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如今,似乎只要一拧水龙头,水流就会源源不断,永不枯竭。但事实上,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正日益短缺。目前,全世界还有超过10亿人口用不上清洁的水,人类每年有310万人因饮用不洁水而患病死亡。
5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5月8日,金华市举办了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推进大会,会议强调,到2015年金华要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近年来,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展,用水量也迅速增长,我区同样面临严峻的用水压力。节水,势在必行!
企业:变废为宝 吹响节水号
在一片轰鸣声中,记者来到位于金义都市新区的“龙庭一品”项目施工现场,看见一辆大货车正在清洗车轮。司机小王告诉记者,进出工地的车辆必须冲洗干净方能驶进市区。“这得要多少水啊?”面对记者的疑问,小王一脸轻松地说:“不费水,那边有蓄水池,最近天天下雨,水多着哩。”
顺着小王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方小小的水池,项目负责人张金龙说,洗车、降尘、搅拌混凝土的用水都从水池中来,“以前这些都是用自来水,水回用率低,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修建了蓄水池后,不仅接住了雨水,还可以把地下降水抽进水池沉淀,进行二次利用。”
“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召开了多次节水动员大会,宣传节水知识,员工节水意识提高不少,而且项目部还定期进行节水表现考核,制定奖罚措施。”张金龙说,“这一方面为节约水资源作了贡献,另一方面也切实降低了施工成本。”
位于傅村镇的浙江真爱时尚家居有限公司,是另一个“节水标兵”。殷立明是真爱时尚家居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也是工会主席。说起公司的节水工作,殷立明自豪地说,在2009年底,党支部和工会联合组织了一次“践行科学发展观”演讲活动,一位员工演讲的内容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从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仅该项节能行动,就为公司一年节约100万元以上。
在专业人士看来,因为缺水而节水,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城市中每用1吨水,平均折算要产生0.7吨污水,这些污水又要进入污水处理厂花钱治理。市建设局局长潜高星曾表示,节水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可以减少污水产生,节约治污成本,利于优化环境。
造纸厂是我国污染环境的主要行业之一。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岭下镇的金岭造纸厂。与想象中污水横流的场景不同,金岭造纸厂干净整洁,绿化覆盖高,进门就能看见一个大大的水池,几尾红鲤游曳在清澈的水底,怪石嶙峋、绿树成荫、碧荷叠翠……眼前所见,很难让人把它与传统意义上的造纸厂联系在一起。
金岭造纸公司创办于1976年,是一家以生产包装纸为主的造纸企业,年效益2000余万元。但作为一个重污染企业,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它的治污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该厂总经理金纪春告诉记者,造纸厂临近八仙溪,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沛,以前生产污水都是经过处理达标之后,就直接排放进溪流,回用率几乎为零。
“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金岭造纸厂斥资300余万元建造了一个占地约15亩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专门用来处理生产污水,经处理后的污水再回到生产车间循环利用。
“和以前污水全部排放出去不同,现在污水经处理后,90%以上都拿来循环利用。”金纪春说,金岭造纸厂的污水处理系统随时可接受来自媒体、同行、专家和领导的检阅,浙江省环保局也在其污水处理系统区设置了远程监测仪,实行24小时在线数据监测。
农业:喷滴灌“抠”牢每一滴水
只要一揿按钮,基地近500亩的大棚内都会统一下起“毛毛雨”,所有蔬菜都同时喝上水、解解渴。近日,记者来到多湖街道东湄畈蔬菜基地,刚走进大棚,就见到了这一幕。
沿着田埂往里走,记者看到大棚内的各色蔬菜长势喜人,有绿油油的四季豆、翠绿鲜嫩的辣椒、顺竿而上的西红柿等。一根根喷管悬挂在半空中,尽情地飘洒着雨滴,水滴顺势而下落在菜叶上,悄无声息地渗入泥土。
说起喷滴灌设施的妙处,多湖街道里秧田蔬菜专业合作社农艺师张永红深有感触。他回忆说,在安装喷滴灌设施前,他们全靠引入武义江江水进行人工沟灌,不仅耗时、耗电而且耗工、耗水。尤其是夏天,经阳光曝晒,大棚里的温度直线上升,沟里的水温常常高达50℃以上,如果不及时排掉,蔬菜就很容易会被烫伤。
2010年,该蔬菜基地被列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之一,投入120万元,为500多亩蔬果钢架大棚安装了喷滴灌设施。在里秧田村村民徐根强家,记者看到了带屏幕的喷滴灌技术控制设备。徐根强告诉记者,大棚内下雨时间多长,雨量多少,全部都通过变频设备直接操控,非常方便。“就算是夏天,每天只需浇灌两次,就能满足蔬菜一天的用水需求,用水量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大大降低了成本。”徐根强说。
该村村主任张升富说,为保证设备保持正常运行状态,村里指定了徐根强负责管理。一旦哪个大棚内的喷滴灌设备出现异常了,他会及时处理。同时,他还负责渠道的日常维护、灌溉水源的水费收取等工作。
据悉,在傅村镇上荷塘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江东江芦蔬菜合作社、曹宅花厅葡萄等种植基地内也都可见喷滴灌的身影。
花厅葡萄基地负责人施飞月说,2009年年初,曹宅花厅葡萄基地作为全区农业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340万元,建成集避雨、节水灌溉、水肥同灌于一体的葡萄优质栽培示范基地200亩,实现节水和精准施肥,减少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当年就新增优质葡萄300吨,新增效益160余万元。
施飞月还向记者飞快地列出了一串数字,采用传统漫灌方式,葡萄基地需要灌水950多万方才能满足正常的生长需求。使用滴灌后,全年需水590余万方,滴灌相对漫灌节水42%,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幅提高。
据了解,我区于2009年7月列入全国首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截至2012年年底,全区共投入投资9000余万元,完成渠道建设161.18千米、喷微灌工程1.35万亩和重点山塘综合整治113座。我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连续2年在全省重点县建设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去年,我区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入,完成渠道建设86.9千米、喷微灌工程2530亩和重点山塘综合整治16座。
“灌区渠道经过改造后,项目区用水紧张情况得到很大缓解,减少了水事纠纷,得到当地农民一致好评。”区水务局水建科科长葛建新说,尤其是喷微灌高效节水工程实施后,大大改善了灌溉面积,减少了用水矛盾,并节约了人力,提高了产量。
家庭:开源节流 管好水龙头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如今,和尚们再也不用操心喝水的问题了,只要一根水管,干净的自来水就直接到家。但是用水变得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家庭节水已不是家庭少交水费的问题,而是能否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问题。
过去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打井取水或者去池塘挑水喝,所以有水贵如油的说法。六角塘村村民叶建华门口有一口池塘,就是他们村以往的饮用水源。“刚接进沙畈水时,村民们依然到这里打水,自来水只用来烧水做饭。”叶建华告诉记者,“现在条件好了,大家用水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洗衣服、搞卫生都用自来水了,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还会来池塘洗洗涮涮。”
随着家庭用水比重不断增大,水资源浪费日益严重,家庭节水设备已明显落后,这就需要大量科学有效的节水新设备。有数据调查显示,卫生间用水量占家庭用水的60%到70%左右,其中冲水马桶成为用水大户,占生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减少马桶冲水量对节约日常用水至关重要。
2011年7月起,建陶卫浴行业的新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新标准对于节水型便器平均用水量有了明确规定:小便器平均用水量不超过3升,坐便器平均用水量不超过6升,蹲便器平均用水量不超过8升,不符合这些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将不允许出售。
在浙中建材市场的一家洁具专卖店,听记者打听节水用具,销售人员高兴地给记者展示了一款1.8/3.8升标准的坐便器,冲厕一次最少只用1.8升水。这种节水坐便器外观上跟普通坐便器没什么区别,两个按钮分别代表出水量,大出水量为3.8升,小出水量只有1.8升。“最好卖的就是马桶,现在的人装修都知道要节约用水。”一位卫浴销售商说,虽然节水马桶贵一些,但是节水效果很明显。
在一些卫浴洁具专卖店,节水水龙头销量也不错。据介绍,节水水龙头使用微电脑控制,自动调节感应距离,洗手、接水时靠体温自动开启水龙头,人离去后自动关闭。
虽然科技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帮人们留住了不必要浪费的水,但树立节水意识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普通家庭中不良的用水习惯很多,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用水期间去开门、接电话不关水龙头;停水时忘关水龙头,来水时水流没人管;洗手、刷牙、洗脸时不关水龙头等。研究表明,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至25立方米水。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为自己省了钱,也为社会节约了水资源。
家住东关社区环球春江花园小区的张春花老人是“节水能手”。说起节水小窍门,老人可谓头头是道:清洗炊具时,如果油污过重,可以先用纸擦去油污,然后进行冲洗;用洗米水、煮面汤、过夜茶清洗碗筷,可以去油;洗蔬菜时,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进行清洗,尽量放入到盛水容器中;洗脸的水可以洗脚,洗脚的水又可以冲厕所等。“不积小流,无以汇江河”,家庭节水,要严控每一滴水,创建省级节水城市,要靠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