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城乡污水治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区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不断健全污水处理体系。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区科学制订方案,积极筹措资金,有序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继建成日处理2万吨的金东污水理厂、日处理5000吨的曹宅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000吨的塘雅、澧浦、江东、岭下四个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孝顺、傅村、赤松等三个建制镇大部分污水收集管网。同时,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整治,发展太阳能等新型污水处置装置。污水处理设施俨然成为我区城乡水质的“净化器”。
多道工序 黑臭污水变清流
3月13日下午,迎着暖暖的春风,记者来到位于孝顺镇马腰孔村的金东污水处理厂。走进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面积庞大的污水池,池内黑色的污水随着机器的搅拌不断翻滚。
“污水怎么进来?处理流程是怎么样的?”眼前的场景,让记者感到疑惑。一旁的工作人员吴再宝回应了记者的好奇,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每一滴水由浊变清,都要经过5道工序。第一道是细格栅过滤。这一道工序主要是过滤一些相对较小的漂浮物,如塑料膜、塑料片、塑料袋等。第二道工序是旋流沉砂池,这一道工序主要是为了除去水中比重大于2.65,粒径大于0.2毫米的无机砂粒。第三道工序是CAST池处理,CAST工艺全称为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池由四个平行运行、反应容积可变的池子组成,在它的对面是鼓风机房,有三台鼓风机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池子提供曝气,进行除磷脱氮,最后两道处理工序就是将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机械搅拌沉淀池和消毒池,进行最后净化处理。
“经过这五道工序后,水就可以直接排到厂区附近的东阳江内。厂区所用的冲洗水和绿化水用的都是处理后的水。”吴再宝说。
据了解,金东污水处理厂占地45亩,由浙江金华德朗水务有限公司BOT方式运营。一期工程于2008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初基本建成进入调试试运行,主要接纳孝顺、傅村、澧浦、低田等地近11万人的生活、生产污水,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达30.6公里。
目前,该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30495.77平方米,采用二级生化处理(CAST)加机械搅拌絮凝、斜管沉淀深度处理工艺,设计排放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截至2月28日,金东污水处理厂已累计处理污水1077万吨,实现COD削减量2441.43吨、氨氮削减量56.17吨,污泥产生量约4028吨。
“一期工程运行情况良好,二期工程准备上马,增加处理量。”吴再宝指着工厂西边一大块空地介绍说,二期工程建成后,将由原来的日处理污水2万吨增加至日处理4万吨。目前,各项筹备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
分步实施 规范建设促达标
3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曹宅镇梅溪塘村的曹宅镇污水处理厂,刚一进门,只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对排放口的水质进行抽样检测。“这里每天人工取水样两次,自动取样设备每两小时取一次水样,确保达标排放。”一名工作人员在忙碌之余告诉记者。
据了解,曹宅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占地7000平方米,是我区第一家独立运行的污水处理厂,除了处理集镇所在地五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之外,还负责处理曹宅工业园区的生产污水。目前这里日污水处理量为5000吨,自去年10月初试运行以来,已累计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60余万吨。
据区住建局副局长赵沛淮介绍,目前,我区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建成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约160公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总投资7000余万元。金东污水处理厂,江东、塘雅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金东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约1.4万吨,达到设计处理量的70%。
“污水处理设施的加快建设,有力地推进了‘五水共治’工作。”赵沛淮说,去年底区环保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区域内武义江、东阳江出境断面水质明显好转,监测得分由年初的全市排名倒数上升为全市第二名。
连片整治 微系统处理很给力
今年春节,在西安工作多年返乡探亲的余先生心情特别舒畅。老家孝顺镇余店村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他改变了对农村的看法,特别是村口的太阳能污水处理装置让他感觉很新鲜。“我在外多年,想不到如今农村已用上了这么先进的设施,只要通过三道工序,就能使原本浑浊的污水变成清泉。”余先生有些感慨。
据区环保分局工作人员徐淼升介绍,余店村的这套污水处理系统,是一项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工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作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动力,由微电脑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污水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该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污水处理模式季节性强、水质不够稳定等缺陷,既环保,成本又低。
近年来,我区因地制宜推广一批低成本、高效益、易维护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开展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为主要整治内容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行以集中式处理技术为主,将生活污水处理与绿化景观建设相结合,实行厌氧生物处理、微动力污水处理等不同模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区农办工作人员陈国钧说,目前,源东乡、澧浦镇等相关乡镇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整治项目已经启动,孝顺溪、西溪、东溪沿线11个村庄均已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扩面提升工程和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下一步他们将对项目区域内已有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农户污水接入率,确保年底达到80%以上,并争取在三年内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实施率和农户接入率都达100%。
加快推进 设施建设困难多
尽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总体不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孝顺镇低田工业园,记者发现,许多企业的废水未经污水管网直排到附近的航慈溪。“政府治水决心大,我们也很支持,但是由于园区管网配备不到位,部分企业废水直排也是无奈之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主告诉记者。
孝顺低田工业园建于2003年,既毗邻国际小商品城义乌,又处在劳动力密集的农村。在多重区位优势的吸引下,不少印染、水晶、塑料加工等低小散企业以及非法加工企业纷纷迁移至此,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企业将污水肆意排放。
记者从孝顺镇政府了解到,目前该园区污水只能通过管网送入金东污水处理厂,总长约5.5公里。但由于总管在铺设过程中遇到了流沙,管道的铺设线路只好在铺设1公里后临时改道,后又因政策处理问题,工程推进困难。由于工业园区是分两期建成的,靠近东边的一期工程建成的污水管网现如今已非常陈旧,并且存在缺陷,即未做到雨污分离。
除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外,低小散企业非法排污现象仍然存在,给污水治理带来的压力仍旧不小。据徐淼升介绍,尽管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持续加大,但是部分企业仍存在“换地生产”、私自生产现象,局部区域水环境污染有所反弹。
此外,污水处理能力不够也是治污的一大瓶颈。以金东污水处理厂为例,其最大容量为日处理2万吨污水,但通过管网进来的污水却远远超过这个数量。污水处理马虎不得,必须按照每一道工序和流程进行处理然后排出,需要大量时间,而进入管网的污水却源源不断。污水处理厂即使一天24小时不间断处理,仍会出现污水来不及处理的情况,成立至今已多次出现“井喷”事件。日处理量只有5000吨的曹宅污水处理厂同样也面临这个问题。
“污水处理厂投运还存在着一个普遍困难,就是整治涉及面广,资金缺口大。”陈国钧说,根据初步测算,未来三年内,我区水环境整治项目预计需投入资金高达数十亿元。尽管相关部门已积极筹措资金,但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当吴再宝被问及金东污水处理厂目前存在的困难时,提得最多的就是污水处理费问题。由于电力、人工、物价等费用大幅上涨,运营成本也随之上涨,致使厂方处于亏损运营状态。之前相关部门提出的污水处理服务价格调整方案,至今也没有得到落实。
资金保障 确保治污出成效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污水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统筹规划和持续推进。
我区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实施意见明确,2014年全年实现6个100%,即100%消灭垃圾河黑臭河、100%完成采砂制砂行业整治、100%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100%的水库洁水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0%覆盖、禁养区内低、小、散养殖场(户)100%拆除。
为实现治污目标,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截污纳管率,确保重点污水处理厂以及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已刻不容缓。我区已将“五水共治”工作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整合现有涉水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涉及“五水共治”工作项目资金提高预算和评审的时效,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工作进展。
以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率、出水达标率、污水处理率为抓手,通过加大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和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减排效率。随着区内各污水处理厂相继稳定运行,我区城乡污水处理率将大幅提升,为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