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美丽乡村  >  美丽乡村建设
傅村镇上柳家村
“三个在前”稳步实现乡村振兴
2022-07-03 14:19:54来源: 记者 鲍莉

  “房前能种花,环境又优美,还是农村好。”近日,老家在傅村镇上柳家村的柳绍信想把父母接到城市享福,没想到被一口回绝。之前,跟着孩子去城里生活是柳绍信父母的愿望。如今,每天生活在干净清澈的山水田园间,老人的愿望早已有了变化。

  上柳家村地处傅村镇北,北有潜溪环绕,东闻古寺钟声,南临艾青故居,西望双尖耸立。近年来,上柳家村依托本地资源,积极发展电商产业,化“输血”为“造血”,村两委还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三个在前”稳步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走在前

  村民鼓了“口袋”

  打包、装车、发货……“今天仓库打包了5000件快递,将运送至全国各地。”今年35岁的柳召南在村里经营了一家百货用品淘宝店,产品主要通过线上售卖,去年网店的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谈起2021年的收益,他乐开了花。柳召南是村里较早一批从事电商的人,从初创的小作坊到如今经营一家中小型企业,他已经在电商行业里“深耕”了11年。这些年来,他依靠电商,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上柳家村,记者看到像这样的电商企业还有很多。“一天至少有3万多件快递,都是从我们村寄出去的。”村党支部书记柳琳慧说,蓬勃发展的电商产业解决了本村村民和周边村民就业的同时,也不断吸引着外来人口前来创业、就业。现在,上柳家村共有村民1084人,其中外来人口500人。目前,村里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共有44家,其中13家是电子商务企业,年总产值约三四千万元。“退休了没事干,就在家附近找了打包的工作,按小时计费,一年下来也有4万元的收入。”村民沈秋香说。

  外来人口的持续增长,也产生了很大的租房和消费需求,村庄又兴起了“房东经济”。“去年我把家里的自建房翻新了,今年就挂出来招租,由于环境、卫生好,现在9个单间已经全部租出去了,一年多了4万元的收入。”村民柳东孝说。不仅如此,还有些村民也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厂房出租。

  如今的上柳家村楼房林立,道路整洁,是远近闻名的“电商村”。

  党群同心干在前

  村容村貌迎来“大变样”

  农村电商一头连着产品,一头连着消费市场。如何把商品快速运送出去成了必答题。“我们村里有条环村公路,是运输的必经之路。由于环村路是泥土路,一下雨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泥泞路’,不仅车辆难通行,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柳琳慧说,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1.2公里的环村道路。

  为了让村容村貌有更大的提升,党员干部号召村民开始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别看现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很整齐,之前都堆满了柴火,影响美观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党员柳文春说,要搬走柴火的时候,很多村民都不同意,后来党员干部带头开始整理房前屋后,并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同时帮助村民将所有的柴火搬至村里的空地处进行存放,终于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村庄的环境提升后,村里也规划起了美丽庭院风景路线。

  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不仅要提升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是关键一环。“此前我们完成了村里灯光球场、四方塘的提升改造,现在这两个地方成了村民饭后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柳琳慧介绍,考虑村民会外出散步或夜间出行,为了全面提升上柳家村路灯照明水平,村两委又在节能环保上下功夫。“之前村里的路灯每个月需要耗费2500元的电费,我们就此安装了节能环保的LED路灯,并实现全覆盖。”柳琳慧说。

  有“里”有“面”谋在前

  历史文脉为村庄铸魂

  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生产力。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除了“电商村”这张“金名片”,上柳家村还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据《潜溪柳氏宗谱》记载,伯仁公,字景德,出生于1524年,后移居到昭山(上柳家村现址),世称昭山祖。后以地势和姓氏得名,称上柳家村,并沿用至今。

  改革开放后,上柳家村村民开始经商,秉承“爱德、诚德、孝德、仁德”的家风和先辈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作风,村中经商成功的人不忘带动村民致富。现在,上柳家村的村民家家有楼房,户户有汽车,外出经商的不计其数。

  上柳家村的东边有一座千年古寺,名为禅定古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沉淀出了独有的人文历史底蕴。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整合村里的文化资源,深挖历史文脉,充分利用宋濂、柳贯等历史名人,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柳琳慧说,村庄内不仅有关于宋代文臣之首宋濂的遗址,1988年,还被认定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满足文化需求。“我们村老人和孩子很多,他们都会到这边来看书,看表演。”柳琳慧说,本着“娱民、强民、富民”的宗旨,村两委经常利用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以文艺传承传统文化、传达政策助推落实,并吸引更多村民加入乡村文化建设队伍。文化礼堂不断为乡村赋能,不仅让村民有了精神寄托和活动阵地,也让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编辑:黄云鹏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