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丝到白发
近日,记者走进澧浦镇宅山村,探访金东好人朱巧钱的家。推开屋门,只见屋内陈设简单,地面却擦得锃亮,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
今年70岁的朱巧钱正坐在床边,小心翼翼地给儿子金繁斌喂水。“慢点儿喝,别呛着。”她轻声叮嘱着,目光始终落在儿子脸上。1982年,儿子金繁斌出生时便被确诊为瘫痪型小儿麻痹症,不仅终生无法下床,吃饭、排便都需要人照料。医生曾预言孩子“活不过12岁”,可朱巧钱不信命,从那时起,她便成了儿子的“专职护工”。
“每天早上先给斌斌擦身、按摩,再喂早饭,一顿饭要喂半个多小时。”朱巧钱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帮儿子调整姿势,手指在儿子萎缩的手臂上轻轻揉搓,“医生说多按摩能防止肌肉坏死,这么多年,早就成习惯了。”四十三年来,无论寒冬酷暑,她从未间断过护理,当初被断言活不过12岁的儿子,如今已年逾四十,而她的双手,也因常年操劳布满老茧,指关节微微变形。
屋角的椅子上,坐着朱巧钱的丈夫金益生。2021年,金益生因眼疾被评定为一级残疾,右眼完全失明,左眼仅存微弱光感。“那时候天像是塌了一般,老金看不见,家里里外外都得靠我。”朱巧钱说,那段时间,她每天除了照料儿子,还要牵着丈夫求医问药,忙得脚不沾地。
记者注意到,尽管家中有两位需要24小时照料的残疾人,屋里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放在衣柜里,常用的物品摆放在固定位置,方便丈夫摸索;儿子的床边放着干净的毛巾和温水,随时能取用。“家里再难,也得收拾整齐,这样老金和斌斌住着也舒服。”朱巧钱的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也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朱巧钱总是把家里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斌斌要吃营养些,老金的眼药水不能断,我自己苦点没关系。”她自己还患有高血压,却总把家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朱巧钱用四十三年的坚守,诠释了“母亲”与“妻子”的坚忍。昏暗的老屋里,她的身影或许单薄,却用爱撑起了家人的整片天空。
编辑: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