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现在在美丽的西非加纳共和国纳穆蒂尼金矿项目现场,今天我们四人来这里进行回访。”视频里,艾领创生产中心装配工代俊营在沙尘漫飞的矿区介绍艾砂磨机应用的工艺流程,镜头一转,一台万升艾砂磨机在山体间低鸣,庞大的身躯匍匐在矿区,沉稳而有序的机器运作声凝成这片土地上跳动的工业脉搏。
这台“钢铁巨兽”,来自位于一万七千公里外鞋塘办事处的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刻,“艾领创”整洁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围绕新一台万升艾砂磨机有序忙碌。组装调试完成后,它将出海远洋,开启中国高端矿机又一个引领行业的工业传奇。
聚焦“磨”“选”核心破解矿业发展困局
矿产资源,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工业食粮”,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命脉。随着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富矿储量日益枯竭,难选、细粒级矿石占比不断攀升,传统选矿技术的短板愈发凸显,不仅无法满足微细粒矿物的研磨需求,还会导致矿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大量低品位矿石因“无法利用”被弃置。数据显示,我国有色金属矿山采选综合回收率仅为60%-70%,就铁矿山而言,年排出尾矿量几亿吨,平均含铁约11%,致使大量的金属铁损失于尾矿中。
另一方面,国外高端选矿设备企业长期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先进核心装备“拒售中国”。这种技术垄断,不仅让我国矿业企业在设备采购、升级中处处受制,更成为制约我国矿业转型升级的最大“拦路虎”,给国家资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面对“磨不细、选不精”的行业痛点与国际技术封锁的双重困境,“艾领创”聚焦“磨”与“选”两大核心环节,通过自主研发实现技术破壁,凭借艾砂磨机与微泡浮选机两大核心装备,成功攻克微细粒矿物选矿的“卡脖子”难题。这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让中国矿业装备站上世界舞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据悉,艾砂磨机依托四大核心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传统设备“磨不细、分不离、能耗高”的三大痛点。实际应用中,矿石欠磨粒级占比从传统设备的10%骤降至1%以下,且设备体积仅为传统磨机的十分之一,大幅降低了矿山的空间占用与运营成本。
另一款微泡浮选机则突破“选”的瓶颈,通过创新性技术,可生成直径仅0.3mm的超细微泡,其气泡数量可达常规浮选机的30-40倍。而更密集、更细小的气泡能与微细粒矿物实现更充分的接触、吸附,大幅提升浮选回收率,让原本因“粒度细、难回收”而被浪费的细粒级矿物得以高效利用,显著提升矿山资源利用率。
两款产品在矿产资源的细磨和超细磨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在有色金属、黄金、铁矿、尾矿回收等领域实现了工业应用,为矿山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了我国矿山行业技术进步。
以小搏大“七十四人铁军”托起世界级产品
见到“艾领创”的万升艾砂磨机,其庞大体量与精密构造会让人联想到背后必然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团队支撑。事实上,这家能研发制造世界级高端矿机的企业,全部人员加起来仅74人。
“比起‘大而全’,我更希望‘艾领创’是‘小而美’的专精型企业。”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桂荣的这句话,精准道出企业的发展定位。这支仅74人的“铁军”极具战斗力,其中研发人员达24人,涵盖1名博士、5名硕士及8名高级职称人才,构建起层次清晰、专业互补、经验丰富的研发梯队。
这份“小而美”的实力,在一次次硬仗中愈发鲜明。2016年,郭桂荣亲自带队研发艾砂磨机,在冰冷枯燥的厂房里与粉尘为伴、反复调试,仅用3年便完成3代技术迭代,将设备能耗降低30%。2021年,为抢抓政策窗口期,郭桂荣亲自带队扎进了矿山旁的临时板房,在零下15℃的刺骨冷意里连续奋战72小时,最终推动项目比原定计划提前1个月投产,用行动力诠释了“效率与品质并重”。
“研发是‘艾领创’的立身之本,舍不得在技术上投入,就谈不上真正的专精。”郭桂荣表示,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始终稳定在8%以上。高投入换来高产出——团队人均持有专利1.8项,核心团队流失率连续三年低于5%,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技术持续迭代提供了稳定保障。截至目前,“艾领创”累计获得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50%。
持续的创新实力,也让“艾领创”收获行业与权威的双重认可。2015年至今,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浙江省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前500强企业、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拓宽创新边界,公司还主动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合作,加强同国内外知名高校、名企的科研合作,分别与东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新疆有色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共建,借智借力推动技术升级,为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以技立市向海远征叩开世界矿场大门
2023年,非洲加纳纳穆蒂尼金矿项目设备招标现场,“艾领创”技术副总陈晓东带着团队坐在国际矿机巨头中间。这位多年深耕选矿领域、手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高级工程师,直接亮出“艾领创”产品性能与数据,凭借国际领先技术和价格优势从巨头包围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2台设备订单。
从国内矿山的产能跃升,到海外矿场的订单突破,产品的硬核实力让“艾领创”在矿业装备领域站稳脚跟,既成为国内矿山破解“贫细难选”痛点的优选品牌,更敲开国际高端市场大门,实现国内标杆和全球竞争者的双重身份。
在国内市场,“艾领创”的装备用实打实的效益赢得口碑。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岭金矿年新增金金属量66公斤;山东黄金冶炼有限公司年新增金金属量73.6公斤、白银金属量515.2公斤;承德天宝矿业集团铁城矿业在精矿品位提高2.42个百分点,回收率增加1.22个百分点;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精矿品位提高7.78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1.12个百分点……
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成绩,“艾领创”更主动迈出“走出去”的步伐,向国际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2020年,艾领创ALC-3900L艾砂磨机成功中标紫金矿业哥伦比亚项目,成为国产高端矿机“出海”的首个标杆案例,打破了国际品牌对海外中高端矿业装备市场的垄断;2023年,公司更大规格的ALC-10000L艾砂磨机在非洲加纳项目招标中,击败国际知名品牌成功中标,标志着中国矿业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彻底打开海外市场。
“‘艾领创’不是简单卖设备,而是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正如郭桂荣所说,“艾领创”并非简单输出标准化产品,从100L到10000L的系列艾砂磨机,从金属矿山到黄金冶炼、水泥建材领域,“艾领创”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无论是调整设备参数,还是定制特殊规格,核心都是让装备精准匹配生产需求。
如今,“艾领创”的合作版图已覆盖国内外众多行业龙头。国内与中国黄金、紫金矿业、山东黄金、赤峰黄金、天宝集团、江钨集团、鞍钢、包钢等保持良好合作;海外设备则落地俄罗斯、津巴布韦、哥伦比亚、加纳、老挝等国的矿山。更难得的是,绝大部分客户在投用后都选择复购,用持续合作印证对产品的认可。
从被国际品牌“卡脖子”到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从默默无闻到成为行业标杆,“艾领创”的成长之路,正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生动缩影。这家来自金东的企业,依靠技术深耕与自主创新在世界选矿设备行业站稳了脚跟,为世界矿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艾领创”的故事,向更多专注细分领域的企业证明:只要守住“专精”初心,就能在国际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速度与高度。
记者手记
“艾领创”没有大规模的厂区,没有繁杂的部门,没有数量庞大的员工,但每一处细节都是整洁而精细的。就是这样一家74人的企业,凭着对“磨”“选”技术的专注、对“小而美”的坚守,把中国矿机的名字刻到海外矿山。
“我们的目标是走在世界前列。”董事长郭桂荣说这句话时,神色认真而笃定,那份自信不是空谈,是藏在每一次技术迭代里的底气。中国制造的突围从来不是只有“大而强”一条路。像“艾领创”这样的企业,在细分领域里啃下“磨不细、选不精”的硬骨头,在技术里磨出真功夫,用“小而精”的坚守,撑起中国制造的另一种韧性——那是对专业的敬畏,对品质的执着,更是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属于中国企业的硬核温度。
编辑:董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