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00
980*60
980*60
980*60
您当前的位置 :金东新闻网 > 五水共治 > 五水共治特稿 正文
“五水共治”系列报道
除险加固让山塘水库“药到病除”
2014-03-28 17:22:11 来源: 《今日金东》 实习记者 杨莉莎 文/摄

  从2003年开始,我区按照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小型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到2013年底已经历了整整十年。十年间,我区先后投入资金3.8亿元,完成了55座小型水库、130座重要山塘的除险加固工程,不仅摘掉了“病险山塘水库”的帽子,提高了山塘水库的安全性,而且恢复和增加蓄水量680万立方米,充分改善了下游10余万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条件。

  防洪保安  造福百姓

  2011年6月19日,对于孝顺镇里旺村村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村庄上游的双溪口水库大坝在大雨的冲刷下危在旦夕,他和六十余名干部群众彻夜在大坝抢险,场面惊心动魄。

  如今,记者再次走进里旺村,只见这里屋舍井然有序,村民怡然自得。家门口加固后的双溪口水库大坝,让他们少了当年的慌乱与不安。

  据了解,双溪口水库曾是金东区最危险的小型水库,一直是乡镇部门和下游村民的一块心病。该水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水库库容为10万立方米,由于大坝结构不合理,加之年久失修,大坝出现裂缝导致防洪标准偏低,数次出现险情,直接威胁着下游里旺村的安全。

  据里旺村水务员陈新荣回忆,2011年“6.19”强降雨时,水库出现漫顶的险情,里旺村岌岌可危。“我整夜守在大坝边直到次日凌晨,眼看着水位一步步逼近坝顶。凌晨四点多的时候,库位离坝顶只有0.5米。”区、镇领导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下游村庄群众转移,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最终成功地化解了垮坝险情。

  说起双溪口水库的抢险历史,孝顺镇政府工作人员朱祝新粗略地估算了下,从2003年至2012年这9年时间里,出现严重险情多达6次。雨量最大时,曾经创下了十分钟内水位上涨十厘米的记录。

  2011年初,区水务局将双溪口水库列入除险加固工程重点项目,并按照“20年一遇”的泄洪标准进行施工。经过两年的拆除与重建,2012年底双溪口水库新建成一座浆砌石重力坝,并在2013年的“1.16”“3.07”“4.29”“10.6”四次强降雨中,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威胁村民生命安全多年的隐患得到彻底根除,如今的双溪口水库大坝既美观又牢固,里旺村村民的生活恢复了平静。

西潘垅水库除险加固施工现场

  增加蓄水 打造景观

  花坛临坝延伸,管理房“在水一方”,满山青翠倒映在水波之上……这便是集防洪、灌溉、休闲于一体的白溪水库,也是一处难得的自然景观。

  白溪水库位于孝顺镇中柔村,离集镇8千米,水系属钱塘江流域东阳江支流白溪上游。坝址以上集雨面积5.94平方千米,坝长197米,正常水位65.78米,正常库容160万立方米,总库容210万立方米。

  2010年,我区投资1000余万元对水库采取大坝迎水面护砌、背水坡马道及草皮护坡、坝体防渗处理、溢洪道加固护砌、大坝右岸新增设输水隧洞等措施进行除险加固。措施实施后,恢复蓄水25万立方米,灌溉面扩至孝顺镇白溪、付皮、中柔、下马、邵宅等11个村,灌溉面积3000亩,惠及人口4082人。

  白溪水库在除险加固整治中还颇具匠心地增加了景观设计元素。在大坝背水坡上种植草皮,设置休闲平台,一级平台上铺设花岗岩和花坛,花坛内种植小灌木,使大坝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景观工程,为水库周边的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场所。据悉,同白溪水库整治相似的还有红旗水库、三汶塘水库、溪口水库、上荷塘水库。

  上荷塘水库位于傅村镇水角村,坝长2.5千米,是全市坝长最长的一座水库。3月13日,记者驱车前往上荷塘水库,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宛如长龙的坚固大坝,坡背上种满了绿油油的草皮。

  坝下,上荷塘休闲农庄浓浓的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大棚内干净整洁,沟壑分明,番茄、黄瓜、草莓等蔬菜瓜果,色彩斑斓,清新鲜嫩,让人喜爱万分。农庄老板沈寨春告诉记者,上荷塘休闲农庄和上荷塘水库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农家乐天然景区,夏天可采摘桃子、李子、菱角、西瓜等水果,冬天应用钢架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的温室栽培技术,实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建设,生产出高品质无公害有机蔬菜,满足农家乐休闲游客的需求。

  据区水务局水建科科长葛建新介绍,上荷塘水库始建于1955年,后经二次扩建于1979年建成。水库自身集雨面积0.8平方千米,跨流域引水集雨面积25.1平方千米,引水渠长2027米。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下游主要保护金义都市新区、傅村镇、鞋塘办事处,还有杭金衢高速公路、03省道、浙赣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灌溉傅村镇和鞋塘办事处41个村、1.94万亩农田,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

  由于当时建库条件差,存在着主坝粘土心墙干密度偏低,渗透系数偏大,坝背水坡局部出现集中渗漏、大坝迎水坡冲刷严重等现象。2006年至2011年,我区投入3330万元对水库进行修复,水库恢复蓄水80万立方米,改善灌区灌溉面积6500余亩,恢复灌溉面积1000余亩,可开发黄土丘陵5500亩,并保护下游孝顺镇、傅村镇共7余万人口及数万亩农田。

  病险水库在加固时,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确保水库除险加固质量的同时,把水库大坝设计成景观工程,在发挥了防洪减灾效益的同时,改善了库区周围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地的一处风景。

双溪口水库

  除险加固 平安一方

  眼下,正值阳春三月,是播种灌溉的好时节。村民们纷纷在辛勤的汗水中播撒下一年的希望。“现在上游水库除险加固了,不仅保障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给我们的田间管理带来了方便,灌溉再也不用愁了。”正在农田里劳作的岭下镇后溪村村民俞新吉告诉记者,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不仅改善了水库的水质,而且也增加了农业产量和村民收入。

  我区共有小型水库68座,其中小(一)型22座,小(二)型46座,总蓄水量6256万立方米。这些水库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建库条件和技术有限,再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严重,存在大坝渗漏、迎水坡没有防风浪冲刷措施、启闭设备陈旧、老化不配套、溢洪能力不足、白蚁危害等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坍塌、滑坡等险情。为了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从2003年开始,我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与此同时,山塘整治工作也同步展开,我区库容1至10万立方米的山塘共有494座,总容积1113万立方米。这些山塘也均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同样存在塘坝老化失修等严重问题。我区共有411座山塘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屋顶山塘”333座,这些山塘均在村庄上游,一旦发生险情,将会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区水务局副局长刘恒告诉记者,十年来,区水务局按照“安全、高效、美丽”的要求,狠抓我区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并把除险加固作为首要水利工作项目来抓,截至目前,已完成水库除险加固55座,山塘综合整治130余座,不仅摘掉了“病险山塘水库”的帽子,提高了水库的安全性,而且恢复和增加蓄水量680万立方米,改善下游10余万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条件。

白溪水库

  创新施工力保成效

  目前,各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记者从我区“五水共治”实施意见中了解到,今年我区将对4座水库和8座山塘实施除险加固工作。与往年不同,今年我区的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打出创新科技牌,在西潘垅水库除险加固中首次引进“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技术。

  3月25日,在赤松镇西余村的西潘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现场,伴随着“哐咚!哐咚!”的机器作业声,几名工人正在烈日下忙碌着。

  西潘垅水库建于1968年,运行多年已出现大坝渗水、水涵管衔接不当导致漏水、溢洪道右侧出现裂缝等问题。区水务局对此相当重视,大力引进“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技术对西潘垅水库实行“非开挖水平定向钻穿越除险加固工程”。据施工队队长高磊介绍,“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是省水利推广采取的非爆破手段埋放水涵管,此技术首次在金东区运用,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工程造价和时间,保证工程质量。

  在堤坝坝顶,记者注意到一台高高立起的三脚架,垂立的铁锥正在工人的操控下,猛烈地敲击着坝顶的土层。据了解,因原先堤坝土层细颗粒渐渐流逝,导致细颗粒与粗颗粒比例不均衡,降低了堤坝的防渗能力。为解决此问题,我区引进“冲抓钻套井粘土回填”技术,在坝顶开凿打井,井径1.1米,先将原先的废土挖出,再填入新土,无限循环打井直到将整个堤坝的层土更换完成为止。

  另外,西潘垅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还将重建溢洪道侧墙,完善溢洪道,规范坝体结构,使水库整体满足实际要求。预计西潘垅水库除险加固后蓄水水位可恢复到153.52米,库容16万立方米,有益于下游600亩农田的灌溉。据悉,除西潘垅水库外,曹宅镇的后垅水库,塘雅镇的羊尖山水库也已于本月动工。

  刘恒说,目前我区还有13座水库和200余座山塘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今后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局将结合“五水共治”,尽快对剩下的200余座山塘开展塘坝除险加固、塘内清淤为主的综合整治工作。

  山塘水库的安全运行状况是个动态过程,建后管护更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重要工作。只有社会各界支持,有关人员认真做好山塘水库的安全运行管护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山塘水库工程的综合效益,造福金东人民。

黄坞口水库管理房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