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出生于重庆南山,取名“光南”,有“为南山争光,光耀南山”的寓意。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孕育出了这位中国20世纪最为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带着对南山的憧憬和向往,我们来到了重庆南山植物园,探寻施光南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南山植物园与重庆主城区之间隔江而望,最高海拔681米,园内林木葱郁,青山滴翠,花木繁茂,是重庆的一道“绿色屏障”。走进园内,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让人顿时感到心旷神怡,环顾四周,各种奇花异卉尽展风姿,风景十分优美,让人不禁感叹这是一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土地。为了纪念施光南,植物园中的蔷薇园内修建了一处以他名字命名的“施光南音乐广场”。
抗战年代,生于南山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陪都重庆,迎来了一大批追随革命和进步的有识之士。1940年1月,施复亮和钟复光带着自己的理想,跋山涉水,一路风尘仆仆,几经周折,辗转来到重庆,在长江南岸的南山山麓,找到一幢简陋的房屋,暂时把家安了下来。虽然这里条件较差,但周围松林苍翠,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十分宁静,和他处相比较,也算好地方。尽管这时钟复光怀有身孕,但她仍积极参加抗战宣传工作,奔走忙碌于群众之中。
1940年8月22日,施光南诞生的这天,正值日机轰炸南山,施复亮和钟复光的住所也没能幸免。好在那天钟复光住进了广益中学路边一座院子里的红十字医院(现铁路疗养院医职人员住宅),生下了她的第三个孩子,全家躲过一劫。
儿子出生了,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呢?施复亮、钟复光颇费了一番思量。由于他俩都是文化人,取名时特别注重寓意,他们想啊想啊,一天,施复亮来了灵感:“就叫施光南吧!”随后对夫人钟复光解释说:“这是用我俩的名字和出生地南山中各一个字取出来的。”钟复光听后,会心地微笑点头赞同,对丈夫希望儿子未来能“为南山争光,光耀南山”的寓意心领神会。所以,施光南自己也说:“我还是半个重庆人哩!”
也许是父亲身上音乐基因的遗传,也许是施光南的音乐天赋使然,也许是南山这块风水宝地的熏陶,施光南4岁即进小学读书,成绩很好,尤其是音乐最为突出,常使老师惊讶。1946年的初夏,施光南“小荷初露尖尖角”,在陪都举行的小学生音乐比赛中,第一次展露音乐才华。那年他5岁,读二年级,信心满满,主动报名参赛,登台竞技,一展歌喉,以一曲自编的儿歌,赢得热烈掌声。他唱道:“春天到了,桃花开开,小鸟飞飞,黄莺在树上叫。它们快活,我也快活,大家都快活。”这首叫《春天到了》的儿歌,是施光南的“处女作”,获得了评委的高分,拿到了比赛小学低年级组第二名。
施光南获奖后,钟复光对人说:“歌中所唱的花儿鸟儿,都是南山秀美风景给予他的灵感。”可见,南山对施光南的音乐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回南山,创作《山城的花冠》
岁月匆匆,光阴荏苒,施光南自1946年离开重庆,到1984年再次回到南山故里重游,其间已相距整整38年。
1984年5月下旬,施光南在云南边境采风后,绕道山城接她母亲钟复光回京。在重庆会见了他的好友,词作家梁上泉,特意相约,一起重游他的出生地南山,寻找逝去的童年。重返故地,穿过林间小径,来到他呱呱坠地的小医院,旧梦依稀,思绪潮涌。看到医院旁茁壮成长的大树,施光南童心未泯,上前抱了抱树干,感慨道:“我长大了,它也长大了。”
话说在南山游览期间,当地百姓听说施光南来了,纷纷赶来一睹大音乐家风采,一时间施光南被人群围得个水泄不通,梁上泉只能在旁维持秩序。后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梁上泉也来了。”人群又往梁上泉那移动,原来,山城的百姓熟知梁上泉却不知其容貌,此时听到偶像来了,也连忙一拥而上。梁上泉对一旁的施光南打趣道:“你看,山城的百姓没有忘记你!”
回到最早播种音乐梦想的地方,看到南山鲜花吐艳,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色,施光南不禁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他提出写一支歌,来歌唱他出生地的美好风光,梁上泉非常赞同,当即商定,由梁作词,施谱曲。
梁上泉从南山回来后,马上进行歌词创作。他久居重庆,对南山的花卉景色、风土人情太熟悉了,激情迸发,文思泉涌,很快就把歌词写出了,歌词的题名就是《山城的花冠》。施光南在接到歌词谱曲时,酝酿了许久,为了把歌唱他诞生地的歌写好,他写了一稿又一稿,还在电话里把两种不同风格的曲谱哼唱给梁上泉听,征求意见。梁偏爱那首带民歌风味的,而施却认为有四川清音味道的比较新鲜,别具特色。之后在约定的一次面谈中,两人选定了施推崇的带“川味”的那首,这首歌曲创作出来后,请了歌唱艺术家彭丽媛演唱,大家听了都很满意,并录了音带,保存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这首歌随即在重庆迅速传开,好评如潮。
如今,南山植物园已经成为山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又成了观赏重庆山城夜景的最佳之地,俯瞰美景,聆听光南乐曲,着实惬意。
责任编辑:陈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