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市、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孝顺镇下范村自5月份启动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在紧扣上级有关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根本要求和一般规范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传承作为范仲淹后裔村特有的忧乐文化,同时大力弘扬作为全国文明村所应承载的时代精神,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弘扬主流价值的同时,彰显“忧乐文化传承地”的文化精神个性。下范村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后裔原居村,也是孝顺镇数一数二的文化村,纪念先祖、秉承遗训,下范村自古便有“忧乐”文化传统。所以在谋划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在发扬上级有关文化礼堂建设总值的同时,十分重视挖掘传承“志存高远,先忧后乐”的文化精神个性,通过文化礼堂建设以及相关活动,发挥以下功能:传承先贤精神,学习身边楷模;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展示村庄风采,传承村庄文化;普及实用知识,学习先进文化;促进邻里和谐,改善群众关系;举办重大仪式,丰富问题活动。
二、在贯彻基本布局要求的基础上,实现“馆”、“礼”、“堂”三位一体。
下范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与下范社区文化中心和范式祠堂的改造相结合,以“一馆一社一组,二堂四梦五廊”的要求进行布局。既符合上级对文化礼堂建设基本布局的要求,又体现下范村特色。
(1)一馆:民俗文化遗产展示馆。分布在范式祠堂两侧,用于陈列和展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祖先文化遗产。
(2)一社:和风书社下范分社。结合和风书社正常的表演活动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活动。
(3)一组:从下范社区文化中心至范式祠堂,沿路在居民楼墙体上进行“忧乐文化”主题字画创作,其中以“梦之廊”沿线的字画创作最为密集,其中一幅“岳阳楼”全景中国水墨画是这组字画的点睛之笔。
(4)二堂:①文化礼堂。对范式祠堂进行改造利用,用于安排各类礼仪及文化活动。②忧乐学堂。利用社区文化中心多媒体会议室开设乡村业余学校,开展政策宣讲、主题教育、知识学习、技能培训等,举办报告会,开展表彰活动、文艺活动等。两堂既与群众性文娱活动相结合,又与远程教育接轨,在实际建设和运行中努力使“两堂”之间形成内在关联,产生互相支撑和互相促进的作用。
(5)四梦:以忆梦、寻梦、追梦、圆梦四个章节,分别对应村史、民风、励志、成就四廊,将下范人的发展梦一一展示。
(6)五廊:①村史廊。包括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先祖先贤、村容村貌、地理物产等;②民风廊。包括忧乐文化、农耕文化、历史遗迹等。③励志廊。分设“村官榜”、“寿星榜”、“孝顺榜”、“婆媳榜”等;④成就廊。介绍本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就及所获得的荣誉。⑤艺术廊。陈列本村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作品,所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照,陈列全村景观照,新农村建设成果照等。
三、在拓展平台阵地的同时,突出“礼为形媒礼为堂魂”的活动设计理念。
作为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内容,礼仪活动是其灵魂,应蕴含的优秀的道德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如何开展好文化礼堂的礼仪活动,至关重要。下范村根据《文化礼堂操作手册》提供的具体步骤办法,结合本村传统民俗习惯,认真谋划、精心设计了入学孩童开蒙礼和满月幼儿赐名礼,既突出下范忧乐文化主题,又努力增强礼仪活动吸引力,凸现传统礼仪的教化功能,彰显社会正能量。
入学开蒙礼,既是对个人成长一个重要标识的纪念,也是对老师、对知识的一种敬重,可以点亮学童懵懂的智慧之灯,烙上生命重要的印记,教导学童做人基本道理,让学童一生铭记、终身受益。入学开蒙礼分为端正衣冠、拜师谢恩、朱砂启智、开笔破蒙、学童诵读、分发智慧笔、聪明蛋等七个环节,适龄学童着汉服,师长着布衣长衫,在司仪的带领下完成各个环节。
满月赐名礼,是下范传统民间礼仪,充分蕴含了人们对新生命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家庭、家族、亲族对新生命的重视和关怀。满月赐名礼分为告祖、迎子、佩璋、赐名、指认、祈福、贺成、答谢、栽种等九个环节。
两项礼仪删节了不具备舞台表现条件的繁文缛节,保留和创新蕴含深意的步骤和环节,使整个礼仪过程整个过程庄重而生动,且参与性强,教化功能良好。
除了先期开展了开蒙礼和满月礼外,下范村文化礼堂还将根据本地实际,陆续开展其他各类活动,重点是三类活动:一是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特定时节,举办富有特色的传统礼仪活动;二是举行婆媳榜、孝顺榜、能人榜等“最美”系列人物的评选活动;三是结合和风书社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娱活动。