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00
980*60
980*60
980*60
您当前的位置 :金东新闻网 > 五水共治 > 抓治水 促转型 护民生 正文
“抓治水 促转型 护民生”系列报道
第三篇:污水遭遇“肠梗阻”
2013-09-16 16:51:34 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黄飞亚 周淑莲 文/摄

  生活污水是导致水环境变差的重要因素之一。早在村庄整治工程启动之初,我区就开始了生活污水排放地下管网的建设。然而,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村民意识不强、监管难度较大等原因,污水管网建设或停滞不前,或损毁严重,或利用率很低。治污成为金东农村一道难解的方程式。或许,政府加大投入,部门强化监管,镇村精心维护,农民形成观念,多方联动才是出路。

  污水横流随处可见

  9月12日中午,记者来到塘雅镇含香村,发现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一滩或大或小的积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丝丝油光,并散发出异味。正值午饭时间,不少人家直接将淘米水、洗菜水等生活废水泼出门外,其中还不乏有鸡蛋壳、菜叶残渣,污水淌过了一二十米,最终流进村民们的“母亲湖”———川心湖。

  提起川心湖,含香村人无所不知,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菱角养殖基地,水质状况不错。村民施大妈嫁到含香村已43年,看着如今绿萍遍布的川心湖感叹道:“以前的湖水清澈,水面都能倒映出人影。如今的湖水别说洗菜了,连洗手都嫌脏。”据附近村民介绍,川心湖由村集体承包给个人管理,本想着有专人打理总会好些,但就目前来看,川心湖已然成了村中的“污水池”。

  “谁希望自家门口又湿又臭?没有铺过污水管道,我们也只能往外倒了。”遇到村民王大姐时,她正提着扫把来回清扫家门口的脏水。她告诉记者,污水要是不及时清扫,就会引来很多苍蝇。

  村民金大伯住在村中一条主干道边,卧室窗户正好对着一个下水口。说起这下水口,金大伯叫苦不迭:“很多人把垃圾顺着污水偷偷排进这里,经常引发堵塞,污水成片成片溢出,臭气冲天!”此外,金大伯还说,还有些家中没做过化粪池的人家,会在晚上偷偷地将粪便倒进下水口,洞口时常有残留物,过路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随后,记者又来到曹宅镇上明路村,发现这里的情况也不乐观。村中唯一的一条溪在生活污水的侵蚀下,流动异常缓慢,几乎成了一片死水。路边的农田中,排污管裸露在外,不少管道已经破裂,污水顺着裂痕外溢。据村民反映,村中还有一家养猪场,在围墙外建有一个露天化粪池,但该池根本起不到沉淀发酵作用。“永远都是这么满满的一池粪水,一到雨天,带着恶臭的污水就要溢到路面上。”附近村民叶先生连连摇头。

塘雅镇含香村生活污水横流

  多方原因导致“梗阻”

  “污水横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污水管道的入户率太低,生活污水无处可排。”一位知情的村民透露,上明路村的污水管道入户率只有8%,还有100多户村民污水排放都是采用“直排”的方式。

  在我区农村中,含香村与上明路村的情况并非个案,污水管网设施缺失、重建轻管成为许多村庄的共性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全区508个行政村中,有126个村的污水管道入户率低于50%,甚至还有63个行政村尚未开展生活污水治理。

  “虽然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覆盖面广、资金投入多、管理难度大,农村污水治理仍面临较多困难。”区农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了解,2012年之前,各村按人口数量每年分别可获得7200元、5600元和3600元的农村卫生补助。2012年,全区推行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制度,将污水管网、绿化养护、文体设施维护等项目纳入范围,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含公厕化粪池清掏)等设施管护的补助费用,由区农办依照各村年终考核结果发放,优秀村每人7元,良好村每人5元,合格村每人3元给予补助,不合格村不予以补助。

  由于补助资金有限,许多村庄集体经济又薄弱,村民也不愿意自掏腰包。政府出资建设污水处理池、埋下主管网后,农户接入率低的尴尬现象较为普遍。除此之外,污水处理设施的跟进维护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一些村庄早在10年前就完成了农村污水治理,但由于设施管道经过长期日晒雨淋,网管加速老化,加之交通工具的碾压,部分村污水管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此外,污水管道修复疏通成本较高,一旦发生坏损堵塞,便要对隐没在地底的管道段进行全面检查,人力物力投入量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集中,有机肥使用逐渐减少,各村农村污水管网沼气池清渣逐渐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还有部分村的村干部反映,因为政策处理问题,农户不同意窨井、排污管从自家门口通过,这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全村污水管网铺设工作的开展。

澧浦集镇铺设排污管道

  有效覆盖呼声较高

  含香菜市场位于村中心,是村中规模最大的菜市场,早上7时,正是市场最热闹的时候。入口处,一辆装满水产的货车正在卸货。经营户曹先生搬着一筐近百斤重的鱼,摇摇晃晃地走到摊位上,筐里的水不时地洒出来,混着鱼腥味。卸完货后,曹先生拿着扫把把地上的水扫进一道正淌着污水的水槽,水槽的出口处,就是村里的小溪。

  针对污水直接排入溪中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塘雅镇分管集镇建设的副镇长金俐伶。他告诉记者,含香菜市场是一个老市场,排污系统不完善。对于市场环境的管理,他们一方面引导经营户提高卫生意识,“自扫门前雪”,另一方面,督促村里增派卫生保洁人员加强日常维护。下一步,镇里计划拆迁市场周边的一些老房子,建立综合市场,对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在建设过程中,铺设污水管网,改变市场环境。

  正值中午,曹宅镇上明路村的村民舒阿姨家正在准备中饭。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舒阿姨把记者领到了家门口。她指着一条流着污水的管道说,这条管道是自家为了方便生活用水排放而接的,但苦于没有地下管网,所以生活用水经过水管排出后,只能“栖身”在水泥地上。时间久了,各种油渍混杂着菜叶堆积在地上,很难清理。

  “如果村里能统一将污水排放设施做好,那我们村的生活环境将大大改善。”舒阿姨的语气中充满了期盼。

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建管并举才是出路

  其实,我区污水管网建设的起步并不晚,早在2003年,相关部门就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大力整顿农村环境面貌。污水管网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2008年,全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实施,我区也加快了环境综合治理步伐。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日处理2万吨的金东污水理厂、日处理5000吨的曹宅镇污水处理厂,并完成塘雅、澧浦、江东、岭下四处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孝顺、傅村、赤松等三个建制镇大部分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截至2010年,全区建成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约160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6个,8个建制镇的污水都能得到统一处理。目前,金东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约达1.4万吨,达到设计处理量的70%。江东、塘雅等地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

  “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正在逐步完善,针对污水管网的维护,我们也在逐年加大力度。”区农办相关负责人说,区财政依照考核标准,对每个行政村的补助标准也在逐渐提高。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监管力度逐步加大,但污水排放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多,环境综合治理的路依然任重道远。

  “为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我们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及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力争让污水找到一方‘归宿’。”区住建局副局长赵沛淮说,根据《金东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管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计划,到2015年底,全区将完成1亿元投入,用于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扩大污水处理厂集污范围,让金东污水“肠梗阻”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曹宅污水处理厂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