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吊顶有漏水吗?”“住着有什么异常吗?”……连日来,江东镇自建房安全巡查人员潘晓阳对照自建房管理清单,围绕建筑结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建筑主体是否改变结构、房屋用途是否合规等方面,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安全巡查。
“近期天气多变,高温和暴雨交替,我们针对天气变化特点,对江东镇预警级房屋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潘晓阳介绍,近期有不少自建房在巡查监测过程中发现了安全隐患并进行了整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雅湖村村民胡某的自建房,巡查时发现房屋南立面围护墙体存在局部倒塌的迹象。”当时正值梅雨季节,发现安全隐患后,潘晓阳立即向属地乡镇汇报,乡镇第一时间进行封控警示和增设硬隔离等措施,并安排人员撤离。由于预警及时、处置到位,最终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潘晓阳的工作日常正是“保险+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新体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区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构建“保险+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新体系,创新建立专职房屋安全技术员派驻机制,有效填补基层技术力量空白,通过数字赋能与专业化治理,全面提升了区域农房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一支专业的队伍是体系建立的基础,为此,我们整合保险公司及技术单位力量,组建28人专业团队,配备裂缝显微镜、钢筋探测仪等设备280余台,全面完成12个乡镇(街道)14.7万户农房排查,建立数字档案,精准识别并分类管理老旧土木及混杂结构房屋。”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技术团队建立差异化动态巡查机制,累计巡查房屋23.7万栋次,应急排查房屋2.1万栋次,发现并整治隐患231处,形成“排查—识别—整治—维护”全流程治理闭环。
此外,自建房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组创新研发“房安宝”房屋安全智慧管理系统,整合既有监测系统与自然灾害普查数据,建成全域农房数字档案与动态数据库。该系统具备房屋空间矢量数据、风险四色分级标识、预警及巡检闭环功能,通过“派驻更新+组团核查”双机制,实现分类精准维护。在后续专项调查中该系统助力快速提取数据,使排查面压缩60%、工时缩减50%,显著提升农村危旧房管理质量。
据介绍,该系统对全区自建房动态巡查数据进行滚动更新,及时掌握房屋状态变化情况,并通过巡查人员轨迹路线以及任务执行进度,对驻点乡镇人员的巡查工作进行管理。
在澧浦镇晚田畈村,一栋建于1977年的老宅,在经历预警、协商、动工、修缮等一系列过程后焕然一新,彻底告别“危房”历史。
澧浦镇自建房安全巡查人员杨发强介绍,在日常安全巡查中,他发现该房屋出现局部倒塌,危险系数急剧上升。杨发强第一时间拍照上传,将房屋情况如实汇报并提升房屋危险等级。
“如需整改,系统马上会收到工作提示,目前该房屋已修缮完毕并成功销号,实现监管全闭环。”杨发强说。
“房安宝”系统与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归集平台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平台研判,精准锁定重点防控房屋,协同推进自建房安全管理和危房改造等关键环节,切实守护人民群众住房安全。
此外,安全巡查人员还积极开展入户宣传、发放手册、举办村社房屋安全讲座等活动,向自建房居民普及房屋使用、维护及改扩建的基本安全常识,有效提升产权人及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农房安全,关乎民生,连着民心。“事前预防预警、事中动态监测、事后应急保障”,一栋栋农房由“危”转“安”的背后,是一张覆盖全域、响应迅速、闭环管理的住房安全网正在不断织密织牢,为千家万户守住“安居”底线,托起“乐业”的幸福生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编辑:董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