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金东时评
AI山海经风靡网络?谨防被“脑腐”
2025-09-28 15:56:16来源: 今日金东 本报评论员

  Tung tung tung sahur、Tralalero Tralala、Bombardiro Crocodillo……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说一些莫名其妙的咒语,看着一些莫名其妙的卡通图案,不要害怕,他们是在说“AI山海经”。

  《山海经》大家都知道,“AI山海经”又是什么?

  今年,一群“长相无法归类”的AI动物角色在海外走红——穿着耐克鞋的鲨鱼、住在香蕉里的猴子,还有长得像一根木棍的“木棍人”……这些视频中的AI角色本身没有任何逻辑,都是由一些不相干的物品随机组合,名字也是用字母乱拼而来。这些角色自从传入国内后,网友们参考《山海经》将它们整理成了图鉴,于是它们被统称为“外国山海经”或“AI山海经”。

  猎奇的形象、让人舌头打结的名字、魔性的配音,“AI山海经”很快席卷网络,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模仿的热潮。网友纷纷加入看图识名的挑战,有人使用AI工具生成了这些角色背景故事,还有人利用AI让角色互相对战……很快“AI山海经”也吸引了很多低龄儿童的兴趣,成了孩子之间互动的“新宠”,甚至还衍生出了相关卡牌和玩具。

  这些奇形怪状的“AI山海经”,看似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但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并经不起深究。其创作过程是将各种文字碎片喂给AI进行随机生成,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成千上万个不同的组合。有网民戏称其为“脑腐”,并不是指大脑产生生理性疾病,反映出人们对网络上“垃圾信息”流行的担忧。

  这类“AI山海经”视频在小学生群体中的风靡,是否会影响孩子们的认知?出生在网络时代的孩子们,对事物、无厘头内容接受速度快、程度高,但他们的思维逻辑、语言文化还在学习阶段,很容易被环境影响。这类无意义、抽象的网络视频可以作为笑话一笑而过,过度追捧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生成内容越来越接近真实,让人真假难辨。更有甚者利用AI在网络上散播谣言、实施诈骗。9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标识办法”明确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这一“标识办法”的实施给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加上了“安全阀”,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AI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生活的效率,其技术无限趋于现实,但终究不是现实,不可将AI生成的内容当做既定事实对待。作为AI工具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我们要保持思考、擦亮双眼,让AI成为我们的“利器”,而不是被AI所“裹挟”“替代”。

编辑:董亮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