元场景。“金漪湖的产城融合环境,是产业链提升的最佳土壤。”公司董事长刘轶直言,该区块对前沿产业的培育力度,让企业看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漫步金漪湖畔,澄澈湖水如镜面般铺开,将岸边层层叠叠的葱郁绿意、远处错落矗立的现代化科创建筑群揽入水中,水光与城景相映,勾勒出一幅“生态与科创共生”的灵动画卷。全球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北京轻舟智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选择将其商用车自动驾驶全球总部“安家”在金漪湖畔。
去年9月,环湖路通车后,“轻舟智航”的无人驾驶巴士“体验版”迅速成为“网红”,平稳的行驶、智能的避障,让游客赞不绝口。“生态之美是第一眼吸引,而金东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和高效的政府服务,才是我们扎根的底气。”项目经理王坤介绍,企业落地后他们每周接待四五批考察团,业务已顺利拓展至周边县市,实现“落地即发展”。
布局先行
7平方公里核心区搭建“产业舞台”
企业的“用脚投票”,源于金漪湖高起点的规划与全方位的优势。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秉持“东产、西学、中研”布局理念,聚焦科创研发、高教孵化、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打造集研发智造、科创转化和未来场景应用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这里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沃土”,更是要素汇聚的“枢纽”。作为金义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心、浙中科创大走廊枢纽节点,金漪湖手握“生态、交通、开放”三张“金名片”:周边环绕投用在即的本科院校等人才培育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人才供给”;高铁、机场双枢纽构建便捷交通网,打通要素流动“快速通道”;自贸区、综保区双平台叠加,释放政策红利,形成强大的产业“引力场”。
“我们要做的,是让优质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区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通过搭建高标准产业框架,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金漪湖正为企业提供从科研创新到生产落地、从人才支撑到配套服务的全链条保障,让每一个落户项目都能找到发展的“最优解”。比如,区块内已集聚中科信创产业创新示范区、双龙人才科创中心、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将全力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示范区。
集群崛起
多产业协同激活“发展新动能”
如今的金漪湖,已从“企业单点落户”迈向“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多个特色产业集群茁壮成长,释放出强劲的协同效应。
在信创产业领域,龙芯智慧产业园构建起自主生态体系,龙芯中科(金华)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DeepSeek一体机,实现国产CPU与大模型本地化协同的“零突破”,园区内4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从芯片、存储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区域信创产业“核心引擎”。
今年7月,浙江超越芯控技术有限公司向区投资促进中心和金华科技城建设工作专班分别送上锦旗,感谢他们在企业落地以来给予的悉心帮助。“超越芯控”是新区重点引进的信创产业企业之一,谈及落地后的发展,企业负责人隋文聪感慨:“从签约、装修到量产,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部门与园区的双重支持。得益于这样的优质服务,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产能稳步提升,核心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广泛应用于党政、教育、金融、医疗等领域,预计今年产值能突破亿元。”
在智能制造领域,零跑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远传集团小远机器人生产基地、德国贝美缇血脂健管中心、芯聚东方美芯等项目接连落地,推动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新能源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生物医药、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多点开花”,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已形成“各产业齐头并进、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从昔日的生态修复之地,到如今的产业发展高地,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正以科创为笔、产业为墨,描绘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编辑:董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